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3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
森林资源二类续档误差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当前森林资源数据二类续档存在的问题,在对永安市大坑采育场大坑工区进行小班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2003年初二类调查小班主要调查因子数据与1996年二类调查续档至2002年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误差及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引入本体概念是领域智能化进程的基础工作,阐述森林资源本体的概念和本体学习的方法,对森林资源数据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本体学习的方法获得森林资源核心本体的主要概念和主要关系,并经应用实例验证从森林资源数据结构中本体学习能够获取与现实相符的核心本体。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森林碳储量估算与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1998、2003、2008年连续3期森林资源固定样地清查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蓄积量回归方程,对福建省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算,并进行期间的动态变化分析,其结果表明:随着福建省林业的发展,自1998年其森林碳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人均碳密度由38.55 t/hm2上升至65.65 t/hm2,已超过全国41.1 t/hm2的平均碳密度,但从其年龄结构上分析,近熟林以上的森林碳储量虽然有所增加,但其碳密度呈下降趋势,则表明近熟林以上森林质量有所下降,森林结构仍有待于进一步调整与改善。  相似文献   
5.
森林资源状况如何,是林业工作的综合反映。加强技术培训、保证森林资源调查的质量,提供可靠可信的森林资源数据,是林业建设的质量标准之一。因此,《云南省森林资源调查工作方法》规定:“在外业工作开始前,所有参加外业的技术人员,必须进行外业工作的练习考核”。根据《规程》的要求,曲靖市林业局组织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学员43  相似文献   
6.
保护云南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云南长期以来森林遭受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的基础上,对振兴云南林业、科学经营森林,加强林地管理,保护并增加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出了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7.
8.
在闽粤栲样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方差均值比(C)、丛生指数(I)、扩散指数(Ib)、Cassie指数(Ca)、平均拥挤度与平均密度的比值(M·/x)和1wao回归方程对天然闽粤栲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闽粤栲的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并且随着取样面积的减少,其聚集强度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
基于WebGIS的林权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福建省林权制度改革及林权证管理与W ebGIS技术结合,分析W ebGIS应用于林权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设计基于W ebGIS的林权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框架及功能模块,以期促进福建省林权制度改革,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应用逐步聚类法进行林地区划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适当的林地区位划分因素与指标,应用逐步聚类I型法对福建省林地区位特征值进行分类归等,将福建省林地划分为3个区位,形成福建省林地区位图,以期对福建省的地价区域划分、合理利用林地及对林业生产指导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