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11篇
  5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板栗是山区农民致富的主要经济树种,掌握合理的管理技术是提高板栗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下面简单介绍旱作板栗优质丰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3.
植物对UV-B辐射增强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分析了大气中臭氧层变薄的现状、原因及光化学机制,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紫外线B辐射增强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适应性机制,指出当前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加强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UV-B辐射胁迫对水稻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结果表明,增强的紫外线-B(UV-B,280-320nm)辐射会导致水稻植株矮化4.71%-16.59%、叶面积变小、干物质生产量减少11.79%-60.57%。究其原因主要是叶片光合作用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降低和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改变,光合系统Ⅱ受到破坏,光合作用能力下降、生长发育受阻。  相似文献   
5.
在对莆田沿海地区的农业自然条件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Kassam光热生产潜力的估算方法,结合田间定位试验和大田抽样调查结果,对当地主要作物和熟制的光热生产潜力及其开发的理论潜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光热生产潜力的开发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水稻耐光氧化反应特性的遗传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耐光氧化鉴定筛选技术、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了水稻耐光氧化反应特性的遗传规律 .结果表明 ,水稻耐光氧化反应特性是一遗传性状 ,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基因共同控制 .其中加性效应基因作用更强 ,遗传率较高 .在杂交早代结合优良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和筛选 ,可望获得较好的选择效果和遗传进展 .亲本的遗传效应值分析表明 ,0 2 42 8、Lemont、IR661 5 8-3 7和 IR65 60 0 -85具有较强的耐光氧化反应特性 ,可以作为优良亲本应用于水稻高光效育种  相似文献   
7.
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按NCⅡ交配设计的两套籼型三系交水稻茎叶干物质重的发育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发育阶段单茎叶干物质重以显性效应为主,控制单茎叶干物质重的加性效应基因是间断表达的,显性效应基因的表达呈连续性,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基因在单茎叶干物质重发育的全过程中是有选择地表达的,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单茎叶干物质重杂种优势趋于减弱,不同发育阶段单茎叶干物质重与最终生物产量之间在生育前期加性相关趋于减弱,而显性相关逐渐增强,生育中期加性相关趋于稳定,而显性相关逐渐减弱,生育后期加性和显性相关均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8.
不同栽培方式冬种马铃薯的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品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建冬种马铃薯主栽品种紫花851为供试材料,进行冬种马铃薯5种不同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其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裸地上添加覆盖物均能提高产量,其产量表现依次为草+膜>膜+草>盖膜>盖草>裸地(CK),其高产优势源于单株薯块重、薯块数和合理的物质分配.此外,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淀粉、还原糖、维生素C、蛋白质、商品薯率和土壤微生物类群等均有较大的影响,而对其于物质和出粉率影响不大.不同栽培方式各有优缺点,因此生产上应根据不同环境采取相应的栽培方式以获得高产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水稻粒形调控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粒形是重要的产量和品质性状,阐明其形成机理,是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和改良其品质的基础.粒形是受多基因共同作用的数量性状,但其每一个构成基因,尤其是主效基因符合单基因孟德尔遗传模型,基于这一特点以及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巨大进步,目前,已有大量的数量性状基因座和不少于22个粒形相关基因被克隆.本文总结了水稻粒形的遗传特点,重点阐述了已克隆基因的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97-1998年两年对新株型(NPT)水稻的干物质生产,籽粒灌浆特性及其形态解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PT水稻全生育期的物质积累呈现两次高峰,黄熟期后植株仍具有较强的物质生产能力,但茎鞘物质转化率低,导致生物较量潜力未能充分发挥,NPT水稻的强热粒于开花后14d达到灌浆高峰,弱势粒表现两次灌浆现象,籽粒中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特性青和汕优63,且NPT水稻穗颈维管束数总面积较小,影响了物质向穗部运转,此外,本文还对NTP水稻的遗传改良和高产载培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