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2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21篇
  4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本试验采用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牛肉中的硒,通过消解液、预还原剂、介质酸的选择等优化了试验条件并测定其检出限、精密度、加标回收率等。结果显示本试验选用2:1的混合酸作为消解液,6 mol/L HCl作为预还原剂,体积比为10%的HCl作为介质酸。硒在0~8 μg/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限为0.01 ng/mL。在20、30和40 μg/L 3个添加水平下牛肉的回收率为94%~1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80%。该方法具有简便、有效等特点,对肉制品中硒的测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2.
为探究不同生长期香菇培养料中木质纤维素的变化特征,促进其高效降解利用,以香菇培养料为研究对象,采用范式抽提法、X-射线衍射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光学显微成像法对各生长期香菇培养料的木质纤维素含量、纤维素结晶度、木质纤维素相关的官能团和纤维形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香菇生长进程的推进,木质纤维素各组分含量显著下降,纤维素生殖生长阶段降解较多,半纤维素、木质素、综纤维素降解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进入转色后降解速度加快。二茬菇时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综纤维素含量分别比原料降低了34.73%、61.58%、57.15%、42.33%。各生长期的香菇培养料均具有典型的纤维素X射线衍射特征,纤维素结晶区被破坏,典型衍射峰的结晶度持续减少。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木质纤维素的红外光谱特征官能团主要吸收峰的位置未发生改变,但振动强度减弱,与木质纤维素各组分的降解利用规律一致;特征峰比值I1723/I1510、I1383/I1510、I1157/I1510呈现不断减少趋势,而I897/I1510在转色和一茬菇呈增大趋势,表明香菇对木质纤维素各组分的降解程度不同,该生长期木质素相比纤维素有着更快...  相似文献   
63.
【目的】建立酶法提取玉米芯膳食纤维方法,优化复合酶法改性玉米芯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制 备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工艺。【方法】以玉米芯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碱性蛋白酶、α- 淀粉酶和糖 化酶预处理提取玉米芯粗膳食纤维(TDF)条件,结合正交试验优化复合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法改性 IDF 制备 SDF 工艺。【结果】生物酶法提取玉米芯 TDF 条件:料液比 1 ∶ 10、pH 9.0、1.4% 碱性蛋白酶 50 ℃酶解 60 min;pH 6.5、0.3% 的 α- 淀粉酶和糖化酶(1 ∶ 1)、60 ℃水解 60 min,IDF 得率为 69.35%。复合酶法改 性 IDF 最佳工艺为:pH 5.0、温度 50 ℃、纤维素酶 1.2%、木聚糖酶 1.2%、酶解时间为 6 h、料液比为 1 ∶ 10, SDF 得率可达 22.16%。处理后的 SDF 持水力为 6.55 g/g,膨胀性为 6.69 mL/g,持油力为 4.65 g/g,分别比改性前 提高 40.26%、48.67%、74.16%。【结论】复合酶法改性玉米芯 IDF 制备 SDF 得率较单一纤维素酶和单一木聚糖 酶处理的 SDF 得率高,且显著提高产物 SDF 的持水力、持油力和膨胀性。  相似文献   
64.
文章通过"948项目"引进的黑果腺肋花楸为研究对象,简要阐述了黑果腺肋花楸概况、研究价值、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旨在为黑果腺肋花楸的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本试验共设置不同扦插时间、不同扦插密度、不同肥料、不同施肥期、不同施肥量和对照试验6个影响因素。旨在通过研究不同处理对沙棘嫩枝扦插成活率与生长的影响,进而研究出沙棘嫩枝扦插中最优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66.
以黄背木耳为原料,利用乳酸菌发酵,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黄背木耳菜接种乳酸菌的最佳复配方式和发酵、调味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接种乳酸菌的最佳复配方式为:0.1%短乳杆菌+0.1%干酪乳酸菌;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时间5 d,接种量0.2%,发酵温度32.5℃;最佳调味工艺参数为:pH 3.35、盐2.5%、糖2.0%。与自然发酵黄背木耳菜相比,该条件下生产的酸爽黄背木耳菜产品生产周期短、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7.
为确定香菇红枣糕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麦芽糖添加量、香菇与红枣比例和琼脂添加量对香菇红枣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香菇红枣糕的最佳工艺配方为:麦芽糖添加量50%,香菇与红枣质量比2∶1,琼脂添加量3.2%,葡萄干、花生碎、核桃仁碎均为6.7%。此条件下生产的香菇红枣糕质地均匀、香味协调、硬度适宜,与市售的相似产品品质相近。同时,通过对比真空包装、直接包装确定了充氮包装为香菇红枣糕的最佳包装方式。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年份陈皮中黄酮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为陈皮的品质鉴定及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贮藏1年(2017年产)、5年(2013年产)和15年(2003年产)的新会陈皮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醇超声法提取陈皮总黄酮,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总黄酮成分,并采用2,2'氨基-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磺酸-6)铵盐(ABTS)、FRAP(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和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法评价陈皮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贮藏15年间,陈皮总黄酮含量从3.93±0.07 mg RE/g显著增加到6.66±0.12 mg RE/g(P<0.05,下同),增长率为69.47%;不同年份陈皮总黄酮的ABTS、FRAP和DPPH值均呈增长趋势,且年份间差异显著,以ABTS值最大,其次是FRAP值,DPPH值最小.橙皮苷、川陈皮素和桔皮素的保留时间分别为7.8、17.7和19.4 min,且3种主要黄酮类物质成分含量随陈皮贮藏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其中橙皮苷含量在15年间增加2.61倍,川陈皮素含量增加62.74%,桔皮素含量增加了55.50%;在贮藏1年和5年的陈皮中,3种主要黄酮类物质含量排序为川陈皮素>桔皮素>橙皮苷;而在15年陈皮中,其含量排序为橙皮苷>川陈皮素>桔皮素.[结论]随着陈皮贮藏时间的延长,其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抗氧化能力增强,橙皮苷、川陈皮素和桔皮素3种主要的黄酮类物质含量递增.这一变化规律可为阐释陈皮"陈久者良"的科学内涵提供理论依据,对研究陈皮陈化品质的形成及其调控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9.
星状病毒(AstV)能够感染多种多样的物种,包括人类、哺乳动物和禽类.一旦感染,可诱发肠炎、肾炎以及神经疾病等,但人们对星状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知之甚少.随着细胞培养系统和动物模型的建立,人们逐渐提高了对星状病毒感染和发病机制的认识.本文综述了目前星状病毒感染免疫应答的机制,并强调了研究中发现的一些关键问题,为治疗和控制...  相似文献   
70.
植物乳杆菌发酵法制取香菇柄膳食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菇柄为原料,植物乳杆菌为发酵菌种,以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料液比和初始p H对水溶性膳食纤维(SDF)产率的影响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植物乳杆菌发酵法制取香菇柄膳食纤维的工艺,分析发酵前后香菇柄中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和理化性质差异。结果表明,发酵法制取香菇柄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植物乳杆菌接种量1.5%,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7℃,初始p H 6.5,料液比1∶12(g/m L)。在此条件下得到香菇柄SDF产率为(3.64±0.08)%,所制取的香菇柄膳食纤维的膨胀力、持水力、持油力和阳离子交换力分别为(15.55±0.07)m L·g~(-1)、(14.16±0.12)g·g~(-1)、(6.22±0.19)g·g~(-1)和(0.16±0.01)mmol·g~(-1),与原料相比,膳食纤维的纯度和理化性质均得到一定提高。利用乳酸菌发酵法提取香菇柄中的膳食纤维,能有效提高膳食纤维的品质指标,具有较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