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5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2篇
  28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农业信息作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必备要素之一,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重要手段。由世行贷款所提供的不同信息服务模式为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通过调查不同信息服务模式的优缺点,找出符合安徽省发展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为安徽省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32.
[目的]明确辛硫磷35CS不同释放特性及施药方法对花生蛴螬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于2009、2010年在代表安徽省南、北2个农业生态类型的蒙城、固镇和肥西县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该药剂3种释放速度(快、中、慢释放速率)及2种施药方法(播种时喷穴或出苗后灌根)对花生蛴螬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辛硫磷35CS 3种释放速率防治花生蛴螬效果表现为慢速释放>中速释放>快速释放;2种施药方法对防治花生蛴螬效果无影响。[结论]为辛硫磷35CS的推广应用及花生蛴螬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3.
山东省国有苗圃深化改革及加快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深化国有苗圃改革,加快国有苗圃发展为目标,分析了山东省国有苗圃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搞好国有苗圃工作的对策,以指导全省国有苗圃管理。  相似文献   
34.
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当地畜牧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牧民的大力配合下,全国牦牛标准化养殖发展调研汇总如下:一、当前制约牦牛产业标准化养殖发展的重大、共性问题1.养殖用地政策。牦牛养殖用地主要是牧户的草地、圈舍用地。牧民草场大多承包到户,冬季牧场承包到户和网围栏状况优于夏季牧场,但牦牛在到夏季草场和返回的途中要经过别人的  相似文献   
35.
肥料作为农业“八字宪法”中活跃的因素,其作用是否正常发挥、发挥得如何,事关农业生产丰歉和农业生态环境优劣。四川省剑阁县从2009年开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项目实施的7年间,农田土壤结构显著改善、粮油总产“7连增”、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业生态环境持续变好。1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获得的主要成果.2009年,剑阁作为四川省首批启动县,率先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项目连续进行7年。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安徽省宿州市小麦孢囊线虫发生规律。[方法]2015—2018年,通过定点采集小麦田土壤和小麦样本,监测土壤中小麦孢囊线虫的孢囊数量、卵量、2龄幼虫数量以及小麦根系内部孢囊线虫的发育情况,鉴定田间小麦孢囊线虫群体类型。[结果]安徽省宿州市试验田内小麦孢囊线虫群体为禾谷孢囊线虫和菲利普线虫的混合种群,其中以禾谷孢囊线虫为主;其孵化和侵染高峰期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3至4龄幼虫发育高峰期为4月上旬,5月上旬根部可见白雌虫。[结论]明确了安徽省宿州市小麦孢囊线虫的种类和发生动态,为其有效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究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防治栝楼根结线虫病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剂量。[方法]采集、鉴定并室内繁殖安徽省潜山市供试田中栝楼根结线虫;在室内接种试验和大田试验条件下,评价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对栝楼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安徽省潜山市供试田块栝楼根结线虫病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分别在栝楼出苗后第10和70天,使用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80~100μL/株,对水1 000 mL后灌根,田间栝楼根部病情指数分别降低79.3%和91.4%。[结论]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灌根可以有效防治栝楼根结线虫病。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贵州部分地区灵芝及其种植土壤中Pb、Cr、Hg、As、Cd等5种重金属污染状况,对多地区10个灵芝基地的土壤及灵芝子实体采样检测,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污染程度进行评价;进而通过计算富集系数判别灵芝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结果为:所测样品土壤中Pb、As、Cd含量未超出贵州省土壤背景值,Cr和Hg超出背景值,低于二级标准上限值;灵芝子实体5种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均小于1,低于有关规定的含量;灵芝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表现为CdHgAsCrPb,总体较弱。  相似文献   
39.
为解决贵州灵芝产业发展过程中日益突显的"菌林矛盾"问题,同时实现农业副产物无害化处理。以酱香白酒糟、中药渣、皇竹草为主料,对本地及引进的8个灵芝菌株进行大试管和栽培袋菌丝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大试管中菌株黔芝5号和南GL11具有生长速度快、色泽浓白、长势良好等特点,而栽培袋中则表现为菌株黔芝5号和TF1号的菌丝萌发力强、吃料速度快、生长性状良好等。综合分析认为,菌株黔芝5号更适宜于上述副产物栽培,可作为后续基质配方筛选试验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40.
为了探索补饲对后代增重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选用妊娠后期母牦牛14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头),对试验组母牦牛肌注Se和VE,考察Se和VE补饲对所产犊牦牛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牦牛分娩当日和产后第4周血清Se浓度和VE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犊牦牛初生当日血清Se浓度为27.0±1.8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周龄时虽然下降为17.5±3.4ng/mL,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1.7ng/mL(P0.01)。试验组犊牦牛血清VE浓度在出生当日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4周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0.05)。实验期间试验组犊牦牛增重39.8k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1kg (P0.05),平均日增重试验组的300g/日,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1 g/日(P0.05)。试验组犊牦牛下痢现象减少。结果显示,通过肌注对妊娠末期牦牛补充Se与VE,能够促进犊牦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