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篇
林业   63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对虫生真菌粉拟青霉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步骤、方法,各个生产环节中的质量检测以及产品的包装、贮存、运输进行了详尽论述,为该菌的规模化生产及其防治应用作参考。  相似文献   
62.
1997~1999年,在不同试验点的云南松蠹害林分中设置饵木堆、整株饵木和活立木引诱松小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几种方法对松小蠹均有一定的引诱效果。设置的衰弱木饵木堆诱虫效果明显高于健康木饵木堆;在饵木堆上加置MBXS,(-)APX或(-)APX+YS复合剂,诱虫量比不加置这些聚集信息化合物的饵木堆增加4倍以上。试验所用窗式诱捕器以寄主天然化学气味物质为诱饵,对转干期成虫具有较高而稳定的诱捕量,且设置检查方便、价格低廉,适用于梢转干期林间松小蠹诱捕和种群动态监测;活立木上加置(-)APX+YS复合剂,对各时期松小蠹成虫均有一定引诱作用,可用于梢部小蠹种群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63.
为了进一步验证处于补充营养期和交尾产卵期的华山松木蠹象对来自寄主华山松的(+)-柠檬烯和3-(+)-蒈烯趋向反应存在较大差别,进行了林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在2008年,(+)-柠檬烯的诱捕高峰出现在诱捕初期的4月中旬、下旬;3-(+)-蒈烯的诱捕高峰则出现在诱捕后期的6月上旬、中旬,并且在7月上旬出现一个小高峰;在2009年,(+)-柠檬烯的诱捕高峰出现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3-(+)-蒈烯的诱捕高峰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在8月上旬出现一个诱捕小高峰。当以(+)-柠檬烯和3-(+)-蒈烯的1∶3的混合物为引诱剂时,则在5月上旬、5月下旬和7月上旬出现3个诱捕高峰。诱捕结果证实了不同发育期的华山松木蠹象对寄主挥发物具有不同的嗅觉感受能力的推测。  相似文献   
64.
1987年8月至1989年9月,在普文林场进行了石梓翠龟甲在自然变温条件下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以预测各虫期发生高峰,进行及时防治。  相似文献   
65.
经对哀牢山千家寨景区的我国野生茶树林所发生的病害作调查、采样及切片检测后,初步认定其病害为油茶软腐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丝孢纲丛梗孢目伞座孢属的油茶伞座孢菌.据此记述了其病状特征;油茶软腐病分生孢子座的形态,以及该病的传播、发生特点.从中报道了我国野生茶树林首次发现遭受油茶软腐病的侵害.  相似文献   
66.
思茅松毛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思茅松毛虫生物生态学特性、抽样监测和测报技术、防治技术等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综述了我国思茅松毛虫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7.
68.
通过3年的调查研究,弄清了为害板栗(CastaneamollissimaBI.)的主要病虫种类及危害特性,根据病虫害发生发展与板栗物候的相关关系,编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年历,对一年中板栗病虫害何时发生及如何防治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9.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扬飞期测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4年在玉溪市刺桐关林区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越冬成虫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据系统观测,成虫梢转干历期约143天;干转梢历期约为129天;梢转干的高峰期为每年的1月24日~2月10日,计18天,期间累计成虫数占总虫数的66.65%;干转梢高峰为每年的5月5~25日,计21天,期间累计成虫数占总虫数的64.56%。为便于监测测报,对成虫梢转干、干转梢过程中当地林木相应的物候期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70.
1994年和1995年在玉溪市北城镇刺桐关办事处石狗头村,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虫危害的云南松林中,进行了施肥试验。施肥后的云南松被害株率和蠹害指数平均下降22.69%和33.7%,而未施肥的云南松被害株率和蠹害指数平均下降11.73%和18.3%,被害株率和蠹害指数实际平均下降10.96%和15.4%。试验证明,通过施肥,增强树势,能提高云南松对纵坑切梢小蠹虫危害的抵御能力,起到间接防虫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