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光、声和信息素在昆虫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监测技术通常由光学、声学和化学生态学开发而来。本文介绍了这3种昆虫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使用范围、应用效果。灯光和色板诱虫谱广,适用于监测点昆虫多样性调查;声波探测是一项新兴技术,对封闭环境的昆虫监测具有优势,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信息素具有很强的专一性,能高效灵敏地监测某一种害虫,应用于特定害虫发生动态的监测。本文综合比较了这3种昆虫监测技术的优缺点,为监测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澳柏松小吉丁为一种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的林木害虫,寄主为柏科的澳柏属及柏木属植物。近期上海口岸多次从澳大利亚进境原木中截获澳柏松小吉丁。其寄主柏木属植物在我国分布范围广,该种在我国未有分布,具潜在入侵风险,应得到各口岸重视,警惕该种入侵。本文对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入侵风险等内容进行了综述,为澳柏松小吉丁的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和固相微萃取法(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提取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叶片的挥发性物质,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共检测出8类42种挥发性化合物,挥发物中烯类最多,22种,其次是醇类6种、烷烃类6种,另外酮类、酯类、芳香烃类、酸类和酚类分别检测出2、2、2、1、1种。采用SPME法提取的挥发性化合物中醇类、酮类和烷烃类的种类多于SDE法,烯类少于SDE法。酚类物质仅在SPME法检出,而芳香烃类仅在SDE法检出。检测到的挥发物组分中有对昆虫起驱避作用的成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我国口岸进口木材中多次截获的脊间小蠹属(Arixyleborus Hopkins,1915)有害昆虫,对该属的分类地位及属内种类修订的新进展进行论述,对口岸截获的该属具有重要经济和检疫意义的种类,提供重要鉴别特征和图片,并对该属所有种类进行简单介绍,包括重要鉴别特征、分布、寄主等信息,希望能为口岸一线的检测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应对北美植物保护组织植物检疫措施第33号标准,笔者将我国口岸2011-2017年利用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性信息素监测种群发生情况进行了总结,包括具体监测口岸信息、诱捕器数量、年诱捕量,分析各口岸年平均诱捕量与当地平均气温、平均湿度和平均降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空间因素和气候因素共同决定了舞毒蛾发生情况,在R^2=25.1%水平上,空间因素单独贡献了6.9%的影响,而气候因素单独贡献了10.3%的影响,两者综合影响了7.9%;温度和湿度两个气候因子对舞毒蛾发生影响较大。亚洲型舞毒蛾在口岸5 km陆地范围内广泛发生,舞毒蛾输出风险依然存在,应建立国内外有害生物发生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以便更好实施有害生物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