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72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6 毫秒
81.
文昌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野外试验,对44个木麻黄无性系进行对比试验,从胸径、树高和保存率三方面对参试无性系进行评价和选择,从中选择出5个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良无性系,并分析了一些优良无性系在试验中保存率较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82.
我国木麻黄科植物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麻黄是我国重要的热带林木种质资源,其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在木麻黄遗传改良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文章从引种和种源试验、无性繁殖和无性系育林、抗性育种、共生微生物研究、营养遗传改良研究、材性研究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等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木麻黄遗传改良研究中应重点加强的几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83.
腐殖质赤红壤上施磷、锌和硼对巨桉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室中以6个营养处理对腐殖质赤红壤上巨桉苗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在施肥处理与对照处理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除单施锌(Zn)处理的根系生物量、单施硼(B)处理的茎枝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外,各处理的指标都大于对照处理的指标,并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各含磷(P)元素处理的高径比都小于对照,相反,单施Zn或B处理的高径比都大于对照;以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为基础,选出各施肥处理的优劣顺序为P+Zn>P+Zn+B>P>B>Zn>CK。同时,对6个处理的苗木各部分生物量间的分配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4.
微量元素对普通木麻黄苗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温室中以铁质砖红壤为培养基质,用6种微量元素进行单元素和联合施用处理(各5种剂量,含对照普通木麻黄苗木),探讨了微量元素对普通木麻黄苗木生长和生物量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元素处理时,施Co,B,Mo,Cu和Zn都可促进苗木生长并增加苗木的生物量,但施Mn对苗木无影响。同一元素的不同剂量处理对苗木生长及生物量生产的影响也有差异,各元素较适宜的施用剂量分别是:Co为0.025—0.100mg/kg土;Zn为1.0—2.0mg/kg土;Mo为0.05─0.100mg/kg土;Cu为0.05—0.20mg/kg土;B约为0.4mg/kg土;联合处理是C3和C4两个组合剂量。  相似文献   
85.
赤桉、细叶桉和巨桉幼林施磷量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东省阳西县 ,对赤桉、巨桉和细叶桉进行 10个 P处理水平的施肥试验 ,结果表明 :造林后 1~ 6 4个月期间 8次测定的树高和 9~ 6 4月期间 6次测定的胸径在 10个 P处理水平间和 3个树种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P肥对促进 3种桉树树高和胸径生长的肥效明显 ,3个参试树种对P肥的需求也有明显差异 ,表现为 6~ 2 4个月期间观测的生长指标存在树种与 P肥的交互效应。各树种肥效明显的高峰区域的开始和持续时间也不同 ,为筛选施 P量创造了条件 ,讨论了参试树种造林时必须的施 P量  相似文献   
86.
澳大利亚ECM菌在尾叶桉上的筛选及其接种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43种澳大利亚及2种国产外生菌根菌株在广东尾叶桉人工林上的筛选试验的初期研究结果。分别对试验林6、12和24个月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与未接种对照林木相比,接种试验林在树高和地径(或胸径)生长量上均表现出显著的接种优势(P〈0.01);接种林3次调查平均树高生长量最大增幅分别为26.1%、33.7%和27.4%,地径(或胸径)最大增幅分别为19.2%、21.59%和19.32%;24个月时每公顷材积最大幅为56.8%。E0710(Laccaria)、H4670(Labyrinthomyces)、E4501(Amanita)、E2013(Laccaria)、C9301(Pisolithus)、H1272(Scleroderma)、H1194(Thaxterogaster)、H0603(Scl  相似文献   
87.
为了解木麻黄水培繁殖的概况,本文归纳了影响木麻黄小枝水培生根的内在因素(树种、种源和插条生理年龄)、外在因素(生长调节剂、温度、氧气、水质和光照);同时总结了插条生根类型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木麻黄小枝水培生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长调节剂、插穗、光照及温度等方面;建议生长调节剂配比、生根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及解剖结构等研究作为木麻黄小枝水培生根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8.
菌根菌对木麻黄无性系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木麻黄能形成内生和外生菌根菌和菌根菌能促进共生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性的特性,在木麻黄无性系水培苗上接种14个外生和内生菌根菌菌株,观察菌根菌对木麻黄无性系苗高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14个外生和内生菌根菌都极显著地促进了木麻黄无性系小苗苗高的生长,最大的比对照苗高增加了68.5%,最小的也比对照增加了14.7%,各菌株对木麻黄无性系苗高的促进作用大小依次为ECTM(Pt)>4602>AM(混)> E439>0207>0201>0005>0204>E4726>9004>9480>9705>AM91>AM3004>CK.  相似文献   
89.
华南地区山地木麻黄引种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山地木麻黄天然分布区的生态条件、主要生物学特性和用途等。通过在海南和广东两省多点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山地木麻黄在华南地区的生长表现较好,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显著地大于其它5种木麻黄,且适合在赤红壤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0.
仙人掌类植物属仙人掌科(Cactaceae),约有150属,近2 000种.该科植物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美洲、墨西哥为其分布中心,种类最多,约有1 000多种.在我国,除西南和华南沿海地区有少数仙人掌植物外,其它多为引种栽培[1].我国引种栽培60余属,600种以上[2].仙人掌类植物可供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