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生长期肉鹅适宜的饲粮能量与粗蛋白需求量,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4周龄皖西白鹅和罗曼鹅母鹅各40只,采用2×2×2因子设计,测定饲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49 MJ/kg和12.12 MJ/kg,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4%和16%时试验鹅的养分表观消化率。结果显示:(1)饲粮粗蛋白水平对鹅摄入能量和粗蛋白的表观利用率影响不显著(P0.05)。(2)饲粮能量水平为11.49 MJ/kg时鹅摄入的能量和粗蛋白表观利用率极显著高于12.12 MJ/kg水平(P0.01)。其中,当饲粮粗蛋白水平为14%时,罗曼鹅和皖西白鹅摄入粗蛋白和能量的表观利用率分别高出31.38%、71.89%和9.63%、7.27%(P0.01);当饲粮粗蛋白水平为16%时,罗曼鹅和皖西白鹅摄入粗蛋白和能量的表观利用率分别高出48.95%、46.40%和12.87%、5.86%(P0.01)。(3)饲粮粗蛋白水平与能量对鹅摄入养分的表观利用率无交互作用(P0.05),但饲粮能量水平与鹅品种对鹅摄入能量的表观利用率交互作用明显(P0.01)。(4)代谢能为11.49 MJ/kg,粗蛋白质为14%的饲粮可满足5~8周龄肉鹅生长发育的需要。由于罗曼鹅与皖西白鹅在摄入饲粮能量和粗蛋白的表观利用率上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这两个鹅品种各自饲粮能量与蛋白质的适宜需要量还需经过更加精确的养殖试验才能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2.
 对云南德宏水牛乳和荷斯坦牛乳中淀粉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γ-谷氨酰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以及乳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云南德宏水牛乳中淀粉酶活性极显著高于荷斯坦奶牛乳(P<0.01),γ-谷氨酰胺转移酶、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高于荷斯坦牛乳(P<0.05),荷斯坦牛乳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水牛乳(P<0.05);德宏水牛乳与荷斯坦牛乳中乳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地面育雏形式下冬季不同脱温时间对肉鹅的生长影响,以获得合适的冬季育雏时间,优化饲养管理,本试验选取800只0日龄健康霍尔多巴吉雏鹅,按体重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鹅。2个处理组分别在育雏3周和4周脱温,后饲养至10周屠宰取样,测定生长性能、血清生化、血清细胞因子和肠道形态等指标。结果显示:(1) 4周脱温处理较3周脱温处理能显著提高霍尔多巴吉鹅4周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对4~10周鹅的生长性能、死淘率和器官指数无显著影响;(2) 2个处理组鹅的血清生化各指标无显著差异,3周脱温处理较4周脱温处理能显著提高霍尔多巴吉鹅血清白介素-10(IL-10)水平;(3) 4周脱温处理较3周脱温处理显提高了鹅血清D乳酸(D-LA)水平,极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与绒隐比、十二指肠和回肠的黏膜厚度、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肠壁厚度、空肠绒毛宽度、空肠与回肠的绒毛面积。综上,4周育雏后脱温较3周育雏后脱温能显著增加霍尔多巴吉鹅的育雏结束体重,但对4~10周鹅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4周育雏后脱温较3周育雏后脱温会降低霍尔多巴吉鹅的肠道完整性和免疫能力。综合饲养、劳动力和饲...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浙东白鹅肠胃发育规律,选取同批出雏且体重相近的1日龄健康浙东白鹅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Bertalanffy和Gompertz 3种常用的动物生长曲线模型,对1—9周龄浙东白鹅的肠长、肠重与肌胃重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1)Gompertz模型对浙东白鹅肠长的拟合效果最好,Logistic模型对肠重和肌胃重的拟合效果最好,拟合度分别为0.992、0.996和0.981;(2)肠长、肠重与肌胃重的拐点长度或质量分别为89.91 cm、75.93 g和74.86 g,拐点周龄分别为0.43周、3.52周和2.85周,最大周增长量分别为44.06 cm、32.69 g和41.88 g;(3)浙东白鹅肠长在0—1周为发育高峰期,肠重和肌胃重均于3—4周龄达到生长高峰。可见,浙东白鹅肠胃属于早期发育性状,4周龄前均达到生长高峰,实际养殖过程中应根据生长特点提供相对应的营养需要与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5.
作为调控氧稳态的主要转录因子,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对维持机体氧平衡和适应低氧环境具有关键作用。常氧环境条件下,HIF-1α蛋白持续合成并被不断降解;低氧环境条件下,HIF-1α蛋白降解受阻并与HIF-1β转录因子二聚化形成HIF-1作用于其靶基因发挥低氧调节作用,维持机体在低氧条件下的生存。世代生活在高原低氧环境中的藏鸡,形成了完整的适应低氧环境遗传机制。作者将系统介绍HIF-1α基因结构、编码产物特征及其低氧适应作用机理,并探讨藏鸡HIF-1α基因参与其低氧适应的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饲养密度下肉鹅的体重和舍内氨气浓度变化,探讨肉鹅网上平养模式下的合适密度。试验选取同批出雏的马岗鹅母鹅800只,1~3周龄每周根据不同养殖密度分为5个组,4~5周龄每周根据不同养殖密度分为3个组,测定试验鹅各周体重,并测定0~3周龄马岗鹅在8只/m~2和10只/m~2饲养密度下的舍内NH3浓度。结果表明:各周龄密度最大组肉鹅体重显著或非显著性低于其他各组;同一饲养密度下地面NH3浓度高于网上NH3浓度,但对肉鹅体重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1~5周龄马岗鹅母鹅网上养殖密度应分别不高于20只/m~2、15只/m~2、11只/m~2、7只/m~2和5只/m~2;马岗鹅网上育雏饲养密度在8只/m~2时,16日龄的NH3浓度将影响肉鹅健康与生长发育;饲养密度提高至10只/m~2时,10日龄的NH3浓度将影响肉鹅健康与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分别测定10周龄朗德鹅父系、母系公鹅和母鹅群体重(x_1)、体斜长(x_2)、颈长(x_3)、半潜水长(x_4)、颈围(x_5)、背宽(x_6)、胸宽(x_7)、胸围(x_8)、胸深(x_9)、胸骨长(x_(10))、胫长(x_(11))和胫围(x_(12))等12个体重体尺指标,运用主成分法对朗德鹅体重体尺指标进行分析,建立10周龄朗德鹅体尺评估模型:y=0.255zx_1+0.231zx_2+0.175zx_3+0.247zx_4+0.225zx_5-0.196zx_6-0.203zx_7+0.221zx_8+0.246zx_9+0.235zx_(10)-0.185zx_(11)-0.200zx_(12)。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92.64%(85%),基本反映了原体重体尺指标包含的全部信息。运用构建的评估模型计算各群体体型综合得分,父系公鹅得分最高,其次分别是母系公鹅、父系母鹅,母系母鹅得分最低,与预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填饲试验研究体重、性别对鹅肥肝重的影响,同时结合2014年全年肥肝生产记录及当地气温资料研究气温对鹅肥肝重的影响,以期为肥肝鹅的生产和育种工作提供参考资料。选择415只10周龄健康朗德鹅,开展为期28 d的填饲试验,测定填饲前、填饲后体重,屠宰后测定肝脏重和腹脂重,采集血样,提取DNA后用于鉴定填饲鹅性别,同时收集2014年全年7 007只肥肝鹅肝脏重数据,结合每月的平均气温数据,分析气温对鹅肥肝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家鹅填饲前后体重及填饲期增重与肝脏重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0.62和0.46,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 < 0.01),其中,填饲后体重极显著影响肥肝重(P < 0.01);公、母鹅体重相近时性别对肥肝重无显著差异(P > 0.05);气温对填饲效果具有极显著影响(P < 0.01),填饲工作宜在13.6~25.2 ℃的温度下开展,20.3 ℃为最适宜填饲气温,气温越高肥肝重越小。综上所述,温度是保证填饲成功的最基本条件;可通过体重间接选育肝用型鹅品种;性别对肝脏重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孵化模式下温度和湿度对鹅种蛋孵化效果及雏鹅生长发育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阶段”变温和“二阶段”恒温孵化模式,每种孵化模式设定两种不同的温度和湿度参数来评估其对孵化效果及雏鹅早期体重的影响。结果显示:(1)两种孵化模式具有相近的总体失水率(67%),但采用较高温度的孵化方案具有更高的孵化率(P<0.05)和更短的出雏窗口期(28.5~30 d)。(2)“单阶段”变温孵化模式的孵化率显著高于“二阶段”恒温孵化(P<0.05)。(3)鹅种蛋孵化周期中,第1~4周种蛋失重率分别为2.44%、4.85%、7.72%和10.67%,呈现前期失重大、后期失重小的规律。(4)“二阶段”恒温孵化模式下,采用37.6℃和64%的温湿度组合所生产的雏鹅在第2~4周的体重极显著高于37.5℃和65%的温湿度组合(P<0.05)。研究表明,二阶段恒温孵化模式(37.6℃+64%)以及单阶段变温孵化模式均能产生较好的孵化效果,采用“单阶段”变温孵化模式可提高孵化率,且优化关键孵化参数还能促进雏鹅的早期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