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7篇
  1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16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不同品种(系)和密度的超高产栽培试验,分析四因子和二因子的产量效应,各因子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为:亩荚数>百粒重>荚粒数。超高产育种和栽培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亩荚数,同步增加百粒重。黄淮超高产育种模式:亩荚数46.7±5.3万,百粒重22.4±2.6克,每荚粒数2.18±0.11个。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农杆菌介导的小麦成熟胚遗传转化效率较低的难题,以春小麦Bobwhite成熟胚为外植体,分析植物激素、愈伤组织预培养时间、侵染时间和共培养阶段干燥处理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的影响,并在遗传转化处理中辅以3个组织再生相关基因(TaSERK1、TaSERK2、TaNiR)的qRT-PCR分析。结果表明,愈伤组织预培养阶段添加适量的2,4-D和Picloram均可诱导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形成,但是2mg·L~(-1)Picloram培养基中愈伤组织的胚萌发率为20.78%,远高于2,4-D诱导的胚萌发率(11.38%);共培养阶段对农杆菌侵染的愈伤组织进行干燥处理能适当提高愈伤组织的转化效率;qRT-PCR分析发现再生相关基因TaNiR相对表达量的增加能适当提高愈伤组织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3.
提高油菜游离小孢子胚诱导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11个甘蓝型油菜基因型为材料,采用NLN培养基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如何提高可培养的基因型范围和产胚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个油菜基因型中有10个基因型可以诱导出胚,培养成功率达90.9%,表明采用NLN培养基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油菜基因型范围比较宽,但各基因型间小孢子胚产量差别很大,每花蕾产胚量为0.08~3.53个,TR4和TR9两个基因型每花蕾产胚可达3.23,3.53个。以TR4和TR9两个基因型为试材,进一步改进培养基和培养方法,采用NLN培养基中添加激素和活性炭方法,可大大提高产胚率,产胚量分别达到7.11和10.05个/蕾;接种后,小孢子经33℃高温预处理可显著影响产胚量。子叶形小孢子胚在光下适当培养后转入B5 BA 0.2 mg/L NAA 0.02 mg/L继代培养基上,大多数胚能长成绿芽,B5 6-BA 0.2 mg/L 3%蔗糖 1%琼脂培养基有利于小孢子胚长成植株。  相似文献   
4.
赵芳方  田保明  位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443-8445
对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小麦的遗传转化中,小麦的基因型、外植体种类、农杆菌侵染条件、添加酚类化合物、表面活性剂、超声波和抽真空几个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建立小麦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芝麻NBS - 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和分析芝麻抗、感茎点枯病材料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esistance gene analogs,RGAs),可以为芝麻抗茎点枯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的NBS - LRR类保守结构域,合成了1对简并引物和2对特异引物,对6个抗茎点枯病芝麻品种中的抗病基因进行扩增,结果得到11条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相似文献   
6.
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384A原选育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型双低油菜CMS384A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利用引进的低杂 2号中的雄性不育单株、采用单株成对连续回交的方法育成的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其突出表现为雄性不育彻底且遗传稳定 ,配合力高 ,抗病抗倒 ,品质优良。 384A属典型的败药型雄性不育系 ,其雄性不育的遗传受不育细胞质 (S)和一对隐性核不育主效基因 (rr)的共同控制 ,属孢子体不育 ,基因型为S(rr)。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 双低自交系PD132、CP0 15和 10个双低自交系 (L1、L2、…L10 )由河南省农科院油菜室提供。低杂 2号由湖南省农科院提供。1.2 调查…  相似文献   
7.
优质油菜杂交种对菌核病的抗性鉴定文雁成田保明张书芬刘建民王建平(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在我国25个省市均有发生,发病率多在10%左右,重病年可达50%,常造成油菜产量、外观品质和含油量大幅度下...  相似文献   
8.
高产双低油菜杂交种杂9522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杂 952 2为油菜“三系”杂交种。其突出特点是优质、高产、抗寒、抗病 ;不育系不育率稳定在 98%以上 ,恢复系恢复力强 ,配合力高。在河南省优质杂交油菜区试中 ,表现突出。 3年平均产量 2 1 2 8.5kg/hm2 ,居参试杂交种首位 ,比优质对照种豫油 2号增产 1 8.5 % ,达极显著水平。该杂交种高抗病毒病、抗 (耐 )菌核病 ,抗寒性强。芥酸含量 0 .40 % ,硫甙含量 2 7.8μmol/g ,含油量高达 42 .1 6 %。  相似文献   
9.
豫油4号是河南省农科院油菜研究室为解决油菜生产中的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问题,采用胞质雄性不育技术育成的高产双低优质油菜杂交种.该品种1996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我国第2个通过审定的双低冬油菜杂交种,1997年被评为国家"九五"首批农作物后补助品种,并被农业部列为十大重点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0.
大豆新品种豫豆13号的选育崔润芝,田保明,李延军(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豫豆13号(原名郑506)是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大豆新品种。1993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一、品系来源豫豆13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