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8篇
  12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80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新梨7号授粉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与2003年,选用当地主栽的香梨和香梨常用的几个授粉品种对新梨7号做了授粉试验。结果表明:巴梨、苹果梨因花期太晚,不能作为自然授粉树配置,其余供试各品种从物候期来看均可作为新梨7号的授粉树。各组合第一次落果发生在授粉后10余天,除香梨、早酥和慈梨外,其余组合均未发生明显的6月落果。各组合果重、果心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之问存在极显著差异。新梨7号果实品质性状主要由母性基因控制,花粉直感效应并不明显。综合各性状,我们初步认为砀山梨、茌梨、阿拉尔黄梨和鸭梨作新梨7号授粉树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2.
在紫花苜蓿混播草地放牧利用过程中,由于家畜行为对分区位置和放牧阶段的适应机制尚不清晰,制约了混播草地的科学利用和高效转化。本文研究了苜蓿混播草地分区位置和放牧阶段对绵羊活动距离和活动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分区位置距离饮水点和休息区的距离每增加100 m,绵羊的活动距离增加2.42 km·d-1,活动时间增加46.74 min·d-1。不同放牧阶段草地质量差异明显,绵羊的活动距离和活动时间随着放牧阶段,即进入放牧分区后的天数增加而显著增加。绵羊通过改变活动距离和活动时间适应放牧分区位置和放牧阶段草地质量的变化,增加活动速率来适应草地质量的降低。苜蓿混播草地集约化放牧育肥时,饮水点和休息区距离放牧分区最远端的距离不宜超过198 m,每个分区放牧时间不宜超过4 d。研究结果可为苜蓿混播草地肉羊高效放牧育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3.
何琴飞      郑威      彭玉华      谭长强      何峰      申文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4):48-54
基于野外调查与室内浸水试验,研究贝江河林场不同林龄组的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储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储量为1.41~7.77 t·hm-2,大小顺序为成熟林>近熟林>幼龄林>中林龄,且未分解层大于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为2.88~12.01 t·hm-2,大小顺序与总储量一致;最大持水率为171.0%~266.8%,大小顺序为幼龄林>中林龄>近熟林>成熟林。不同林龄不同分解程度凋落物的持水动态变化规律一致,即持水量和持水率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0.25 h前增加较快,最后达到最大值;吸水速率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0.5 h前吸水速率很高,之后渐渐趋于饱和;且持水量和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均呈对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总体上,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林龄的增加有利于凋落物的积累和持水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4.
采用平板分离法从陕西南宝锰矿尾矿土样中分离的放线菌中筛选出一株高效抗锰菌株NB 7,抗锰最高质量浓度达40 mg/L。通过形态和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综合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吸附锰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NB 7为刺疣链霉菌(Streptomyces spinoverrucosus)。初始pH、接种量、初始锰离子质量浓度及吸附时间对锰离子的生物吸附有较显著影响,而吸附温度基本无影响。各因素对吸附率的影响表现为接种量>初始锰离子质量浓度>初始pH>吸附时间;正交试验最终确定菌株NB 7吸附锰离子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为4,接种量4.0%,吸附时间30 min,初始锰离子质量浓度20 mg/L。菌株NB 7在最佳条件下对锰离子的生物吸附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最高吸附量在85%左右。  相似文献   
105.
106.
汉中盆地春提早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中盆地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4~15℃,有效活动积温4 500~4 800℃,无霜期250余天,年降水量800 mm左右。耕地集中,灌溉便利,辣椒种植历史悠久,生产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07.
垄沟种植对老芒麦种子产量及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老芒麦种子产量低下问题,在北方农牧交错区进行了垄沟集雨种植对老芒麦种子产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垄沟种植可以提高沟内老芒麦生殖枝密度、每生殖枝上小穗数、每小穗上种子数和种子千粒重。MR60(垄∶沟比例为60cm∶30cm)、MR30(垄∶沟比例为30cm∶30cm)和CK(传统平作)的生殖枝密度分别是411株/m2、576株/m2和284株/m2,MR60和MR30处理的生殖枝密度分别提高45%和103%(以占地面积计算);生殖枝上小穗数和小穗上种子数变化较小;MR60、MR30和CK的千粒重分别是3.51g、3.09g和2.99g;种子产量分别达到1.11t/hm2、0.82t/hm2和0.44t/hm2。  相似文献   
108.
新疆杏抗寒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确定新疆杏品种抗寒力的相对强弱顺序,为新疆杏品种区化和新品种推广提供抗寒性依据,为育种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电导法、恢复生长法和应用Logistic方程求出拐点温度(半致死温度-LT50),确定供试品种的抗寒力.[结果]供试的13个品种中,紫杏、大果胡安娜、阿克牙格勒克抗寒性强,可抗-31℃低温;冬杏、赛买提、佳娜丽、安江胡安娜的抗寒性较弱,只能抗-22℃左右低温.[结论]通过恢复生长法观察杏不同品种的可逆反应证实,电导法和应用Logistic方程相配合测得杏树品种的抗寒力,其结果比较准确.试验的杏品种处在-21~-30℃时,多数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下限可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新疆杏品种杏仁油提取率,为新疆杏仁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杏仁油的生产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农业科学院轮台果树资源圃的杏品种为原料,采用索氏提取法对提取率较高、产量较大的小白杏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提取剂、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次数对小白杏杏仁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得出杏仁油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提取剂为三氯甲烷、料液比为1:12、浸提温度为80 ℃、浸提时间为180 min、浸提次数为2.[结论]最佳试验提取条件下,小白杏、佳娜丽、有毛小五月杏、莎车洪续克、大尤佳杏仁油提取率分别为72.67;、82.99;、69.78;、65.50;、70.74;.  相似文献   
110.
在日喀则试验站,利用秸秆发酵活干菌对燕麦(Avenasativa)、青稞(Hordeumvulgarevar.nudum)秸秆和燕麦+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混合材料分别进行微贮试验,测定3个原料微贮前后主要营养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材料均可制作优质微贮料,但燕麦+紫花苜蓿混贮优于燕麦单贮,青稞秸秆微贮后粗蛋白含量提高了41.74%,达到5.12%;燕麦+紫花苜蓿混合微贮后粗蛋白含量提高了39.73%,达到10.68%。微贮后3个材料的饲料总能(GE)和无氮浸出物(NFE)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青稞秸秆的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2.46%和15.76%。微贮技术作为提高该地区草地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的措施之一,并可以解决冬春饲草缺乏问题,所以微贮在该地区推广应用具有广泛的必要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