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83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81篇
  34篇
综合类   354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91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811.
新时期无公害农产品科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从局部问题上升到整体问题.从经济问题上升到社会问题.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生存与发展主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积极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工作.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启动.无公害农产品经过多年健康、快速发展,我国农产品质量已达到基本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贯彻实施后。逐步使无公害农产品工作从行政推动转向执法监管。在新形势下.笔者根据工作实践,对无公害农产品下一步又好又快发展提几点建议.供商榷。  相似文献   
812.
无公害农产品的申请认证主体之组成结构分析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开展5年来的情况。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主体分为企业、服务组织、经济合作组织、农场、个人等5种类型,每类认证主体各有特点,在组织生产、质量控制、保障安全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认证主体形成是以企业为主,服务和经济组织为辅,农场和个人申报为补充的组成结构。针对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行业间的较大差异,分别分析了行业间主体结构5年间的变化及发展趋势。为使无公害农产品良性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控,提出无公害农产品要大力发展以企业和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承担认证主体责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13.
旨在克隆并表达新疆褐牛CD46基因,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牛CD46分子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采用RT-PCR方法从新疆褐牛脾脏中扩增CD46基因全长,进行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CD46部分序列亚克隆于pET-28a(+)和pVAX1载体中。将阳性重组质粒pET-28a-△CD46转化于E.coli Rosetta-gamiB(DE3)感受态细胞,诱导表达截短CD46蛋白。用切胶纯化的His-△CD46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ELISA测定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取无内毒素重组质粒pVAX1-△CD46转入BHK-21(仓鼠肾细胞)细胞,表达产物以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为一抗,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该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CD46基因的测序结果表明,部分基因蛋白表达、纯化条带大小与预期一致;制备的抗牛CD46多克隆抗体效价高于1∶128 000,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814.
为了探究CD46基因在新疆褐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丰度差异,初步掌握CD46基因在新疆褐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试验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新疆褐牛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小肠、大肠、胃、肌肉、卵巢和乳腺中的CD46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新疆褐牛CD46基因在所检测的11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存在差异,其中肝脏CD46表达丰度最高,其表达丰度显著高于肺脏、脾脏、肾脏、胃、小肠、大肠、卵巢和乳腺(P< 0.05)。本研究对新疆褐牛各组织CD46基因的表达规律进行初步分析,为CD46基因表达规律与其生物功能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15.
为了解新疆野鸟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感染情况,分析其分子特征和基因变异特点,防止新城疫的暴发和蔓延,本试验用9日龄SPF鸡胚进行病毒的分离传代,HA、HI试验和RT-PCR方法对位于"东非-西亚迁徙线"福海县的野鸟进行了NDV检测,分离到1株野鸟源NDV,并命名为NDV/Pintail/CH(XJ)/01/2016。结果表明,该NDV分离株F基因ORF长1 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F基因碱性裂解位点序列为112G-R-Q-G-R-L117,符合弱毒株特征;遗传进化分析显示,NDV/Pintail/CH(XJ)/01/2016与乌克兰鸽源分离株Doneck/3/968、比利时鸭源分离株Simeonovgrad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9.7%,属于NDV ClassⅡ基因Ⅱ型。而上述3株病毒均与疫苗毒La Sota具有较高同源性(99.5%~99.8%)。本研究结果为家禽NDV外流进入自然环境提供了论据。  相似文献   
816.
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A6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甘肃金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胞质互作型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其杂交组合是612A×39R。在2010 — 2014年甘肃省食用型向日葵多点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4 680.0 kg/hm2,较对照品种LD5009增产6.66%。在2014年甘肃省食用型向日葵生产试验中,A6平均折合产量4 318.5 kg/hm2,比对照LD5009增产9.05%。该品种农艺性状优良,抗倒伏,抗向日葵霜霉病、黄萎病和白粉病,较耐向日葵菌核病。葵仁粗脂肪含量为291.5 g/kg(干基),粗蛋白含量为178.8 g/kg(干基)。适宜在甘肃省沿黄灌区、河西、天水及新疆、内蒙古、宁夏向日葵种植区推广种植,或在低海拔光照充足地区麦后复种。  相似文献   
817.
粤甜3号玉米栽培密度与农艺性状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超甜玉米粤甜3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其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在48000株/hm2时,鲜苞商品性状和产量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协调,取得好的效益。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鲜苞商品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18.
中优329是江西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中9A与优质抗病、高配合力的SG00329配组而成的二晚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优势强,产量较高,米质优,适应性强,较抗稻瘟病等特点。2005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成为江西省2005年的主栽组合之一。  相似文献   
819.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对热应激下泌乳前期奶牛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浓度的影响及其机理.选用24头泌乳前期的荷斯坦奶牛(产后15~24 d),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吡啶羧酸铬试验组B、C、D.对照组A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B、C、D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铬3.6、7.2和10.8 mg/(头·d),饲养试验时间为9周.试验期内白天平均温湿度指数(THI)高于79,形成严重的热应激环境.试验结果表明:补铬可以显著提高热应激下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P<0.05),添加铬7.2和10.8 mg/(头·d)可以显著提高泌乳量、血糖浓度、胰岛索样生长因子-I(IGF-I)及胰岛素的活性(P<0.05).此外添加铬7.2和10.8 mg/(头·d)可以显著提高发情后第1天黄体生成素(LH)浓度和发情后第10天孕酮(P4)和LH浓度(P<0.05).补铬使各试验组奶牛产后发情天数分别缩短1.85、4.00和3.84 d(P>0.05),添加铬7.2和10.8 mg/(头·d)可以改善奶牛第一情期受胎率(P>0.05).由此可知,添加铬7.2和10.8 mg/(头·d)能显著提高热应激下泌乳前期奶牛的生产性能,改善机体代谢及调节生殖激素的浓度.  相似文献   
820.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噻呋诱导鸡源大肠杆菌耐药产ESBLs与主动外排机制的关系。方法: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噻呋诱导3株临床分离菌和标准菌O78至产ESBLs;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观察外排泵抑制剂利血平和CCCP对诱导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加入利血平后,头孢曲松诱导后的菌株,阿米卡星、氟苯尼考、磷霉素组的MIC值变化有统计学差异,耐药率下降范围为25%~75%;头孢噻肟诱导后的菌株,头孢曲松、头孢噻呋、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磷霉素组MIC值变化有统计学差异,耐药率下降为25%~100%;头孢噻呋诱导后的菌株,其中头孢曲松、头孢噻呋、阿米卡星、氟苯尼考、磷霉素有统计学差异,耐药率下降为25%~100%。加入CCCP以后,仅头孢噻肟诱导后的菌株,头孢曲松MIC值变化差异显著;头孢噻呋诱导的菌株,头孢曲松、氟苯尼考差异显著;且耐药率下降范围均为25%~75%;利血平与抗菌药物合用后对诱导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高于CCCP。结论:3种头孢类药物诱导后的菌株对10种抗菌药物的外排表型存在差异;鸡大肠杆菌特异性耐药机制ESBLs可激活非特异性耐药机制外排表型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