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4篇
林业   48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云南城市行道树选择及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特尔菲园林专家咨询评价的方法,从生态适应性、观赏价值和生态功能等3方面,选定耐寒性、耐旱性(湿度)、抗污染、抗病虫害、干型、冠型(丰满度)、观花观果观叶、吸收有害气体能力、滞尘能力、绿量大小(叶片疏密)为主要的评价因子,全面系统地建立了云南南亚热带、北亚热带、温带等3种气候类型城市行道树评价应用的综合指标体系,对云南省不同气候类型城市已栽培或通过树种早期抗性测定等42种乡土绿化树种进行了综合评判分级。评价结果表明:北亚热带气候类型综合评价为Ⅰ级有13种,Ⅱ级有9种,Ⅲ级有1种;温带气候类型评价为Ⅰ级有6种,Ⅲ级有3种,Ⅳ级有1种;南亚热带气候类型综合评价为Ⅰ级有12种,Ⅱ级有2种,Ⅲ级有3种,Ⅳ级有1种。  相似文献   
42.
麻疯树为大戟科麻疯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种子含油率40%-60%,籽油经改性后可适用于各种柴油机,是一种极具综合开发利用潜力的生物能源树种。本文从麻疯树的种苗培育、移植造林、病虫害防治几个方面对国内麻疯树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麻疯树的栽培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3.
采用径流小区定位观测法,对保山砂页岩发育的山地红壤进行不同整地方式营造蓝桉林,经过三年的监测研究表明:未整地自然土壤侵蚀量达1.657~1.402t/hm2·a,有机质流失量达80.483~68.113kg/hm2·a,土壤肥力退化显著;撩壕整地及挖塘整地造林当年土壤侵蚀量分别达3.366t/hm2·a及2.464t/hm2·a,均属轻度侵蚀级,第二年土壤侵蚀量为0.592t/hm2·a及0.367t/hm2·a为微度侵蚀。有机质流失量为75.811kg/hm2·a及47.122kg/hm2·a。随着桉树幼林生长,林地覆盖度和地表稳定程度增加,土壤侵蚀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44.
对设于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北段(南涧段)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6块样地的土壤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种森林类型主要有黄壤和黄棕壤2种土壤;6块样地的土壤没有较明显的差异;土壤的有机质等养分含量丰富,而盐基饱和度稍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样地的土壤养分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稍低于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土壤。样地的土壤总孔隙度大于50%,通透性尚好;样地土壤的交换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45.
蓝桉幼林不同生长期的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1996年对不同年龄蓝图桉幼林各生长季节叶片的5处主要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蓝图桉幼林叶片中N、P元素的含量夏季高于冬季;N含量第1、2年较高,各的间差异不显著;P一各年间差异显著,第3年含量最高。元素K、Ca、Mg的含量各年间差异显著,含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2.5年以后达到高峰,之后由于“组织稀释”,浓度有所下降。施肥能提高叶片中N、K、Ca元素的含量;由于施肥使蓝桉生  相似文献   
46.
杉木施肥试验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施肥试验历经4年,结果显示,每株杉木追施60g尿素能使生长量增加52.08%;施用100g钙镁磷肥能使生长量增加46.44%;追施50g氯化钾能使生长量增加35.76%。可见,杉木施肥效益明显,投入产出比可达1:2以上。另外,种植杉木有可能引起土壤肥力退化,但施用钙镁磷肥能防止土壤肥力迅速退化。  相似文献   
47.
48.
研究了棕榈硬脂与豆油酯-酯交换制备起酥油的工艺条件。实验选择催化活性较高的氢氧化钾/甘油作为催化剂,通过单因素实验,详细考察了各反应条件对棕榈硬脂与豆油棕榈硬脂与豆油酯交换程度的影响,这些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配比及催化剂用量。结果表明氢氧化钾/甘油催化棕榈硬脂与豆油酯-酯交换制备起酥油的最适反应条件是:反应时间50min,反应温度140℃,氢氧化钾∶甘油(质量比)1∶1,催化剂用量1.50%(以油重计)。在最佳反应条件下,酯交换程度可达95%,甘三酯含量为81%,反应产物中的脂肪酸能够达到随机化分布。实验表明由于甘油的引入带来了甘油解副反应,导致部分甘油酯组分含量的增加。在保证酯交换达到完全随机化的前提下,适当地调整催化剂配比,减少催化剂用量,缩短反应时间和降低反应温度可有效地控制甘油解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9.
2015年潜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应用不同含量的硅肥于低湖田水稻栽培,结果表明:72%高含量的硅肥在水稻栽培中对其植株性状表现、抗倒性、产量表现优势明显,可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0.
为研究松散回潮工序工艺参数对卷烟叶丝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对松散回潮工序汽水喷嘴蒸汽压力、热风温度以及滚筒转速3个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①松散回潮过程工艺参数对还原糖和总氮的影响显著,对总植物碱、氯、钾以及总糖的影响不显著;②汽水喷嘴蒸汽压力和热风温度对总氮影响显著;汽水喷嘴蒸汽压力和滚筒转速的交互作用对还原糖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