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5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8个中国古老月季基因组大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8个中国古老月季为试材,以欧芹作为标准植物,采用2种不同的样本处理方法对其基因组大小进行测定,同时利用染色体计数法补充3个存在争议或尚未见报道的中国古老月季品种的倍性,为其基因组大小的确定提供必需的数据支持。结果表明:1)中国古老月季品种‘屏东月季'为二倍体(2n=2x=14),‘桔囊'和‘牡丹月季'为四倍体(2n=4x=28)。2)2种样本处理方法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6个品种间差异显著,12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故2种处理方法均可用于基因组大小的检测,但方法Ⅱ准确度高,受外界影响小,更适宜基因组大小的检测。方法Ⅰ操作简便,可用于大规模的倍性检测。3)18个中国古老月季品种(含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的基因组大小在0.62~0.71pg之间,其中二倍体品种2C DNA含量范围为1.34~1.43pg,C值范围为0.67~0.71pg;三倍体2C DNA含量范围为1.96~2.05pg,C值范围为0.65~0.68pg;四倍体2C DNA含量范围为2.49~2.63pg,C值范围为0.62~0.66pg。二倍体基因组最大,三倍体居中,四倍体最小。本研究找到了适宜的流式细胞术样本处理方法,并检测出18个中国古老月季品种的基因组大小,为揭示中国古老月季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之后的基因组测序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林麝毛发DNA的提取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林麝及麝属动物系统分类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采用分子标记方法,分析林麝的系统发育。利用非损伤取样方法,从秦岭林麝的毛发样品中提取得到线粒体DNACytb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麝、原麝、马麝、喜马拉雅麝、黑麝是5种独立的种,林麝与原麝的亲缘关系最近。秦岭林麝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单倍型多样度(Hd)为0.558,核苷酸多样度(Pi)为0.015 42。可弥补现有形态分类研究的不足,得到更有说服力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梅EST-SSR特征及其对红叶李的可转移性。【方法】从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下载4 589条梅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去除无效碱基后进行拼接和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位点查找;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获得4 392条unigene,长度为2 420.422kb;搜索到776个SSR位点,分布在650条EST上,出现频率为14.8%。随机设计了15对引物,以4个红叶李品种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了PCR扩增,有9对引物可以扩增到清晰稳定的产物,6对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出20个位点,平均每对引物可以扩增出3.3条多态性片段,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8。【结论】SSR位点在梅EST序列上分布频率较高,梅EST-SSR在红叶李中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可用于红叶李亲缘关系分析和遗传图谱构建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4.
为明确江苏省中部地区小麦赤霉病病菌的种群组成,于2017年在江苏省镇江市、扬州市和南京市采集小麦赤霉病样本151份,采用可特异性识别亚细亚镰孢、禾谷镰孢、黄色镰孢、藤仓镰孢、燕麦镰孢、木贼镰孢和拟轮枝镰孢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技术检测了样本中该7种镰孢菌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从151份样本中共检测出7种镰孢菌中的6种。其中,亚细亚镰孢为优势种,检出率达100%;藤仓镰孢和禾谷镰孢为次优势种,检出率分别为10%和6%;黄色镰孢、燕麦镰孢和拟轮枝镰孢检出率依次为2.6%、2.0%和0.6%。小麦赤霉病存在复合侵染现象,从单份发病样本中最多检测到3种致病菌。LAMP法可用于小麦赤霉病病菌与种群组成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5.
 本研究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和灵敏的接骨木镰孢的检测技术。通过比对接骨木镰孢与其近源种之间的候选靶标序列,选取TEF1-α(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α,翻译延伸因子)基因作为靶标,设计并筛选出一套对该病原菌具有种特异性的LAMP引物,建立了检测接骨木镰孢的 LAMP 体系。该体系在反应前加入染料羟基萘酚蓝(hydroxynaphthol blue,HNB),经62℃恒温反应70 min之后,可根据肉眼观察到的反应物的颜色判定结果。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仅接骨木镰孢的DNA经检测后呈天蓝色的阳性反应,而其他供试菌株的DNA均呈紫色的阴性反应。该方法对DNA的最低检测限为100 pg·μL-1。在采自内蒙古和黑龙江的28份马铃薯干腐病疑似病害样本中,检测到14份阳性样品。该方法的建立为接骨木镰孢的检测及其所致病害的诊断提供了快捷准确的技术。  相似文献   
46.
为阐明大型机械带状整地微立地环境对不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良种早期生长的影响,在江西省大岗山杉木人工林设置样地,对不同机耕整地不同微立地条件下杉木良种的幼林期生长表现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大型机械条带整地杉木幼林早期生长优于传统整地,最适宜杉木早期生长的微立地是台外、台中和坡上,杉木优良无性系"洋061"在机械整地上的地径、树高和生物量平均值最大,显著高于安福红心杉和"洋020"优良无性系。因此,大型机械整地造林条件下,选择"洋061"优良无性系,定植在台外、台中和坡上微立地上是适宜的造林良种与立地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47.
‘红地球’葡萄叶片、叶柄不定芽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李云  冯慧  田砚亭 《园艺学报》2002,29(1):60-62
 探讨了多种因素对红地球葡萄试管苗叶片、叶柄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叶片再生与生长调节物质种类和浓度、叶片着生部位等因子有关, 叶片不定芽再生的最佳培养基为NN69+ BA 2. 0 ~ 2. 5 mg/L+ IBA 0. 2 mg/L, 不定芽再生率以顶端第1 片幼叶最高。  相似文献   
48.
为了提高矮牵牛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推动矮牵牛花药培养的应用研究。对白色、紫色、粉红色、大红色四种基因型矮牵牛花药进行培养,研究了不同浓度激素配比及不同浓度蔗糖、麦芽糖和白砂糖对花药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基因型采用6-BA和IBA组合诱导效果较好。获得较高诱导率的激素配比依次为:白色MS+6-BA1.0 mg.L-1+IBA 1.5 mg.L-1,紫色MS+6-BA 1.0 mg.L-1+IBA 1.0 mg.L-1,粉红色MS+6-BA 1.5 mg.L-1+IBA 1.5 mg.L-1,大红色MS+6-BA 1.5 mg.L-1+IBA 1.0 mg.L-1。麦芽糖诱导效果好于蔗糖,白砂糖诱导效果明显差于前两者。  相似文献   
49.
长江滩地I-72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和相对生长法,测定了长江滩地4种密度14年生I-72杨人工林的生物量与生产力.发现在密度250~370株·hm-2的范围内,I-72杨林分生物量从102.40 t·hm-2增加到147.20 t·hm-2,生产力从7.31 t·hm-2·a-1增加到10.52 t·hm-2·a-1.在所调查的林分中,地上部分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0%,其中干54%、枝28%、皮7%、叶1%;地下部分生物量仅占总生物量10%.在4种密度的林分中,I-72杨人工林生物量的径级分布表现为波浪形,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生物量高峰出现时的径阶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50.
黄河流域鱼类引种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黄河流域目前共引入鱼类31种。鱼类引种丰富了黄河流域水产种质资源,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不规范的引种有可能造成生物入侵的后果。描述了黄河流域鱼类引种现状,分析了鱼类引种对黄河流域土著鱼类的潜在威胁,提出了鱼类引种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