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采用虫情测报灯和田间虫情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4-2016年芒市地区稻飞虱种类组成、数量及田间发生危害情况进行调查,该地区白背飞虱的发生早于褐飞虱,白背飞虱于3月初始见,褐飞虱始见期为3-4月,7月2种飞虱混合发生,终见期2种飞虱最晚均为11月底,通过总结分析稻飞虱的发生危害特点及规律,提出了预测预报、农业防治、绿色防控与化学防治的综合措施,为该地区稻飞虱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用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和1%苦参·印楝素乳油作为试验药剂,采用单喷头喷雾和连杆多喷头喷雾对草地贪夜蛾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药后3 d、7 d的防效均在90%以上,药后14 d防效仍接近90%,见效快,防效高;1%苦参·印楝素乳油药后3 d防效为50%左右,药后7 d防效为80%左右,药后14 d防效达到90%以上。说明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速效性强,持续性好;1%苦参·印楝素乳油速效性较差,但持续期长。相同药物运用单喷头和连杆多喷头喷雾2种施药方式,防效无显著性差异,但连杆多喷头较单喷头喷雾施药时间节省24.88%,节约水量和药量48.05%。在大田防治中,2种药剂可交替使用,施药方式建议选择连杆多喷头喷雾。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芒市的主要粮食作物,鲜食玉米是芒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以农药减量示范项目为引领,芒市玉米病虫害防治逐渐形成了从栽培品种选择到收获的全程病虫害防控农药减量绿色技术模式:健康栽培+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纳米农药+高效药械,通过开展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实现减少化学农药和农户增收的良好效益。  相似文献   
4.
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常用拌种药物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迈舒平、锐胜、飞控等几种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常用拌种药剂对水稻进行拌种试验。结果表明,迈舒平能够有效促进水稻秧苗生长,与空白对照比较,经过迈舒平拌种的秧苗分蘖次数、根鲜重和地上鲜重分别为空白对照的2.49、1.98和1.77倍;锐胜对秧苗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与拌种剂量无关;飞控对秧苗生长几乎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环境稻田稻飞虱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不同种植环境条件对稻飞虱种群数量发生的影响,于2011年对云南省安宁市禄脿镇地区单一种植环境稻田和多样性种植环境稻田稻飞虱进行了扫网和灯诱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种植环境稻田中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数量均明显高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及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a) 数量,白背飞虱为当地主要的稻飞虱危害种群;水稻移栽(2011年5月24日)前1周左右白背飞虱开始迁入本地区,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达到发生高峰期,7月中旬之后白背飞虱成虫开始外迁;通过LSD法对不同种植环境稻田白背飞虱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发现不同种植环境稻田白背飞虱若虫数量在8次调查中有6次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样性种植环境稻田中白背飞虱成虫的寄生率和雌性性比多高于单一种植环境稻田;多样性种植环境稻田捕食性天敌蜘蛛种类和总个体数均大于单一种植环境稻田。因此,多样性种植环境稻田对稻飞虱数量有更强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林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浙江省作为一个“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区,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林业产业日益壮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在林业发展的作用也日益突出。坚持“科技兴林”,是浙江省林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的动力。林业科技进步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浙江林业发展的新形势,从提高森林培育技术、改善人居环境、林业转型升级和促进林农致富等方面,分析新时期发展现代林业的科技需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研浙江省嵊州市、临安市共127户农户的社会化服务需求,基于Probit模型对其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受教育年限、林业收入占比和家庭收入对农户的技术服务需求有显著的影响;在种苗服务的影响因素中,受教育程度、是否参与合作组织和家到城镇的距离对农户的需求有显著影响;其他变量对农户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基于模型结果,提出应增加社会化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培育合作组织的服务意识等完善社会化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