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s)是昆虫体内一类非常重要的蛋白酶抑制剂,具有调节昆虫免疫反应的功能。为研究Serpin1对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侵染飞蝗Locusta migratoria的影响,从飞蝗体内克隆了serpin1基因,经原核表达获得Serpin1蛋白;以飞蝗为试虫,通过饵剂饲喂的方法,测定了Serpin1蛋白对绿僵菌菌株IMI330189毒力的影响,并检测了绿僵菌IMI330189单独处理、Serpin1单独处理、绿僵菌IMI330189与Serpin1混合处理情况下飞蝗体内保护酶POD和SOD的活力。结果表明,在Serpin1与绿僵菌IMI330189混合饲喂3 d后,飞蝗的累计死亡率开始低于绿僵菌单独处理;到第8 d,绿僵菌IMI330189单独处理飞蝗累计死亡率达到100%,而Serpin1与绿僵菌IMI330189混合处理累计死亡率为84.31%,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OD和SOD酶活力测定结果显示,绿僵菌IMI330189单独处理时飞蝗体内的POD活力在第2 d和第3 d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在第5 d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绿僵菌IMI330189与Serpin1混合处理后飞蝗体内的POD活力在第3 d和第5 d较对照组和绿僵菌处理组显著升高,而在第1 d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绿僵菌处理组。绿僵菌IMI330189单独处理及绿僵菌IMI330189与Serpin1混合处理时,飞蝗体内的SOD活力在第1 d、第3 d和第5 d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在第2 d时较对照显著降低,且绿僵菌IMI330189与Serpin1混合处理组在第2 d和第3 d时较绿僵菌IMI330189单独处理组显著升高。上述研究结果表明Serpin1能够通过调节飞蝗体内POD和SOD的活性,有效抑制绿僵菌IMI330189对飞蝗的侵染。本研究为揭示Serpin1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2.
为了研究绿僵菌毒力相关的功能基因,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携带苯菌灵抗性标记基因的T—DNA导入绿僵菌IMI330189中,获得了绿僵菌突变体库,采用人工饲料诱饵法测定了突变株对3龄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的毒力。研究发现,突变株对东亚飞蝗的毒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在诱饵剂浓度为10^8孢子.g-1下,野生型菌株IMI330189对东亚飞蝗的致死中时(LT50)为4-3d;突变株189-1的毒力略有提高,其LT50值为3.5d;其余突变株的毒力均降低,且突变株189—4、189—5、189—6、189—10、189-11、189—13和189—15几乎丧失了对东亚飞蝗的毒性,校正死亡率小于50%。本研究为进一步分离毒力相关基因、探索绿僵菌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
白僵菌可湿性粉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合适的助剂与填料配制白僵菌可湿性粉剂,通过混合粉碎过程的研究,得到抑菌作用小、理化性能优良的可湿性粉剂小试产品3号和4号,其润湿性小于3分钟,悬浮率和孢子萌发率均为85%以上。成品细度:98%通过325筛目。经10~20℃室温贮存8个月后孢子萌发率为85%左右,与纯孢粉无显著差异。室内测定:含孢量500亿/克可湿性粉剂的杀虫效果为95%,LC_(50)为7.30×10~5孢子/ml,LT_(50)为113.6小时。田间防治玉米螟的效果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34.
白僵菌绿僵菌分生孢子对高温的耐受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试验研究了2株白僵菌和3株绿僵菌的分生孢子在高温短时处理及高温培养条件下的萌发和成活。35℃短时处理对孢子的萌发和生长基本无影响。40~50℃是孢子的敏感区。从高纬度地区吉林采集的菌株B9对高温最敏感,在40℃处理10分钟,发芽率下降80%。采自非洲的菌株M189对高温的抵抗力最强,在40℃处理4小时和50℃处理1小时,孢子的发芽率保持在40%以上,60℃处理20分钟仍有大约1%的发芽率。高温培养结果表明,35℃时只有M189的成菌落数为67.7%,其它4个菌株均在1%以下。  相似文献   
35.
绿僵菌是广为知晓的昆虫病原真菌,被用作生物杀虫剂防治多种农林植物害虫。近年发现它也是根际微生物群落的一员,且有证据表明它内生于一些植物的根组织中,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拮抗植物病原菌、诱导植物抗性等作用。本文着重综述绿僵菌根际作用和植物内生性研究进展,从对植物的直接作用角度,了解其田间生态适应性及与植物的互作关系,以拓展昆虫病原真菌作为植物保护剂的认识,有助于根据生态学特点制定未来的生物防治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36.
在锡林浩特草场分别以6.0×107孢子·m-2施用量的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油悬浮剂、绿僵菌饵剂进行喷洒,调查绿僵菌在田间蝗虫中的流行、对寄生蝇寄生蝗虫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绿僵菌后,蝗虫种群分别于20d和60d出现2次感病高峰;处理后20d绿僵菌油悬浮剂和绿僵菌饵剂对蝗虫的感染率分别为54.55%和34.79%,绿僵菌油悬浮剂对蝗虫的感染率显著高于绿僵菌饵剂;处理后60d其感染率分别为23.62%和32.60%,绿僵菌饵剂对蝗虫的感染率显著高于绿僵菌油悬浮剂.说明绿僵菌油悬浮剂作用速度快于绿僵菌饵剂;绿僵菌饵剂持效性高于绿僵菌油悬浮剂;绿僵菌可以自然流行于该地区的蝗虫种群.绿僵菌孢子通过蝗虫病原地的二次流行,可向其周围环境扩散传播.表现出随着与绿僵菌饵剂处理区的距离增加,感染率逐渐降低;随着病原流行时间的延长,感病率逐渐升高.绿僵菌的侵染与寄生蝇的寄生无关,二者对蝗虫种群的作用为各自独立,其效果是二者的累加.  相似文献   
37.
绿僵菌对高尔夫球场蛴螬防治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了绿僵菌3种制剂及1种化学农药-治螟磷对高尔夫球场蛴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绿僵菌3种制剂都可以有效的防治蛴螬,效果明显优于化学农药,其中菌剂A的防效最好,60d后仍可达到90%以上。菌剂A不同剂量的防效在施药后没有差异,所以球场选择最低用量-1g/m2就可以有效的防治蛴螬,且经济实惠。使用不同方法施用菌剂A,在药后60d,洒水和手撒的防效为87.40%和94.32%,打孔和埋覆的防治效果是62.28%和71.91%,洒水和手撒的效果明显好于打孔和埋覆,在球场中也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38.
绿僵菌治蝗是一项低耗、无公害、可持续的生物治理蝗害措施,对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蝗虫不同防治区昆虫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多样性调查与研究,揭示了化学农药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评价了绿僵菌制剂在保护和调节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明确了目前的主要优势种害虫和可能上升为主要害虫的次要害虫,对建立草原蝗虫的综合治理和其他害虫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9.
球孢白僵菌对德国小蠊侵染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室控温控湿条件下,研究了10株白僵菌菌株对德国小蠊的侵染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侵染力存在差异,其中菌株1159#和1150#的侵染力最强,死亡率达56.7%,其它8个菌株的死亡率为10.0%~50.0%。随菌液浓度提高虫体死亡率增加,但死亡速度并无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40.
利用大蜡螟诱集法从土壤中分离昆虫病原真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USINGTHE"GALLERIABAITMETHOD"FORISOLATIONOFENTOMOPATHOGENICFUNGIFROMSOILGAOSongNONGXiang-qunDENGChun-sheng(InstituteofBiologicalControl,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Beijing100081)利用昆虫病原真菌防治农林害虫的研究和应用,近些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随着公众环保意识增强,要求更多更广泛地使用真菌杀虫剂来防治害虫,使研究昆虫病原真菌的工作日益显得重要起来。通常采集菌株的方法是收集自然感病僵虫在室内保湿培养后分离。但寻找僵虫的工作量大,花费时间多且受季节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