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我国高速公路绿化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高速公路绿化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及实践探索现状,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空间句法理论为旧城空间结构更新提供量化指标体系,笔者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分别采用轴线模型分析法和视域分析法对海口骑楼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空间形态进行定量描述,通过集成度、选择度、可理解度、协同度和视域整合度5个变量的分析,揭示街巷空间深层次形态特征。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海口骑楼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策略提出建议,以期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引起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加剧了热环境恶化。以2000、2005、2010、2015年和2018年5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选择热场变异指数、汇源景观贡献度和景观效应指数,分析海口陆域在城乡梯度上的源汇景观格局对城市热环境的贡献及其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热岛梯度演变集中于西海岸、中心城区和江东新区等区域。2)不同汇源景观的平均热场变异指数不同,呈裸地>人工表面>源景观>灌木草地>农田>汇景观>林地>水体的规律。3)源、汇景观在中心城区对热岛贡献值最大,沿着梯度方向对热岛贡献度逐渐降低;随着城镇不断扩张,在城乡梯度方向汇区比例不断增大、源区比例不断减小,导致了热岛的空间转移与扩散。4)景观效应指数在中心城区段(T1~T7)沿城乡梯度快速递减且促进热岛比例大;在郊区段(T8~T21)波动上升且缓解热岛比例大。由此,提出基于区域景观系统理论的热岛缓解策略。  相似文献   
14.
1智能变电站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和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等基本功能,同时,具备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智能变电站主要包括智能高压设备和变电站统一信息平台两部分。智能高压设备主要包括智能变压器、智能高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儋州市云月湖景区生态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湖泊型景区的生态资源保护规划是景区开发建设的基础。选取高程、植被等7个生态因子构建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海南儋州云月湖风景区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明确生态保护等级,划定景区优先开发区域和重点保护区域。结果显示:云月湖景区内敏感区占比69.41%,较敏感区占比18.45%,不敏感区占比12.14%。根据云月湖景区现状,结合地域特征及发展趋势,将景区分为生态保育区、限制开发区、适度开发区和旅游开发区,并针对每个分区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三亚市中心城区的东岸湿地公园、金鸡岭桥头公园、丰兴隆生态公园和红树林生态公园4处"海绵型"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选址及雨洪管理设施评价,提出基于空间、雨水处理和生态三个层面的选址原则,总结设计策略有以雨水处理为主要目的、以保护河流水系与红树林资源为前提、以公众科普教育为导向及注重热带地域特色的塑造,最后对三亚市"海绵型"公园雨洪管理设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怀化市区域景观系统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怀化市为研究对象,探索区域景观系统在全域旅游视角下的综合发展模式,将区域景观系统同城市设计、旅游规划作为复合系统来梳理脉络,从区域旅游系统、区域线性开放空间系统、区域绿地公园系统、区域景观水系统和区域景观设施及标志系统来分析规划思路与设计策略。将景观作为触媒,打造基础扎实的全域旅游体系,引导城市朝新的景观化都市形态演化,为旅游城市景观系统化提供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8.
海口市景观格局梯度时空分异特征及响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理解快速城镇化对岛屿城市景观格局的影响,以海口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05、2010、2015年和2018年5期遥感影像,结合POI(piont of interest)核密度以及OSM(open street map)路网密度数据确定7条样带,对海口市景观格局梯度时空分异特征及响应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就同一时相各样带斑块破碎度和景观多样性整体分异特征来说,穿越城市核心区样带bB的PD(斑块密度)和SHDI(香农多样性指数)值均最大,位于郊区的样带fF的PD和SHDI值均最小,可见样带整体格局对城镇化水平、规划、政策响应明显;2)随着城市核心区距离变大,城乡交错带的斑块破碎度和景观多样性不断提升,聚集度降低,连通性变差。2010年后,城镇化进程加快、江东新区开发和热带农业集群化引起景观格局的强响应;3)2000-2018年,样带bB窗格6、样带cC窗格2、样带dD窗格2~3处LPI(最大斑块指数)均最高,城镇化不均匀推进,导致AWMPFD(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波动显著。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生态城市规划和城乡协调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植物是室外环境空间中重要的元素,是人与自然的媒介。绿化施工作为植物景观的实施过程,是项目能否完美实现的关键所在。因此,在绿化施工中,注重种植流程,掌握注意事项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海口市热力景观的时空演变特征,缓解快速城市化引起的城市热环境问题。  方法  以2000、2005、2010、2015和2019年共5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研究热环境时空演变;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结合地统计学和景观格局指数法定量分析城市热岛时空分异特征。  结果  热岛强度等级面积曲线符合正态分布特征,其中较弱冷岛、弱冷岛和弱热岛斑块始终占主导格局;热岛等级中心集中区由西海岸分别向江东新区和西南老城方向扩散转移。温度剖面分析可知:中心城区始终是“高原”区,工业区、美兰机场区域多“高峰”值,大面积水域、林地处通常出现“谷”值。2000?2010年高温区扩张快,热岛斑块不断缩小,大型斑块逐渐分解,斑块形状愈加复杂,热岛效应不断增强;2010?2019年扩张慢,热岛斑块不断扩张,小版块逐渐连接成片,斑块形状变化趋于平稳,热岛效应不断减弱。研究期间,同类别热力斑块连通性始终较高。  结论  海口热力景观演变与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相对应,基于等级理论的热力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有助理解热力景观的时空演变趋势,为生态可持续城市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图7表3参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