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9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5 毫秒
41.
对福建沿海沙地2种竹林土壤呼吸速率及各环境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竹林土壤呼吸速率均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呈单峰式变化,且大头典林的土壤呼吸速率明显高于绿竹林;地表温度和5cm土温对绿竹林和大头典林的土壤呼吸速率影响最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沿海沙地2种竹林土壤呼吸速率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42.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竹亚科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已经在竹亚科植物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以及良种选育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介绍了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竹亚科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指出今后应加强分子标记技术在竹亚科植物遗传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资源的鉴定、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3.
目的:建立并优化泽泻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筛选出多态性、重复性较好的ISSR引物,为泽泻种源鉴别以及指纹图谱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法,对Mg~(2+)浓度、dNTPs浓度、TaqDNA聚合酶浓度、引物浓度及模板DNA含量这5个PCR反应体系主要成分以及退火温度进行筛选,并利用建立优化的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对以往泽泻文献报道的ISSR引物进行筛选。结果:建立了最佳PCR反应体系:20μL的反应液中含2.0mmol·L~(-1)Mg~(2+),0.4mmol·L~(-1)d NTPs,1.0 U Taq DNA聚合酶,0.4mol·L~(-1)引物,10ng模板DNA,2μL10x Buffer,13.1μL dd H_2O。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45s。58.9℃退火45s,72℃延伸90s,40个循环;72℃延伸7min,4℃保存。结论:利用优化的泽泻的反应体系,筛选出15条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并对泽泻的21个种源进行ISSR扩增,扩增出的条带清晰、多态性较高,证实了该体系具有较高稳定性、重现性和适用性。此体系也为泽泻种源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以及ISSR分子标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不同采收期、不同加工方式及连作方式对太子参产量及活性成分的影响研究表明:产量与多糖含量随着采收期的推迟而下降,采收中期的水分含量最小灰分含量最高;不同加工方式的灰分、多糖、皂苷含量差异显著,阴干的多糖含量最高,其次为烫参,阴干的皂苷含量最高,烫参最低,若考虑活性成分高低则建议采用阴干的加工方式,若考虑实际生产和经济效益则建议采用晒干的加工方式;太子参连作会对太子参的成分有影响,在对比中多糖含量呈显著差异,TR组为CK的1.20倍。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究施用保水剂对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夏季叶片生理特征的影响,为其在沿海防护竹林经营中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年生麻竹为试验材料,于4月分别沟施30.0、60.0和90.0 kg/ha保水剂,以不施用保水剂为对照(CK),7、8和9月测定麻竹叶片的生理指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对保水剂施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在同一月份(分别为7、8和9月)测定麻竹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电解质渗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呈降低趋势.在相同用量保水剂处理下,7、8和9月麻竹叶片的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POD活性呈逐渐升高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SOD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电解质渗透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MDA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同一测定月份,麻竹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光化学淬灭(qP)和非光化学淬灭(qN)均随保水剂用量增加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相同用量保水剂处理麻竹叶片的Fv/Fm、ΦPSI、qP和qN在7、8和9月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用量保水剂对夏季生长麻竹的保水效果排序为60.0 kg/ha>90.0 kg/ha>30.0 kg/ha>CK.[结论]利用隶属函数法可综合评价不同用量保水剂对麻竹的保水效果;沟施60.0 kg/ha保水剂对麻竹的保水效果最佳,可在沿海沙地竹林栽培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6.
47.
中国是世界竹子的分布中心,其丰富的竹资源应首推刚竹属,占全国竹林面积的2/3,共计50余种。本文综述了刚竹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分布概况,并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法与现代的维管束解剖法、生物化学分类法、细胞分类法、分子标记法等方面总结了刚竹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刚竹属植物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生态价值、景观价值以及文化与美学价值。分析了刚竹属植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种质资源的分类研究和应用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48.
以笋用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在福建省漳平市进行试验,以(2 250±100)株·hm-2立竹密度毛竹林为对照组(CK),分别设置(1 365±100)、(1 950±100)、(2 550±100)和(3 150±100)株·hm-2立竹密度毛竹林为A、B、C、D处理组,分析立竹密度对竹鞭数量结构特征、年龄结构特征、鞭芽特征和鞭根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立竹密度的增大,毛竹竹鞭的总鞭长、总鞭质量和鞭节数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CK平均节间长最大,D处理最小;幼壮龄鞭受立竹密度的影响大于老龄鞭,C处理的幼壮龄鞭总鞭长、总鞭质量、鞭节数和平均节间长均最大,且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P<0.05);D处理的老龄鞭总鞭长、总鞭质量、鞭节数和平均节间长均最大;总鞭芽数、弱芽数、壮芽数随立竹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多后减少的变化趋势;D处理的空节芽数最多,CK最少;毛竹鞭根系活力随立竹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表明C处理最有利于毛竹竹鞭系统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49.
不同地类对麻竹竹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不同地类栽培下的麻竹笋外观形态、可食率及营养品质等指标的差异,旨在为麻竹高品质竹笋培育提供参考。试验采集3个地类(林地、农业用地、河岸冲积地)栽培下的麻竹笋,对竹笋外观形态、可食率及营养品质等指标进行调查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类对麻竹竹笋的外观形态、可食率及营养品质等方面具有一定影响。3种地类中农业用地竹笋的笋个体质量、基径、长度、可食率、灰分、蛋白质、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林地和河岸冲积地的竹笋,林地竹笋的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均低于农业用地和河岸冲积地的竹笋。不同地类麻竹竹笋的水分、氨基酸、必需氨基酸、脂肪、还原糖、淀粉、维生素C含量及必需氨基酸比例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农业用地所产竹笋相比林地、河岸冲积地而言,具有笋体大,可食率高等特点。由于农业用地所产竹笋蛋白质、粗纤维、灰分及氨基酸总量较高,致使其笋肉味甘鲜嫩、脆爽可口。此外,农业用地所产竹笋在脂肪、糖类等营养指标方面含量较低,是符合现代人饮食需求的健康食品。  相似文献   
50.
本研究以花叶唐竹二年生苗木的健康叶片为材料,采用3种不同的蛋白质提取方法(酚法, TCA-丙酮法, TCA-丙酮/酚法)、不同的上样量、不同p H值IPG胶条及不同等电聚焦方案等因素进行筛选和优化,以期获得最佳的花叶唐竹叶片总蛋白的提取方法,并建立适用、高效的花叶唐竹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体系。结果表明,选择TCA-丙酮/酚法的蛋白得率高、纯度高,选择17 cm pH 5~8的线性IPG胶条,450μg的上样量以及60 000 Vhs的等电聚焦强度进行双向电泳,共检测到726个蛋白点,整体分布均匀,分离效果较好。本研究初步建立了花叶唐竹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有助于后续研究叶片呈色机理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