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3篇
  18篇
综合类   154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为了配合石羊河流域治理规划,确切分析绿洲农业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本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基本原则,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构建了干旱绿洲农业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评价模型构建对典型干旱绿洲农业区武威市1957—2008年的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1957—2008年,研究区资源环境指数随时间变化呈波动下降趋势,而经济发展和社会人文指数随时间均呈波动增长的趋势;(2)武威地区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经历了极弱可持续发展阶段、弱可持续发展阶段和中等可持续发展阶段。但综合来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水平还较低,区域生态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消耗自然资源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02.
荔枝花芽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亚热带常绿果树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经济栽培区域局限于南、北半球17°—32°两个狭窄的纬度带内。在基于多品种的产业结构中,几乎所有荔枝品种均出现过成花障碍。文中从品种成花状况、花芽分化阶段性表现、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成花机理及成花调控等方面做了综合评述。认为:荔枝必须具备完全成熟的末端枝梢,在停长状态下接受为时相当长的冬季低温成花诱导,之后在冬末或初春气温回升和解除水分胁迫时发生花发端,在暖和而不酷热(表现为昼温高而夜温低)的天气下才能完成花穗与花的分化;花芽分化过程表现明显的阶段性和节奏性,任一阶段条件不满足均可导致花芽分化失败;影响荔枝花芽分化的外因主要包括末端枝梢状态、温度和水分;梢内碳水化合物积累、内源激素含量影响成花。为解决生产中成花不稳定问题,确保在极端和边缘天气条件下实现良好的花芽分化,应研究荔枝花芽分化中各因素作用的分子生理机制,并对嫩梢不能接受成花诱导、低温诱导信号的感受与传导及促进成花和花性分化的机制加强研究,探索针对荔枝花芽分化不同阶段的营养、水分、生长物质及物理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3.
朱静  黄标  孙维侠  杨荣清  邹忠  丁峰  苏健平  黄耀  金洋  毕葵森 《土壤》2006,38(2):158-165
农田土壤有机质是评价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全球C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时空变化动态对土壤质量和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对江苏省如皋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上以东部的白蒲系(壤质水耕人为土)和南部的长青沙系(黏质潮湿雏形土)含量较高,而中西部的磨头系(砂质潮湿雏形土)、郭园系(砂质干润雏形土)和桃园系(壤砂质潮湿雏形土)含量较低,分布于东北和西北部的东陈系和搬经系(壤质潮湿雏形土)以及南部的营防系和张黄港系含量居中;近20年来(1982─2002年)该市农田土壤有机质总体上呈持续增长的趋势;1982─1997年的时空变异表现为中西部增长迅速而东部和南部增长幅度较小,但1997─2002年则以东部和南部增长较快而中西部增长幅度趋缓。本文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影响农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的因子,并且提出了今后土壤管理和利用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4.
为配合小麦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探索本市主要土壤类型优质专用小麦N、P、K最佳配比,提高小麦单产和肥料利用率,按照农业部推荐的国际平衡施肥项目3414试验设计,进行弱筋小麦平衡施肥参数试验.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2种叶面硼肥在棉田的肥效。[方法]2007年5~10月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131团12连安排了双龙硼肥效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喷施该公司生产的双龙硼叶面肥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蕾期、花期和铃期棉花喷施叶面肥双龙硼450 g/hm2或双龙硼600 g/hm2各喷施1次,能有效地改善棉花的营养生长,促进棉花生长发育,提高棉花的产量。[结论]双龙硼叶面肥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6.
为了解张掖市土地荒漠化发展动态,掌握其发生的机理,为该区的土地荒漠化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对策.解译1987年和2001年TM影像数据,获得张掖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并进行马尔柯夫转移矩阵分析.结果表明:14 a中张掖市荒漠化土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但荒漠化程度在加剧.2001年比1987年面积减少了3.07万hm2,其中戈壁、盐碱地减少较多为2.10万hm2、0.64万hm2;绿洲防风固沙林向荒漠化土地类型(固定沙地、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戈壁)转化,转化率分别为4.46﹪、3.82﹪、3.67﹪、6.56﹪.人为因素是导致荒漠化土地类型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为了使荒漠化处于逆转趋势,提出控制人口数量,高效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采用"近自然林业"思想,进行生态建设并建立完善的荒漠化土地监测与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107.
<正>增殖放流是指以补充、修复原水体水生生物链中缺失的种类和保护水生生物种质资源为目的,通过人工繁殖的方式,将原生鱼类、虾类、蟹类、贝类等养成一定规格后,再释放到渔业资源出现衰退的天然水域中,修复改善因捕捞过度、涉水工程建设或水域生态污染等原因造成破坏的水生生态环境,使其自然种群得以恢复。增殖放流是补充渔业资源种群与数量、保持生物多样性的一项有效手段。开展增殖放流需要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108.
引进6个秋季菜用大豆新品种,对其鲜荚采摘期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萧农秋艳产量高,鲜荚翠绿,商品性好,豆粒较香、软糯,蒸煮后微甜,口感好,可作为秋大豆品种示范推广;07-6虽然产量低,但口感最好,可考虑提高种植密度进一步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109.
甘肃河西地区典型沙生植物叶绿素和脯氨酸累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河西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严重限制了植物的正常生长,植物在受到逆境胁迫时会在生理生化方面作出快速响应。通过分析河西地区典型沙生植物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了解其在干旱环境下的适应特征。结果表明,植物叶绿素的含量随着叶片形状的改变发生相应的变化,河西地区63种典型荒漠植物叶绿素含量0.25~1.65mg·g~(-1),其中卷叶类植物叶绿素含量最高,其次为薄叶,多浆和肉茎均较低,卷叶类与其他3类的差异极显著(P0.01);同一叶片类型不同植物间的差异较小。相反,脯氨酸的含量与叶片形状的改变没有太大关系,同一叶片类型不同植物间脯氨酸含量差异很大,同一属不同种间脯氨酸含量差异也非常大,河西地区63种典型荒漠植物脯氨酸含量为1.54~3 704.10μg·g~(-1),其中白刺和泡泡刺的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植物,分别达到3 704.10μg·g~(-1)和1 955.39μg·g~(-1),脯氨酸含量相对较高的植物还有红砂、多枝柽柳、荒漠锦鸡儿、霸王、中麻黄、木贼麻黄、骆驼蓬、沙枣等。研究结果为荒漠植物抗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抗逆植物的选择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0.
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持,以近红外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建立统一的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系,进行图像裁剪处理;采用非监督分类法、影像数据与武陵山脉基础地形数据融合叠加分析法,对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立地进行人工目视判读;最后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得到森林立地分类及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