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73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细枝木麻黄3个无性系水培苗作为材料,研究了硫酸卡那霉素(kanamycin sulfate,Km)对细枝木麻黄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芽分化的影响,以及头孢霉素(cefotaxime,Cef)、羧苄青霉素(carbenicillin,Cab)和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Amp)对农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Km对细枝木麻黄愈伤组织诱导适宜的选择压力是20mg/L,Km选择性筛选愈伤组织增殖的适宜质量浓度为40mg/L,愈伤组织芽分化的选择压力是40~50mg/L。在抗生素抑菌效果方面,Cef质量浓度为200mg/L、Cab300mg/L和Amp500mg/L能完全抑制农杆菌的生长。综合比较,对细枝木麻黄遗传转化研究最理想的抑菌剂是Cef,使用质量浓度低且能有效抑制根癌农杆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52.
四种方法对火力楠叶片油的提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火力楠叶片为试验材料,开展火力楠叶片油提取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超声波辅助、索氏提取和超临界CO_2萃取四种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的分析,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火力楠叶片油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提取方法经优化后提取率分别达到0.345%、0.261%、3.676%和3.899%;进一步GC-MS分析有效成分的种类分别为18种、47种、38种和37种,主要成分有石竹烯、榄香醇、榄香烯、亚麻酸、棕榈酸和亚油酸等;四种方法提取叶片油中有效成分分别所占百分比为86.82%、94.13%、87.45%和92.72%。四种提取方法所得到的火力楠叶片的油成分有一定差异,在以后的应用生产中,可根据主要化学组分的需要来选取最适当的提取方法。综合提取得率及提取效率,超临界CO_2萃取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3.
[目的]构建木麻黄无性系的DNA指纹图谱鉴定体系,为今后短枝木麻黄的品种鉴定、品种权保护、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从71对EST-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好、扩增稳定的12对引物,采用降落PCR和毛细管电泳的基因分型方法,以采集的9个短枝木麻黄标准无性系的基因分型结果为参照,对华南沿海地区采集的109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单株进行鉴定,并结合引物组合法构建基于EST-SSR分子标记的短枝木麻黄无性系鉴定体系。[结果]12对EST-SSR引物对109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单株进行PCR扩增,共检测到50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6个,平均为4.2个,每对引物可区分2~5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根据鉴定结果,最终所有样品被划分为22个无性系,除已知的9个标准无性系外,另有13个无性系为不知名无性系,说明不同地区的无性系存在重复命名现象;利用引物组合法进一步优化后,发现只需7对引物就可将22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完全区分,并依此建立了基于7对EST-SSR引物的22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的指纹图谱,每个无性系都获得了一个7位数的指纹图谱编码。[结论]利用7对EST-SSR引物构建的22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的DNA指纹图谱可用于短枝木麻黄无性系的鉴别,研究表明,华南沿海地区部分短枝木麻黄无性系存在命名混乱、同物异名、无性系数量少的现象,新品种选育工作亟待开展和加强。  相似文献   
54.
1987年在海南省琼海县引种了2个种源的滨海木麻黄。利用7年多的观测资料,叙述了这2个种源的形态、结实、抗风率和保存率等差异,并分析了这2个种源树高和胸径生长特点。初步结果表明:滨海木麻黄可成功地引种于海南省东部地区;来自昆士兰(QLD)种源的结实数量、抗风率及保存率都好于来自新南威尔士(NSW)种源;与NSW种源相比,QLD种源的树高和地径生长特点是早期生长都较慢,但造林后4年多时其胸径开始超过NSW种源的胸径,并且造林后5年多时其树高也开始超过NSW种源的树高;2种源树形都表现良好,它们不仅可作为用材树种,而且可作为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55.
我国木麻黄的引种培育和经营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由于木麻黄树木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它已成为华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我国引种木麻黄已有105年历史,目前我国已引进木麻黄植物21种、种源202个和家系261个,在华南沿海沙地防护林地区开展了广泛试验,筛选出大量优良遗传资源,为我国沿海防护林建设和速生工业用材林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作者综述了我国木麻黄科树木引种、培育和经营研究概况,并对木麻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6.
在木麻黄无性系水培苗上接种13个外生和内生菌根菌菌株,观察菌根菌对木麻黄无性系苗高生长和造林12个月后树高、胸径和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3个外生和内生菌根菌都极显著地促进了木麻黄无性系小苗苗高的生长,最大的比对照苗高增加了68.5%,最小的也比对照增加了14.7%;造林12个月后,多数菌根菌对木麻黄无性系的促生作用明显下降,只有2~3个菌根菌株可以显著或极显著地促进木麻黄的生长.  相似文献   
57.
菌根菌剂在华南地区林业及农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菌根现象在自然界中具有普遍性,而菌根在华南地区植物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主要论述了菌根菌剂在华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和珍贵乡土树种及经济作物上的接种应用效果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8.
国外松菌根的接种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广东常见的两种菌根真菌纯菌剂以及彩色豆马勃的孢子粉,对加勒比松及湿地松幼苗实施人工接种。结果表明,菌根接种对幼树生长的促生效果明显,1.5年生湿地松树高增幅达10.94%;2年生加勒比松树高增幅达20.37%;3年生加勒比松树高增幅达13.54%-22.35%;5年生加勒松树高增幅达31.13%;胸径也有较大的增幅。接种5年的加勒比松幼林蓄积量达16.82m^3/hm^2,比对照的增加87.1%,效果十分显著。菌根接种是我省松树造林及提高生产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9.
木麻黄人工林AM菌资源调查与苗木接种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我国华南地区木麻黄主要种植区人工林野外调查 ,收集了我国木麻黄人工林下AM菌资源 15种 ,分别隶属 3个科共 5个属 ,其中有 4种分别为有关土样中的优势种。球囊霉属 9种 ,占已知种类的 6 0 % ,其余无梗囊霉层、巨囊霉层、盾巨囊霉属及硬囊霉属分别仅有 1  2种。木麻黄幼苗的温室接种效果表明 ,AM菌可显著改善木麻黄苗高和地径的生长 ,菌种或菌株间有明显差异 ,其中V95 0 8,V90 0 4 ,V95 0 2、V95 0 7和V95 0 3菌株的接种效果较好 ,苗高比对照增加 4 3 4 8%  84 78% ,地径比对照增加 4 0 0 0 %  73 0 0 %。  相似文献   
60.
广东省农林用地的AM菌多样性及其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有关调查资料及文献,收集并整理出我省农林业用地已知的AM菌资源共44种,隶属3科6个属。其中,球囊霉属真菌22种,占已知AM真菌资源种数的50.00%;无梗囊霉属真菌11种,占已知AM菌种数的25.00%;硬囊霉属真菌5种,占已知AM菌种数的11.36%;盾巨囊霉属真菌3种,占已知AM菌种数的6.82%;此外,还有巨囊霉属2种及内养囊霉属真菌1种。对分子于我省的主要AM菌种资源作了简介,对AM菌在农、林生产中的应用潜力及其意义作了初步分析,对我省应用AM菌的工作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