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7篇
林业   30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4篇
  50篇
综合类   112篇
农作物   63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通过优质有机肥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以及无机养分平衡调控等技术措施对中低产土壤培肥效果的影响,协调土壤保肥和供肥能力,全面提高中低产田土壤肥力水平和生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施氮肥达到一定的量,可以促进玉米稳产和地力提升,在P2O5 90kg/hm2基础上,适宜施氮量为180~210kg/hm2,适宜施钾量为100~140kg/hm2。增施优质有机肥1000kg/hm2,玉米增产6%~7%左右,连续施优质有机肥,玉米增产9%~18.5%,有机肥对玉米高产稳产和地力提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02.
 用RothC (Version 2 6 .3)模型模拟研究东北地区黑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中玉米连作下土壤有机碳 (SOC)含量的变化。从 2 4个施肥处理中选取了无肥 (对照 )、氮肥、氮肥配施厩肥、氮磷钾肥配施、厩肥 5个处理 ,对耕层土壤SOC的模拟值与实际测定值进行了比较。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吻合较好 ,说明RothC模型可以很好的用来模拟东北温带气候区现有耕作管理条件下黑土SOC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在当前常规耕作秸秆不还田条件下 ,整个试验期间不施肥 ,SOC含量持续下降 ;单施氮或施氮磷钾不能维持耕层 (2 0cm)SOC含量 ;厩肥配合施用化肥 ,则会增加SOC含量。保持这种管理方式不变 ,SOC将持续下降至新的平衡点。模拟结果表明 ,如果实施秸秆还田 ,到 2 0 2 2年时无肥、氮肥、氮磷钾肥、氮肥配施厩肥和氮磷钾配施厩肥等处理区的SOC较 2 0 0 2年将分别增加 2 6 %、4 0 %、4 5 %、38%和 4 6 %。RothC模型可用来评价不同管理方式下黑土SOC变化趋势 ,秸秆还田将显著增加研究区黑土的SOC含量  相似文献   
303.
氮肥一次性基施与分次施用对春玉米氮素利用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方式下玉米产量形成与氮素吸收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后,玉米产量、生物量和吸氮量分别增加121.97%~177.88%、95.08%~127.77%、206.18%~295.46%,氮肥一次性基施(N1)和氮肥分次施用(N2)两个处理下植株生物量和氮累积量均在12展叶(V12)至吐丝期(R1)增长最快。与N1相比,N2处理下吐丝后干物质累积量增加30.18%,氮素累积量增加105.53%;N2处理下吐丝后氮素累积量对子粒的贡献率达68.13%~75.00%,显著高于N1处理。N2处理下玉米产量、生物量、吸氮量两年平均较N1处理分别增加7.60%、4.56%和3.19%,氮肥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平均较N1处理分别提高6.13%、10.22%、3.83%和12.58%。N2处理通过氮肥的分次施用保障了玉米开花后的氮素供给,提升了氮肥利用效率,更有利于玉米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304.
2a生红松换床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 a生红松换床苗进行了施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苗木生长的各肥料因子的顺序依次为A、C、B。促进苗木生长的较佳施肥组合为A3B2(3)C4,即施肥的较佳配比和用量为尿素30 g.m-2、二铵40或60 g.m-2、硫酸钾60 g.m-2。  相似文献   
305.
东北地区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耕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阐述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资源利用概况,分析玉米秸秆直接还田限制因素,根据区域生态特征提出相应的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耕种技术体系,并从技术模式、土壤肥力、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对该耕作技术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剖析。研究表明,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耕种技术解决生产中耕层浅、实、少和土壤有机质下降以及养分过量消耗等诸多土壤肥力退化问题,构建了肥沃耕层,实现玉米高产稳产。针对如何进一步完善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推进玉米秸秆还田等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06.
石油的开采、运输、储存和使用等过程会导致一些土壤受到石油烃的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会对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因此需要开展土壤修复。本研究采用热活化过硫酸钠氧化处理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考察了氧化剂剂量和超声结合热活化对石油烃去除效率的影响,并对石油烃氧化产物以及氧化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过硫酸钠的用量为2.4 mmol/g土壤时,石油烃的含量从3 800 mg/kg降至1 175 mg/kg,石油烃的去除效率可以达到69%。石油烃的去除效率随着氧化剂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当氧化剂的剂量超过2.4 mmol/g土壤时,石油烃的去除效率不再增加。使用超声结合热活化,石油烃的去除效率可以进一步提高。过硫酸盐氧化会使土壤p H显著下降,造成土壤酸化。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石油烃氧化后可能会生成一些醇和羧酸类含氧产物。石油烃和土壤有机质被氧化成极性小分子更易进入水相,导致水中总有机碳(TOC)含量从52.4 mg/kg增加至79.8 mg/kg。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表明氧化处理会改变土壤形貌,使土壤的粒径变小。氧化导致土壤的碳、氢含量减...  相似文献   
307.
依据相关理论和育种实践提出,在单倍体规模化育种技术基础上,应用单倍体轮选遗传修复原理,纳入主体杂优模式双向轮回选择育种理念,构建“单倍体自然加倍双轮回育种技术体系”。通过对主体杂优模式的双向DH轮回循环选择改良,逐步累加农艺性状相关有益基因频率,快速聚合雄穗自然加倍基因,保持2个群体的遗传距离与配合力,逐步形成两个相互对应的单倍体高自然加倍商业化核心种质群,步入简单、快捷、高效的“单倍体自然加倍双轮回育种技术体系”。该体系经全面运行实施,验证了缩短育种年限、简化操作流程、节约选系成本、提高育种效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308.
在东北地区推广以玉米秸秆覆盖还田为核心的耕种模式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研究以玉米秸秆全量条带覆盖技术为核心,优化集成免耕(补水)播种、苗期斜式深松、养分调控、病虫害一体化防控与机械收获等技术,构建了秸秆全量条带覆盖耕种技术模式.依托吉林省中部和西部14个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开展技术模式实证与综合效益评价.与传统...  相似文献   
309.
基于DH系表现水平的轮回选择已被证明是改良玉米单倍体加倍能力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通过试验证明,在单倍体DH~0世代,基于优选单株组群开始轮回选择,同样也迅速提高了单倍体自然加倍能力。相比较基于DH系水平的轮回选择,每轮节约了1个世代,大幅度提升了选择效率。应用此方法构建了2个Reid群高加倍种质(群体及DH系),自然加倍率分别高达80%以上,已作为骨干核心种质应用于商业育种。"高自然加倍材料快捷创制方法"的成功突破,实现了高加倍种质与优异DH自交系同步创制。"瑞德类群高加倍核心种质的成功创制",为构建快捷高效的"单倍体自然加倍双轮回育种技术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10.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探讨了不同种类苔藓结皮对电解锰渣上能源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亚丝瓜藓(Pohlia gedeana)结皮和红蒴真藓(Bryum atrovirens)结皮都能促进电解锰渣上2种草种子的萌发,南亚丝瓜藓结皮对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影响程度较大,发芽率提高了17.78个百分点,红蒴真藓结皮对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影响程度较大,发芽率提高了34.44个百分点。同时,与对照相比,苔藓结皮促进了能源草幼苗的生长,增加了光合色素的含量,降低了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为能源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综合各项发芽指标、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南亚丝瓜藓结皮对能源草的生长促进作用最强,是锰矿废渣区生态修复理想的生物结皮,黑麦草的抗逆性强于紫花苜蓿,采用南亚丝瓜藓结皮联合黑麦草对锰矿废渣区进行生态修复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