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5篇
林业   6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橡胶树速衰病是云南植胶区近年发生的重要病害,引起橡胶树快速衰退后死亡。对云南主要植胶区进行速衰病调查采样及病原菌分离鉴定,根据病原菌的形态学、培养特征,以及ITS1/ITS4引物扩增获得ITS序列,鉴定其病原为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和茄镰孢Fusarium solani。  相似文献   
12.
以景洪小勐养植胶区的健康和发病橡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和代谢组技术对土壤进行研究,以期揭示感染红根病后橡胶树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和代谢物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健康和发病橡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土壤代谢物成分有很大差异。在发病土壤中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最高,比健康土壤高5.11%,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小于健康土壤;在属分类水平,健康土壤中根瘤菌属相对丰度最高,其次为链霉菌属,而发病土壤中链霉菌属相对丰度最高;KEGG功能注释发现发病土壤和健康土壤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方面无明显差异,NOG数据库注释发现发病土壤中ABC转运蛋白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均高于正常土壤;利用G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测定发现,与健康土壤相比,发病土壤中的蜡酸、甘油磷酸酯、胆固醇、胆甾烷-3,5,6-三醇、富马酸、豆甾醇、N-环己基甲酰氨等7个物质含量显著增加,而花生四烯酸和N-乙酰基-5-羟色胺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几种寡糖类物质对菜薹矿质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液培养,研究了几种寡糖类物质(海藻酸钠及其寡糖、寡聚半乳糖醛酸和壳寡糖)不同施用浓度(0、10、20、50、100 mg·L-1)对菜薹(心)矿质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及其寡糖和寡聚半乳糖醛酸低浓度处理可显著促进菜薹对氮、磷、钙、镁、硼、锰、锌的吸收,低浓度时寡聚半乳糖醛酸对菜薹钾吸收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时,三者处理效果均不明显,且各浓度处理对菜薹铜吸收也无显著促进作用。壳寡糖低浓度时对菜薹氮、镁、硼、铜、锌的吸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时引起铜的大量吸收,同时抑制菜薹氮、磷、钾、镁、锰的吸收及钙由地下部向地上部转运。  相似文献   
14.
几种肥料对淡紫拟青霉E7菌株产孢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不同肥料对淡紫拟青霉E7菌株产孢量的影响,采用化肥尿素(F1)和芭田世界通复合肥(F2)、有机肥有机钾宝(F3)和奥普尔腐植酸有机矿化活性冲施肥(F4)对E7菌株进行处理。结果表明,E7菌株对这4种肥料都有良好的适应性,其中有机钾宝对E7菌株产孢量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并且一定浓度的奥普尔腐植酸有机矿化活性冲施肥、芭田世界通复合肥和尿素对E7菌株产孢量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橡胶树新发现病害病原菌Colletotrichum laticiphilum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并开展室内筛选防治药剂,旨在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单因子变量试验,研究病原菌最适生长条件。菌丝最适生长培养基为土豆琼脂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为26℃,最适合生长pH值为6,菌丝致死温度为50℃、10 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1℃、10 min。该病原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可溶性淀粉的利用率最高,牛肉浸膏为最适氮源,在24 h光照条件下更有利于菌丝生长。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室内毒力,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毒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咪鲜胺和丙环唑的毒力最强,EC_(50)分别为0.1286 mg/L、0.5208 mg/L。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采自西双版纳景洪地区疑似橡胶麻点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活体接种法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和GAPDH两个核苷酸片段序列分析,将病原菌确定为狗尾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setariae。通过单因子变量试验,对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8,最适培养基为PDA,菌丝致死温度为53℃,10 min。该病原菌能有效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可溶性淀粉利用率最高,最适氮源为蛋白胨。24 h黑暗条件下培养更有利于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35℃,最适pH为7~8,28℃黑暗培养2 h后萌发率达到最大,为95.5%,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0℃,10 min。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ATMT)方法,建立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高效转化体系,构建病原菌的突变体库并进行筛选,为已突变基因提供分子标记,在分子水平上对香蕉枯萎病菌的功能基因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通过单因子变量(试验材料、真菌孢子浓度、农杆菌预诱导终浓度、IM诱导培养基pH、共培养介质、共培养时AS浓度、共培养温度)试验,研究影响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并通过形态观察与致病性试验筛选突变体.[结果]得到的最佳转化条件为:农杆菌预诱导浓度OD600=0.8,病原菌孢子浓度106 CFU/mL,转化受体材料为分生孢子,共培养培养基pH 5.4,共培养温度25℃,共培养培养基中AS浓度200 μmol/L,共培养介质为硝酸纤维素膜.通过条件优化,转化效率可达到800~900个转化子/106个孢子.[结论]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成功将GFP基因转入病原菌中并表达,构建了病原菌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并通过筛选得到多个表型和致病性发生变化的突变体,为香蕉枯萎病菌基因组功能注释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橡胶树可可毛色二孢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橡胶树叶斑病是广东、海南、云南地区橡胶树的一种新病害,通过对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室内高效低毒化学药剂筛选,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选取经鉴定的主要代表菌株,采用实验室常规法研究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并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毒力。结果显示其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范围为6~8;致死温度为53℃处理10min;最适菌落生长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不同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有影响,在24h光照菌丝生长最快。10种杀菌剂对可可毛色二孢的毒力差异显著,其中多菌灵EC50最低,为0.0675μg/mL;其次为甲基硫菌灵,EC50为0.2019μg/mL。可见,橡胶树可可毛色二孢是一种适应性极强的高温适生菌;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可以用多菌灵、丙环唑、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等药剂防治橡胶树可可毛色二孢叶斑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鉴定在广东、海南和云南三省橡胶树苗圃病害调查时发现的引发橡胶树叶枯新病害——毛色二孢叶斑病的致病菌。【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从苗圃采集到的8份橡胶叶褐斑病病叶进行分离,获得10株病原菌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系统学(r DNA-ITS和EF1-α基因的PCR扩增、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和致病性测定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该病原菌的菌落特征、显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与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相一致,且该菌与其他作物可可毛色二胞菌株聚在系统发育树的1个分支上。【结论】经鉴定该橡胶树叶斑病的病原菌为可可毛色二孢菌(L.theobromae),这是首次在中国橡胶树上发现由该病菌引起的病害。  相似文献   
20.
报道西双版纳由茎点霉引起的一种橡胶幼树林叶片病害,及该病害病原菌的鉴定、防治药剂筛选的初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