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西藏设施葡萄土壤酸化、盐渍化和养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西藏不同地区设施葡萄土壤施肥方法,研究土壤酸化、盐渍化和养分现状并探索其原因,为西藏设施葡萄合理施肥和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西藏主要设施葡萄产区典型温室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室外裸地土壤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地区、不同种植年限下土壤理化性质现状。拉萨地区为种植4 a(年)(LS4)、14 a(LS14)土壤和裸地土壤(LSB),林芝地区为种植9 a土壤(LZ9)和裸地土壤(LZB),山南地区为种植3 a土壤(SN3)和裸地土壤(SNB)。【结果】(1)各地区设施土壤p H均显著低于裸地,其中LZ9(4.48)和LS14(4.58)酸化严重,过量的尿素和磷酸二铵的输入是其主要原因。(2)SN3、LZ9和LS4属于低盐度等级,LS14属于超高盐度等级,次生盐化问题严重。大量羊粪和钾肥的投入是导致LS14盐渍化的直接原因,而过量的尿素与羊粪配施也是土壤盐渍化的潜在重要因素。(3)LS14,LZ9和SN3土壤养分含量远远超出速效养分的极高供应水平,肥料投入过量问题严重。【结论】西藏地区设施葡萄土壤面临着酸化和盐渍化威胁,其酸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过量氮肥、磷酸二铵和硫酸钾的输入,而大量的羊粪和钾肥的施用是LS14盐渍化严重的直接原因。因此根据西藏不同地区设施葡萄土壤现状,测土按需施肥,优化管理措施,建立合理高效设施栽培技术标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2.
冬虫夏草,又名虫草,是青藏高原的特产之一,冬虫夏草(藏语:压扎梗布)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味珍贵的中药药材,常常把它与人参、鹿茸列为三大补品.虫草一般生长在海拔3000~5000米的高寒草甸地带,主要生长在气候高寒,土壤湿润,且含有机质的高山草甸项部和分水岭两侧的草地及地势较平缓的山坡上.因蝙蝠蛾在幼虫阶段在土壤中需食用植物根系来维持生命,但目前尚不能清楚具体食用的植物种类.为了解与摸清西藏地区冬虫夏草类型及其适生环境下的伴生植被等情况.课题立项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编号:2007 BAI32B02,课题名称:影响西藏冬虫夏草品质的关键因子研究,课题组在2008年7月2日-8月5日,2009年5月18日-6月3日开展了调研.  相似文献   
23.
青藏高原著名的冬虫夏草是以蝙蝠蛾幼虫为载体生长而成,笔者们经过长期的实地考察,摸清了蝙蝠蛾昆虫的生态环境,生长条件。并准确的掌握了它们的种类和繁殖过程、食物结构,适宜的海拔、温度、湿度、空气、光照、PH值、土壤、植被等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24.
我国青藏高原蝙蝠蛾昆虫生态习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青藏高原著名的冬虫夏草是以蝙蝠蛾幼虫为载体生长而成,笔者们经过长期的实地考察、摸清了蝙蝠蛾昆虫的生态环境、生长条件。并准确的掌握了它们的种类和繁殖过程、食物结构,适宜的海拔、温度、湿度、空气、光照、pH值、土壤、植被等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西藏喜马拉雅山荆子生态地理分布及表型遗传多样性。【方法】实地调查及采样研究方法相结合。【结果】西藏喜马拉雅山荆子[Malus rockii Rehd.(M.baccata var.himalaica(Maxim.)Schneid.)]野生居群集中分布区位于北纬28°39'~30°35',东经92°09'~95°12,海拔2800~3300 m,呈带状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尼洋河及其支流的两岸冲积土形成的河床半湿地,或河岸的阔叶林缘或针阔叶混交林缘,处于原始野生状态。调查山荆子自然变异类型表明:树龄最大400年生以上,80~140年生的占35.73%;自然授粉坐果率高,花序坐果3~8个;西藏高海拔区的山荆子无论是果色、果柄长度、果形及果实大小都存在多样性。【结论】结合河流走向、地貌特征、树龄分布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等分析推断:喜马拉雅山荆子经多年演化、筛选、淘汰形成独特的群体,可能为山荆子组的地理亚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