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水稻条纹叶枯病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江苏全省大面积发生,现已成为江苏省水稻生产上发生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分析其暴发原因:灰飞虱虫量和带毒率高;耕作栽培制度有利于发病;水稻品种不抗病等。通过调查试验明确了:利用锐劲特等药剂进行稻种处理;适当推迟水稻播栽期;选用抗耐病品种等措施的主要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寄生麦类作物的胞囊线虫种类、分布及其鉴定特征郑经武,林茂松,方中达(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210095)很多属的植物寄生线虫可在麦类作物上寄生及危害,影响麦类作物的产量及品质。其中以胞囊线虫属HeteroderaSchmidt,1871的胞囊线虫发生最普...  相似文献   
4.
矮化线虫引起的杜鹃衰退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茂松 《植物检疫》1992,6(4):263-264
Sher(1958)在美国报道杜鹃衰退病系由矮化线虫 Tylenchorhynchus claytoni引起,这种病害在欧洲和日本广泛分布。作者于1988年春在南京玄武湖公园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品种大白套)根际土壤中分离到该线虫。本文报道所发现的杜鹃衰退病及其病原物鉴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链霉菌菌株JH108-2的发酵滤液对植物寄生线虫的毒力,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其发酵培养基。使用优化培养基[大豆粉20g、(NH4)2SO4 6g、蛋白胨3g、葡萄糖40g、酵母粉6g,NaCl 2g、K2HPO4 0.6g.CaCO3 2g、蒸馏水1000mL、pH 6.0]所得的发酵滤液,稀释10倍,处理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二龄幼虫,24h后校正死亡率达95.4%,比对照培养基的发酵滤液所产生的校正死亡率高6.9%,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一种基于S3C2440的嵌入式GPS罗经人机系统。给出了该系统的硬件总体设计,详细介绍了人机系统的软件功能模块,从而实现了嵌入式GPS人机系统。  相似文献   
7.
使用JUPITER TU30-D410-031作为GPS罗经的接收机,并构建嵌入式linux平台,实现了GPS罗经的功能。试验证明,该系统稳定,可靠,对其他的嵌入式GPS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室内人工接种方法对腐烂茎线虫杂交后代进行致病力、繁殖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同一基因型内各组合中均能杂交成功,比较发现各种群的后代数目与对照亲本的数目有显著差异,各杂交组合中杂交率与F1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为亲本自交);各杂交群体在致病力、繁殖力表现方面与对照DeSD种群在P0.05水平上均存在差异;各种群正反交群...  相似文献   
9.
张治宇1,张克云1,林茂松1,罗宏伟1,徐福元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松树萎蔫病,是松树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已在日本、美国、黑西哥、加拿大、韩国发生和流行.目前松材线虫的发生范围还在继续扩大.我国最早在1982年秋于南京紫金山的松林中发现该病,当年仅见枯树260株,现已查明在苏、浙、粤、皖、港、台均有分布,各地呈迅速扩展蔓延趋势.至1999年底该病在我国的发病面积已超过60万公顷,累计死树1600万株,直接经济损失1.28亿元.Tomoya Kiyohare从日本松材线虫分布区内收集到37个线虫群体,发现它们致病力各不相同.美国Wingfied等研究也发现,线虫致病力有差异,且分离出寄主专化型的具有尾尖突的"M”型松材线虫.lO多年前我国杨宝君等对部分松材线虫群体的致病性进行接种实验,发现不同群体线虫致病力有差异,而且中国群体致病力较强.目前,由于松材线虫疫区正在扩大,而且松材线虫的致病力是影响其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进一步测定不同群体松材线虫致病力的变化,对全面监测松材线虫病和控制其继续扩散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调查江苏南京、苏州和扬州市郊盆栽茉莉花根际土样66份,矮化线虫的出现机率分别为86%,87%和100%。5~10年生,植株衰退,长势差的茉莉花,每100ml 湿土样中的虫量一般在1000条以上。根据该线虫的主要形态特征和测计数据,鉴定为 Tylenchorhynchus leviterminalis Siddiqi,Mukherjee etDasqupta,1982。用分离到的这种线虫,在水洋菜平板上接种扦插苗根部,结果表明,该线虫是茉莉花上的一种迁移性外寄生根线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