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林业   25篇
  2篇
综合类   1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基于机载小光斑LiDAR技术的亚热带森林参数信息优化提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借助机载小光斑LiDAR 点云和地面调查的73 个样地数据,以亚热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主成 分分析法、逐步回归法和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分别优化筛选LiDAR 提取变量;在此基础上,拟合最优模型估算各森 林参数并评价精度; 最后基于最优模型进行蓄积量的升尺度制图。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的最优 LiDAR 提取变量为平均高度(hmean)、60%冠层返回密度变量(d6 )和高度变异系数(hcv ),且这3 个变量在逐步回归 法和贝叶斯模型平均法中多被选中;逐步回归法拟合模型效果最好(R2 为0.39 ~ 0.84),而贝叶斯模型平均法(R2 为0.32 ~0.77)和主成分分析法(R2 为0.26 ~0.74)次之;就各森林参数而言,Lorey爷s 树高(R2 为0.74 ~0.84)和优 势树高(R2为0.73 ~0.82)的估算精度最高,胸径(R2 为0.48 ~0.57)和蓄积(R2 为0.46 ~ 0.55)次之,而株数(R2 为 0.35 ~0.44)和胸高断面积(R2 为0.29 ~0.39)最低。   相似文献   
12.
综合林分年龄、密度、树高、胸径生长量等众多相关因子,建立“一对多”多元回归模型,采用广西部分地区马尾松固定标准地材料,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求解模型参数,预估林分蓄积、蓄积生长量。并利用傍置固定标准地材料,对模型进行适用性检验,结果表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以 LandsatETM 为数据来源,基于 ENVI平台与ID语言构建的条件分类模块为基础,面对林业应用中时 常出现的地类复杂、分布交错、高程变化大的丘陵山地区域,在多尺度的光谱、纹理特征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对影 像的充分认知,结合地形特征、知识经验,引入多种归一化指数,根据包容性、区分性原则建立阈值规则,得到一 次分类结果后,应用优先级理论修正未划分区域,并根据面向地类间的空间关系推理,结合经验常识构建两种搜索 模型用于叠合图斑修正.经过多次调整,参数修正,易混区划的生产精度、用户精度分别为85.57%,84.85%.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不同立地质量的杉木生物量遥感估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立地质量对杉木生物量遥感估测精度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森林生物量遥感监测体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以2007年建德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TM影像为研究材料,采用蓄积量—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计算杉木林生物量和地位级法评价立地质量等级,比较杉木立地质量好、中等、差和不分地位等级4种生物量遥感估测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1)以TM遥感影像主成分分析中第一主成分为自变量的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决定系数R2均在0.69以上,最高0.855。(2)利用预留独立样本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不分地位级总体估测精度为87.78%,分立地质量等级好、中、差3种类型总体估测精度分别为97.37%、95.82%、98.23%。分不同立地质量类型可以提高杉木生物量遥感估测精度。[结论]研究结果为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提供一种改进的思路,且为提高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遥感估测精度提供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UAV高分影像的杨树冠幅提取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无人机高清影像为数据源,结合样地实地调查数据,研究杨树冠幅提取及其与胸径和林分蓄积量的相关性,为无人机森林调查技术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方法]基于无人机高分影像及实地调查数据,采用面向对象法,对杨树林木冠幅进行分割与提取,通过实地测量数据建立冠幅-胸径模型,利用一元材积表计算样地蓄积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与精度检验。[结果]影像分割效果良好,但提取得到的冠幅比实际值偏小,研究区最适宜的杨树冠幅分割尺度为10,平滑度0.1,紧致度0.5。杨树冠幅与胸径建立相关模型,其中一元线性方程拟合效果最好,相关系数为0.75。通过模型计算的样地蓄积与实测样地蓄积进行双侧T检验,结果 sig=0.0580.05,两组数据差异不显著。[结论]采用面向对象法,通过无人机高分影像能自动分割并提取了杨树林木冠幅信息,提取效果良好;利用影像提取林木平均冠幅,通过冠幅-胸径相关关系模型得到林木胸径,进而推算林分蓄积的方法可以满足森林资源调查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高时效地掌握湿地类型分布及动态变化特征能为更好地保护湿地提供科学依据。选用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核心区2005、2015年2期遥感数据,在探索典型湿地类型多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CART决策树分类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湿地类型信息提取方法,对10a间研究区各湿地类型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面向对象的CART决策树可以实现研究区湿地类型精细化分类,分类总体精度均达85%以上。2)10a间研究区内芦苇面积变化最大,从3005.56hm^2增加到5882.40hm^2;水域面积变化最小,从10986.93hm^2减少到10216.46hm^2。3)研究区碱蓬空间格局变化主要在核心区中部,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米草的空间格局变化主要在核心区东部和西南部,呈现不断向东西两向扩张的趋势;芦苇空间格局变化主要在西北和西南区域,呈现不断向西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角规测树在材积生长动态监测中应用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光辉 《林业科学》1998,34(2):25-30
本文系统研究了水平角规在固定样点监测材积生长动态中的理论与方法;导出了采用保留木生长量计算林分断面积、蓄积生长量的新的计算公式,提出了以该方法为基础的角规测树的动态监测方法体系。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理论方法不仅完善了传统方法而且克服了传统方法测定林分断面积、蓄积量零增长及跳跃现象。理论推导同时表明,采用变角规断面积系数方法与采用角规样点保留木生长量测算林分生长量的机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森林资源动态特征,采用指数窗加权与矩形窗限定记忆方法,详细论述森林资源限定记忆动态模型及其预测,并以杉木地理种源试验为例具体阐述森林资源限定记忆动态模型及其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5年江苏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蓄积量——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计算杨树林生物量,对生物量与LandsatTM数据各波段的比值B1/B3、B2/B4 、B2×B3/B4、B7/B5 、B7/B5、(B4+ B5-B2)/(B4+B5+ B2)、B3/(B1+B2 +B3 +B4 +B5 +B7)、B3/B4及植被指数NDVI、RVI、TNDVI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杨树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的相应因子;并应用逐步回归技术建立估算杨树生物量遥感模型,估算出2005年泗阳县杨树林总面积为29 768.6 hm2,总生物量约为1 786 771.2 t,平均生物量约为60.0 t/hm2.结果表明,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数据基础上,利用遥感影像在县级区域尺度上对杨树森林生物量进行有效估算是完全可行的,其方法具有时间分辨率高的特点,使生物量估算在较大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具备操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徐钊  温小荣  佘光辉 《森林工程》2012,28(3):1-5,17
采用Brovey、HIS、PanSharpen、Gram-Schmid、PCA、Wavelet等融合方法对World-View全色与Geoeye-1多光谱影像进行融合处理,在传统的光谱还原、纹理清晰度指标的基础上,引入植被权重的改进相似度定量评价法,其以人眼的视觉特性为出发点,侧重于图像的结构信息和光谱与纹理的均衡度,并着重考虑林业遥感尤其城市森林资源监测应用中对突出植被信息的要求,利用MatLab构建评价程式,通过对G_MMSIM及常规指标的综合比对分析,认为此法与目视判读较为接近,可以在评价实践中予以应用,同时,得到PCA和Gram-Schmid效果最优,PanSharpen稍差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