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99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261篇
林业   816篇
农学   361篇
基础科学   411篇
  355篇
综合类   3609篇
农作物   545篇
水产渔业   295篇
畜牧兽医   2001篇
园艺   597篇
植物保护   221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441篇
  2013年   370篇
  2012年   404篇
  2011年   455篇
  2010年   358篇
  2009年   416篇
  2008年   357篇
  2007年   403篇
  2006年   369篇
  2005年   346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205篇
  1997年   208篇
  1996年   199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213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171篇
  1991年   179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2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91.
用随机规划法降低饲料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活性氧对植物防卫信号传导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植物-病原菌(真菌、细菌、病毒)相互作用过程中,由不亲和病原菌所导致的植物入动防卫反应-过敏反应的早期,发现有大量活性氧产生(氧化突发),包括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单线态氧和过氧化氢。这些活性氧被认为有可能通过启动或参与植物细胞脂质过氧化,细胞壁木质化和蛋白质聚合;直接杀死病原菌;作为信号介导植保素合成等而直接介入或启动植物过敏性反应。现初步认为“氧化突发”可能是细胞水平上植物对村病原菌侵染的第  相似文献   
995.
我省近年小麦面积约300万亩,其中薯麦制小麦达150万亩以上。全省小麦平均亩产100公斤左右,而薯麦制小麦不到100公斤,是各种栽培制度中最低的。为弄清薯麦制小麦的低产原因,我们于1984~1986年连续三年对我省薯麦制小麦面积最大的县——新化县的小麦生产进行了调查,本文以这个调查为基础,就薯麦制小麦的低产原因开展讨论。 一、穗数太少  相似文献   
996.
遵义县松林镇饲养山羊主要采用放牧饲养,越冬饲草短缺,育肥期较长,制约着山羊生产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发展养羊,我们采用玉米秸秆微贮饲料饲养山羊,适口性好,消化率高,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山羊育肥越冬饲料不足开辟了饲料来源和途径。  相似文献   
997.
附子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hapla)的生物学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以来,对为害崇明中草药附的北方根结线虫进行了形态学鉴定描述;对其年发生世代、发生量、寄主及在不同茬口为害情况和田间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线虫在附子一个生长季中有3个幼虫侵染高峰,其初侵染发生在附子栽后的10-25d,11月中、下旬为第一代侵染高峰,第二、三代侵染高峰分别为次年6月上旬和7月上、中旬,此时侵染密度可达71-125条/克根。附子被害减产20%-30%。田间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998.
在本研究第Ⅰ报的基础上,本文对45个小麦品种的穗部持水量与抗病性进行了相关分析,对形态特征与穗部持水量进行了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小麦品种形态对抗赤霉病性的作用是通过影响穗部湿度实现的,品种间抗性差异可以从穗部湿度差异找到原因。因而,凡影响穗部湿度的形态特征,都影响品种的抗赤霉病性。  相似文献   
999.
夏季高温给养鸡生产造成的损失日益受到重视,如何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改善外部环境,从而降低热应激对鸡的影响,是生产者所关心的热点。笔者从事养禽技术工作多年,摸索采用了一些改善环境温度的措施,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1 改善鸡舍外围小气候 1.1 合理选择场址 外界环境温度上升主要是由于空气吸收下垫面(土地、水面等)辐射热所至,一般水面,植被生长好的地方潮湿,其热辐射比干燥裸露土要少,从而环境温度相对低些。据此,鸡场舍选址应首先考虑周围有水域、稻田或草地、茶果园、树林的地方,并在建筑工时尽量不要损坏树木、草地等,以给鸡群提供一个凉爽的舍外环境。  相似文献   
1000.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多种动物和禽类的巴氏杆菌病的主要病原。1782年法国的Chabert 和 Mailet(1836)首先对禽霍乱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禽露乱(Fowl cholera)这一名称。1878年 Bollinger 首次报导了由本病引起的牛及野兽的致命性的疾病。Rivolta(1877)、Perirmata(1879)、Tomssaint(1879)、Pasteur(1880)、Davaine(1880)、Gaffky(1881)、Loeff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