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5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幼林进入市场的思考□李洪滨,乔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作为国有林场的主要产品──林木,在其中幼林阶段,能否作为商品进入市场,这是林业改革的重大议题。正像中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打开局面一样,中幼林进入市场也是在农村开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些有...  相似文献   
32.
以白花泡桐优树‘白优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组织培养和试管嫁接方法,对白花泡桐优树材料的幼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初代培养萌发的嫩芽为最适合的接穗;‘建始桐3号’为试管嫁接较合适的砧木;采用劈接进行;MS+ NAA0.3 mg·L-1+蔗糖30 g·L-1为试管嫁接培养基;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基分别为1/2MS ...  相似文献   
33.
以杨树-小麦复合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于2010―2012年对不同林龄杨树林网内11个测点在小麦不同生长阶段光量分布和透光率变化进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在小麦生长的各个时期,光合有效辐射随着离林带距离的增加逐渐增大。与对照相比,离林带15 m范围内各测点光合有效辐射显著降低,而15 m外的各测点则无显著变化。随杨树林龄的增加,15 m范围内各测点透光率显著降低,15 m范围外各测点透光率则无显著变化。当d/h(测点离林带的距离与林带树高的比值)为0.1、0.5和1.0时,其透光率分别为41.95%、74.97%和93.00%,受遮荫率则分别为58.05%、25.03%和7.00%。采用理查德方程可有效拟合各测点透光率与其d/h值之间的关系,据此可预测林网内不同位点的透光率。  相似文献   
34.
泡桐属植物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泡桐属21份种、变种及变型材料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9个扩增产物电泳后带型清晰可辨的引物,共扩增出85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带74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7.05%,反映出泡桐属不同种质间遗传差异明显,其丰富的多态性与供试材料广泛的种质代表性有关;UPGMA法将研究材料分成毛泡桐组、白花泡桐组和川泡桐组3大组,地理分布较近的种质聚类在一起,表现出较密切的亲缘关系;在对兰考泡桐、山明泡桐、白花兰考泡桐、楸叶泡桐、圆冠泡桐、亮叶毛泡桐、毛泡桐、白花泡桐、川泡桐的亲缘关系分析及分类处理上,基本上与形态学、细胞学、同工酶的研究结果一致。最后对泡桐属的部分植物的分类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发现部分泡桐的一些特异性条带,可以进一步转化为SCAR标记。  相似文献   
35.
大蓑蛾天敌昆虫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6.
37.
柞林是黑龙江省东部山区主要林分类型之一。它是原生森林植物群落经反复破坏形成次生演替的结果,在浅山区及交通沿线呈大面积分布。据一九八四年合江地区森林资源统计,全区十二个县,有柞树中、幼龄林144,123公顷,占全区森林面积的32%;蓄积8,615,160立方米,占总蓄积的24.8%。由此可见,柞林是森林后备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8.
<正> 泡桐大袋蛾是一种危害泡桐的最主要食叶害虫,近年来在全省各地相继暴发成灾。为有效控制大袋蛾危害,我们对乐斯本、多来宝、抑太保、灭索威、盖虫散等五种新农药进行了室内、田间药效筛选,并于1993年7月在兰考县进行大而积防治试验,把百叶虫口控制在2.5头以下,制止了大袋蛾危  相似文献   
39.
白花泡桐优树嫩枝扦插幼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花泡桐优树嫁接嫩枝为试验材料,通过全光照喷雾扦插试验,对白花泡桐优树材料的幼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花泡桐老龄优树嫩枝扦插较难成活。绿枝或半黄化嫩枝为较好的扦插材料;珍珠岩和蛭石(V(珍珠岩)∶V(蛭石)=1∶1)的混合物为较好的基质;用质量浓度为200 mg.L-1的ABT1号生根剂浸泡处理白花泡桐优树嫁接苗嫩枝1.0 h,生根率可达29.23%。  相似文献   
40.
本研究以黄淮海平原地区重要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泡桐-小麦林网复合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对2013—2015年系统内光合有效辐射(PAR)的连续定位观测及小麦产量的调查,结合对小麦不同生育期内的PAR与小麦产量、千粒重、粒数的相关性分析,研究了系统内PAR的分布状况及小麦产量对其的响应。结果表明:PAR、透光率均随着与林带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且在10 m(约1倍树高)范围内变化显著,10 m之后增加缓慢。在所有生育期、所有测点中,透光率的最小值出现在灌浆成熟期2 m处观测点。单位面积小麦产量与小麦全生育期内的PAR、粒数和小麦扬花期内的PAR、千粒重及小麦灌浆成熟期内的PAR的相关关系均达极显著水平(r=0.918,P=0.000;r=0.926,P=0.000;r=0.922,P=0.000)。扬花期林带对小麦的遮荫直接影响小麦的粒数,灌浆成熟期林带对小麦的遮荫直接影响小麦的千粒重,系统内小麦产量的空间差异性可以通过小麦粒数和千粒重的差异来解释。小麦产量(y)与全生育期内PAR(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121 3x+95.117(R2=0.842)。经检验,方程的模拟值和实测值无显著差异(P=0.609),预测精度达91.8%。可以根据此方程,结合PAR观测值对系统内各点的小麦产量进行预测。本研究结果为建立泡桐-小麦林网复合生态系统整体生产力的预测模型奠定了基础,为优化泡桐林网复合生态系统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