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6篇
林业   31篇
  14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目的】采集杉木人工林土壤,通过室内土壤培养实验,研究添加不同制备原料和制备温度的生物炭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为改善南方酸性红壤及合理应用生物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原土添加3%的300℃杉叶炭(BL300)、600℃杉叶炭(BL600)、300℃木屑炭(BW300)及600℃木屑炭(BW600),与对照土壤进行对比,进行培养实验80天,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PCR所扩增16SrDNA序列的V3+V4区域进行测定。【结果】OTU韦恩图分析表明,添加BL300的土壤细菌较对照丰度提高,其他生物炭处理丰度减小;通过PCoA分析和Beta多样性分析及UPGMA聚类分析得出,添加杉叶炭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与对照土壤的差异显著,其中BL600与对照差异最大,添加木屑炭结果与对照较相似;添加生物炭对不同物种水平上的土壤细菌结构和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其中杉叶炭处理影响十分显著,使土壤优势菌丰度变化较大,木屑炭处理对优势菌的影响相对较小。【结论】添加BL300生物炭提高了土壤细菌的丰度,而添加其他生物炭降低了细菌丰度;不同制备原料和温度对生物炭存在影响,由于木屑炭可利用氮素不足,杉叶生物炭对土壤细菌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比木屑生物炭更显著,高温炭灰分含量较多,因此对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大于低温炭;不同的土壤细菌种群生活习性与功能不同,对生物炭组分利用程度也不同,添加生物炭能够改变土壤中优势种群的相对丰度和土壤细菌群落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地上枯落物和地下根系在土壤碳氮循环中的作用,为提高滨海沙地人工林土壤碳氮保留能力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沿海地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启示。【方法】以福建长乐滨海沙地2种典型人工林(湿地松和尾巨桉)为研究对象,设置去除根系、去除枯落物以及对照3种处理,1 a后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碳氮及其组分。【结果】滨海沙地湿地松林和尾巨桉林碳氮储量差异不明显,去除地上枯落物使尾巨桉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下降,去除地下根系使湿地松林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显著上升,去除根系或枯落物处理均降低了2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有机碳和微生物有机氮含量,湿地松人工林去除根系或枯落物后土壤矿质氮含量均有所升高,尾巨桉人工林则与之相反。回归分析表明不同碳输入下土壤DOC与DON、MBC、MBN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NO3--N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MBC与土壤NH4+-N、NO3<...  相似文献   
43.
以直杆大叶、厚荚、卷荚、肯氏和纹荚5个品种相思树为材料,研究叶绿素荧光参数在夏季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5种相思树在12:00-16:00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光抑制,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分别为0.730-0.854和2.711—5.592。在温度最高的14:00,5种相思树Fv/Fm 和Fv/Fo的大小均为:直杆大叶〉肯氏〉厚荚〉纹荚〉卷荚,16:00的大小均为:肯氏〉直杆大叶〉厚荚〉纹荚〉卷荚.卷荚的最小初始荧光(Fo)明显大于其他树种,而Fv/Fm和Fv/Fo均显著小于其他树种,表明其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的光量捕捉效率低于其他树种.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福建省连城县不同植物类型下紫色土抗蚀性研究的结果表明:植物覆盖度较高且覆盖时间较长的紫色土(毛竹林,荒山草坡,马尾松林),疏松多孔,结构性和抗蚀性较好,具有较强的抗蚀性能;而光板地采用人工措施进行治理,如种植桃树或营造水土保持林后,土壤抗蚀性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采用主分量方法对影响紫色土抗蚀性指标分析表明,土壤水稻性团聚体含量,颗粒团聚程度及渗透性能够较好地表征紫色土抗蚀性,紫色土侵蚀地应采取合适生物措施,以增强土壤抗蚀性,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45.
对长乐市大鹤国有防护林场防护林树种-肯氏相思、大叶直干相思、纹荚相思、卷荚相思、厚荚相思、马占相思地上部分持水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6种相思树种中,厚荚相思和肯氏相思平均单株地上部分持水能力比较好,而马占相思地上部分持水能力较差;从地上部分各器官持水量上看,不同相思树种地上部分各器官的持水量在总体上表现为叶〉枝〉果。  相似文献   
46.
杉木壮苗定向培育措施条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杉木壮苗定向培育试验数据进一步分析,建立了以播种时间、定苗时间、定苗株数对地径影响的数学模型: Y=-9.0560-2.5061lnA-2.8586lnB +4.2272lnC+2.4904lnAB-0.0364(lnA)~2 +0.0490(lnB)~2-0.4343(lnC)~2文中提出应用改进的单纯形法,在变量允许值范围中对培育措施条件进行进一步优化的方法,为试验数据信息有效应用提供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47.
安曹下76年生杉木群落主要种群分布格局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 2 4 0 0 m2标准地调查 ,研究福建南平溪后安曹下 76年生杉木丰产林群落主要种群的分布格局 ,结果表明 :杉木和枫香分布格局为均匀或随机型 ,其余种群均为聚集型 ,这主要与物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和种群间的竞争排斥有关 ,而且与物种的生境有密切的联系 ;处于衰退中的老龄杉木种群将逐渐被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种类所取代  相似文献   
48.
老杉木人工林与松阔混交林群落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 360 0 m2 标准地调查 ,研究福建南平溪后安曹下 76年生杉木丰产林取代松阔混交林后群落 α和 β多样性指数的变化 ,结果表明 :老龄杉木林群落科、群落物种、乔木层次和层片物种 α多样性指数小于松阔混交林 ,而草本层和藤本层物种 α多样性指数大于松阔混交林 ;灌木层次和层片物种α多样性指数大小为 :老龄杉木 (山坡 ) >松阔混交林 >老龄 (山洼 ) ;坡位梯度不同带来的土壤水分等生态因子梯度的变化对群落 β多样性指数的影响较大 ,群落间坡位梯度相差越大 ,则群落间 β多样性指数也越大 ,而群落间相似性越小  相似文献   
49.
杉木──山苍子不同套种模式综合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通过多目标决策对杉木──山苍子、杉木──山苍子──黄豆、杉木──山苍子──烟叶三种不同套种模式的经济、生态、杉木生长、社会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杉木──山苍子套种模式综合效益最高,是南方林区优良的杉木混农模式。  相似文献   
50.
为探寻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和土壤的演替规律及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以福建紫金山金尾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不同植被恢复阶段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研究,并与未被破坏的自然植物群落和植被恢复前的裸尾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能有效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且随群落演替的进行呈上升趋势,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明显低于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α多样性指数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2)植被恢复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土壤容重和pH值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持水量和孔隙度逐渐提升,最大持水量和总孔隙度在恢复到11a时达到最大,相对于裸尾矿分别提高了112.91%和95.31%,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是裸尾矿的1.99~23.30倍,养分含量逐渐增大,其中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因子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植被的恢复不断改善着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不断提高,而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又促进了植物群落的发育和恢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