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7篇
林业   30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4篇
  50篇
综合类   112篇
农作物   63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今年3月末至4月初,我们长治市审计局根据晋审农(1996)第41号和市审计工作计划安排,对1993年至1995年三个年度襄垣县太行山绿化重点示范东山防护林工程资金的筹集、分配、管理、使用了进行审计。审计的资金包括中央和省财政拨款、地方配套自筹资金,审计金额339万元。经审计结果表明:襄垣县把有限的太行山绿化重点工程的资金41万元(中央、省财政拨款)使用在“刀刃上”,使该县的绿化工作向多层次、高产业的方向迈进了一步。襄垣县3年共投入太行山绿化重点工程312万元,其中:国补资金41万元,占总投资额的13.1%;县级配套资金11万元,占总投资额的3.5%.以工代赈260万元.占总投资额83.4%。完成造林面积11689亩,平均造林成活率86%,任务完成率103.2%,面积核实率100%,合格率100%。通过严格的管护.数年后不但扩大了该县的森林资源,而且会逐步发挥其生态、  相似文献   
82.
不同灌溉方式对春玉米根系分布、养分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东北中部春玉米区土壤结构、根系形态、地上部养分累积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灌溉后土壤三相比显著变化,土壤固相下降,液相和气相比例显著增加,0~20 cm土壤容重降低6.7%~17.9%;灌溉后0~60 cm根系干重及根长总量略有增幅,且在深层土壤中的比例增加,有利于植株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与不灌溉(CK)相比,隔沟交替灌溉(T1)、全垄灌溉(T2)下植株氮、磷、钾含量平均提高14.5%、42.6%、16.1%,生物量和产量平均提高19.8%和14.3%。因此,在春玉米关键生育期合理补水可以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容重,促进根系合理分布,增加植株养分吸收,进一步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83.
SLC6A14基因是影响猪脂肪沉积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利用白色杜洛克×二花脸资源家系祖代的17头二花脸母猪和2头白色杜洛克公猪的池DNA,通过直接测序法在猪SLC6A14基因第10外显子1483 bp处检测到1个G→A错义突变,导致相应编码的氨基酸由缬氨酸转换成异亮氨酸。采用引物创造性酶切法,通过HpyCH4 IVPCR-RFLP判型技术,检测了白色杜洛克×二花脸资源家系3代623个个体在此错义突变位点的多态性,并开展了与脂肪和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位点与腹脂重和46日龄个体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4.
东北黑土区玉米秸秆资源丰富,实施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是保护黑土地、实现秸秆资源经济高效利用的首选。由于东北地区区域生态、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差异,影响了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应用效果。本文基于多年田间试验和生产实证,系统解析目前黑土区深翻、覆盖、粉耙(碎混)三种主要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技术特点及区域适应性,提出“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的技术原则。在中西部粮食主产区,采用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与玉米秸秆全量覆盖相结合的方式;在西部半干旱风沙区,以玉米秸秆全量覆盖还田为主体;在东部冷凉湿润区、平川地采用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与秸秆粉耙(碎混)还田相结合,山坡地采用玉米秸秆全量粉耙(碎混)还田方式。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秸秆全量直接还田生态效应监测,以科学指导秸秆还田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85.
硅肥对玉米的增产效果及增产机理初探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淡黑钙土和黑钙土上,硅对玉米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平均增产8.6%.施硅(1)促进了玉米养分的吸收与运转,改善了玉米体内的营养状况;(2)抑制了玉米植株体内水分的蒸腾作用,提高了体内水分的利用率;(3)增加水分吸收量3.6%~9.4%,改善了植株体内的水分状况.玉米施硅增产的主要机理为上述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6.
以吉林省西部地区2010年森林资源面积、蓄积量及生长量、消耗量为基础数据,按IPCC清单法测算了该区域森林植被生物量、碳储量和年固碳量。结果表明:吉林西部森林植被生物量为3 015.91万t,单位面积生物量为55.65 t·hm^-2;森林植被碳储量为1 494.67万t,森林植被碳密度为27.58 t·hm^-2,森林植被年固碳量为26.89万t·a^-1。  相似文献   
87.
玉米倒伏和扶直的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12年受台风“布拉万”影响吉林省玉米乳熟期大面积根倒伏。针对玉米倒伏进行倒伏后扶直及不同扶直时间的产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台风造成倒伏玉米平均减产10.16%~24.43%;3 d内及时扶直可挽回产量损失11%;扶直抢救在考虑倒伏后不同时间段的同时也要考虑土壤含水量,扶直以20 cm土层体积含水量超过25%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8.
介绍甜玉米新品种品甜8号的选育过程,分析其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总结其栽培技术,以为品甜8号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9.
介绍甜玉米新品种品甜8号的选育过程,分析其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总结其栽培技术,以为品甜8号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0.
通过三年定位试验,在东北春玉米连作区比较了农民习惯(一次性施肥)与优化施肥条件下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表观平衡及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特征,以期评价两种施肥方式对黑土氮素矿化、残留及氮素平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施氮(根据土壤无机氮测试推荐追肥量,Opt)处理玉米产量、生物量、吸氮量最高。农民习惯施肥1(85%基肥+15%种肥,Tra1)和农民习惯施肥2(氮肥全部作为基肥施入,Tra2)处理土壤残留无机氮含量变化受降水量影响较大,残留硝态氮下移明显。与Opt处理相比,三年连作后3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增加约2.0倍,6090 cm硝态氮含量增加约2.4~3.3倍。Opt处理可显著降低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在氮素输出项中,作物携出量因施肥方式不同而差异显著,氮盈余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加,最高达400.9 kg/hm2。Tra2处理氮盈余最小,但以残留Nmin为主。氮肥一次性基施使氮素在土壤中累积较多,且易导致土壤残留硝态氮下移,从而对东北黑土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威胁。而在基肥的基础上,根据土壤无机氮测试推荐追肥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