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9篇
林业   75篇
农学   84篇
基础科学   74篇
  61篇
综合类   556篇
农作物   45篇
水产渔业   89篇
畜牧兽医   277篇
园艺   180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探明水氮耦合对沙培黄瓜养分吸收及水肥利用的影响,以获取最适水氮耦合方案,为温室沙培黄瓜水氮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优胜美”水果黄瓜为供试品种,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进行了沙培黄瓜水氮耦合的田间试验,试验共设7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于苗期、花期、初瓜期、盛瓜期及末瓜期测定黄瓜植株各器官的氮磷钾吸收量,并对各处理的产量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苗期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量较少,进入花期后植株养分吸收量快速增加,各器官养分的分配总体上表现出叶片和果实吸氮量较大,茎、根和花较少,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均随着灌水水平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过高的灌水水平和施氮量会抑制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产量随着灌水水平的增加呈现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趋势,但灌水水平对产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过量施氮后会使产量降低,符合报酬递减规律,施氮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灌水水平呈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低水高氮的处理T3能获得最高的水分利用效率;施氮量是影响肥料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并且其随着灌水水平的增加大体上呈现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趋势,中等适宜的灌水水平下增施氮肥能够得到较高的肥料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运用熵权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各处理接近度Ci的排序为T4>T5>T3>T6>T7>T1>T2,得到T4为最优的水氮耦合方案,即在80.20%的灌水水平下施用氮肥623 kg/hm2,该方案能够达到农业生产中低投入和高产出的最终目标,并减少水肥浪费,可为温室沙培黄瓜水氮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为比较苹果和梨不同品种休眠芽的生理变化与萌芽率的关系,以'世界1号'晨阳'苹果和'津香蜜'秋月'新梨7号'梨在冬季1-2月份的休眠芽为试材,分别测定了其萌芽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含水量.结果表明:苹果品种中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萌芽率均为'世界1号'>'晨阳',其中芽的含水量与萌芽率...  相似文献   
53.
开展区块链基础软件体系研究、农业产业链与区块链映射模型研究,可解决农业产业链条长、生产经营分散、产供销信息不畅通、市场价格数据分析难及成本提高等问题。结合DCEP数字货币支付方式,建立农业产业链共享交换机制,打造跨部门、跨环节信息互联互通的统一通道,与第三方区块链平台及业务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形成跨越生产方、物流方、渠道方、零售方、监管方、服务方及消费者等多方取得共识的农业产业信息集成应用。实现农业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和销售等多环节全流程信息透明、安全、共享,打造农业行业生态,形成国家公链,推动农业数字资产提供有效支撑,促进农业专业化、精细化、智能化和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4.
硅酸盐细菌能分解铝硅酸盐类矿物中的钾、磷、硅等元素,直接供植物生长利用。采用低能N离子束注入技术对硅酸盐细菌进行诱变,然后经有氮培养基初筛、缺钾培养基复筛,获得解钾能力强的硅酸盐细菌S-05突变株,扫描电镜观察菌株的形态。进行盆栽试验,研究S-05菌株对水稻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发酵液50倍稀释处理组速效钾含量最高,比原菌株处理组(CK1)和空白对照组(CK2)分别提高55.79%和260.84%。  相似文献   
55.
为探索生物质炭缓解除草剂2,4-D丁酯药害的生理机制,以张杂谷10号和晋谷2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单独施用生物质炭及生物质炭与除草剂2,4-D丁酯配施对谷子叶片光合色素、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谷子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SOD、POD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大的变化趋势,与B0(CK)处理相比,施用2%(B2)生物质炭处理对谷子生理特性影响的效果最为明显;在B2处理下,随着2,4-D丁酯浓度的增加,谷子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降低,SOD、POD活性呈先增大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MDA含量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施用一定量的生物质炭对作物生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缓解除草剂2,4-D丁酯的药害。  相似文献   
56.
保护性耕作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常规耕作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线虫影响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大团聚体的破坏,降低团聚体周转速率,提高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保护性耕作提高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含量;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耕层微生物生物量,尤其对真菌生物量影响显著;保护性耕作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团聚体中微生物量和微生物多样性,但并未改变微生物在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保护性耕作可提高土壤线虫多度,提高原状土壤和土壤各粒级团聚体中线虫群落的成熟度指数和结构指数,但并未改变线虫总数、营养类群、功能团及生态指数在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展望了保护性耕作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因地制宜选取保护性耕作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7.
为了探讨喷施多效唑(PP333)对黄瓜幼苗质量的影响,本试验以‘津春4号’黄瓜为试材,分别在露土期、子叶平展期、1叶1心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多效唑水溶液,通过对幼苗株高、茎粗、下胚轴长、根系活力、叶绿素(Chl)含量等指标的测定来衡量其对黄瓜育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能明显防控黄瓜幼苗徒长,能够降低幼苗的株高、下胚轴长度,增大茎粗,提高根冠比,提高壮苗指数。在子叶平展期喷施200 mg/L的多效唑时,幼苗品质显著优于其他处理时期和浓度,为最适宜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58.
从黑龙江省安达市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草业科学系试验田健康紫花苜蓿根部分离出1株拮抗真菌BIBA-G563,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研究其对紫花苜蓿根腐病病原真菌镰刀菌的抑制能力及盆栽防治根腐病的效果。经鉴定,拮抗真菌BIBA-G563为变灰青霉。BIBA-G563与腐皮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层出镰刀菌、轮枝镰刀菌四种病原真菌的第9 d平板对峙抑制率在28.62%~64.67%之间,无菌发酵液对四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在10.34%~15.98%之间,对四种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在16.95%~35.95%之间,对盆栽紫花苜蓿镰刀菌根腐病防效为75.40%。表明生防真菌BIBA-G563能够有效抑制紫花苜蓿根腐病病原菌,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9.
细鳞斜颌鲴湖泊套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鳞斜颌鲴主要以腐屑、底泥、人工投喂的其他鱼吃剩的残饵为食,具有改善日趋富营养化湖泊水质的作用。因此,进行了湖泊套养细鳞斜颌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湖泊中投放适量的细鳞斜颌鲴鱼种可改善水质,明显提高水体中的鱼产量,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0.
鲢及其加工废弃物发酵鱼露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分别以鲢全鱼及鲢鱼糜加工中的废弃物为原料发酵鱼露。测定了发酵过程中pH1T-VBN以及氨基酸的变化情况,分析了产品的理化成份并比较了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以鲢全鱼和废弃物发酵鱼露过程中pH、T-VBN以及氨基酸总量的变化情况基本相同。产品的感官评价结果无显著差异;全鱼发酵产品的氨基氮、总氮比由废弃物发酵的产品高,但是后者的氨基酸转化率、脂肪、红色指数以及呈鲜味的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比前者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