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0篇
  1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根腐病是危害大豆生产最严重的病害,严重地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本文提出了以保主根,促进侧生根生长为要点的农业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技术,有效地防治了大豆根腐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采用种子处理方法可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降低发病率;其中以药剂浸种效果最好;药剂处理以多菌灵+福美双和多菌灵两个配方最佳。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烟草病害种类鉴定及发生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黑龙江主要烟区目前病害发生和危害情况,于2010-2013年对黑龙江烟草主产区病害进行普查。鉴定结果表明,黑龙江烟草病害26种,其中真菌病害11种,细菌病害2种,病毒病害7种,寄生性种子植物1种,非侵染性病害5种;发生普遍且危害重的病害主要是烟草普通花叶病、角斑病。  相似文献   
4.
分子标记技术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准确度高、多态性高、表现共显性等特点。根据检测手段的不同,分子标记技术可分为以DNA-DNA杂交为基础、以PCR技术为基础、以DNA杂交和PCR技术相结合为基础和以单核苷酸多态性为基础的4种类型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者利用各种分子标记技术已鉴定出30多个水稻抗稻瘟病基因,并进行了基因定位,其中抗稻瘟病基因Pi-ta和Pi-b已被克隆。本文简要介绍了多种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抗稻瘟病基因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采自黑龙江省部分稻区的稻瘟病菌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稻瘟病菌菌株抑制中浓度(EC50)大多数分布在200~300mg/kg之间,最高为405mg/kg,最低为158mg/kg,其EC50值相差2倍以上,说明供试稻瘟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均较差,且供试菌株对多菌灵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混配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效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代森锰锌与嘧菌酯混配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2008—2010年开展混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与嘧菌酯以5∶5比例混配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与使用嘧菌酯单剂防效相当,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百菌清,并且对马铃薯增产效果最突出。代森锰锌与嘧菌酯以5∶5比例混配,可获得对马铃薯早疫病较好的防治效果,并能降低嘧菌酯使用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在室内选用了6种生物药剂对尖孢镰孢菌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药剂中,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有低聚糖素、春雷霉素、克菌康,其中低聚糖素对尖孢镰孢菌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18.20mg·L-1,春雷霉素次之,EC50为20.49mg·L-1。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通径分析的原理,对1980~1992年大豆灰斑病的试验资料进行分析,力图剖析大豆灰斑病发生发展中各气象因子的相对重要性和相互关系,在所选定的七个气象因子中,确定了大豆开花后20~35d之间降雨量、TRH日、降雨日数和相对湿度等为主导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流行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
根据田间系统调查把稻田节肢动物群落按营养和取食关系划分为三个营养层(基位物种、中位物种、顶位物种)和不同的功能集团,在物种、功能集团和营养层三个组织层次水平上分析了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三类稻田中,施生物药剂稻田的生态稳定性最好,自然稻田的生态稳定性好于施化学药剂稻田的生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依据寄主—病原物相互关系,对黑龙江主栽水稻品种空育131(含有pi-15(t)和pi-b基因)和对照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不合抗性基因)接种弱毒力菌株LBDM-2后进行生化指标的测定,检测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胺酶(PAL)等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差异,确定出SOD、POD、CAT、PPO和PAL活性可以作为可靠的鉴定其抗性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