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83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82篇
  34篇
综合类   354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91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鸡源大肠杆菌TEM-57型β-内酰胺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该临床菌株进行接合试验,采用PCR扩增获得blaTEM-57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质粒,经酶切和DNA测序鉴定后进行诱导表达,用双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表达蛋白的底物水解特性和抑制剂的抑酶特性.结果显示,耐药质粒成功从供体茵接合转移到大肠杆菌C600,接合子对青霉素类及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PCR扩增产物电泳出现blaTEM-57目的条带.重组质粒经EcoR Ⅰ、Xhol Ⅰ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显示pET-28α/TEM-57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原核表达的最优条件为IPTG浓度0.8 mmol/L、温度37℃、诱导时间4h.blaTEM-57能水解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噻呋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及头孢哌酮,对头孢氨苄的Km最小为2.4,对头孢噻呋钠的Km最大为121.5;抑制剂舒巴坦钠和他唑巴坦对blaTEM-57水解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ET-28α/TEM-57重组质粒得到成功构建和诱导表达,为进一步研究酶的其他特性及制备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82.
为探究猪源沙门菌分离株对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及四环素耐药基因(tet)的流行与分布情况,从7省的合作猪场采集病死猪肝脏、肺脏、肠道作细菌分离,利用沙门菌属特异性侵袭基因(invA)和16S rDNA扩增、测序等方法进行鉴定,并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沙门菌分离株对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方法测定tet基因,以及ERIC-PCR方法分析猪源沙门菌之间的相关性和遗传关系。从823份病料中分离鉴定出247株猪源沙门菌,分离率为30.01%。药敏结果显示,对多西环素、土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7.45%和94.74%。PCR检测发现,分别有62,66,3株单独携带tetA、tetB、tetC基因;分别有38,8,4,7,1株菌同时携带两种不同的tet基因(tetA+B、tetA+C、tetA+D、tetB+C、tetC+D);分别有9,6,1,6,1,4,3株菌同时携带3种不同的tet基因(tetA+B+C、tetA+B+D、tetA+B+M、tetA+C+D、tetA+D+M、tetB+C+D、tetB+C+M);分别有6,2株菌同时携带4种不同的tet基因(tetA+B+C+D、tetA+C+D+M);没有检测到单独携带tetD、tetM以及同时携带5种tet基因的菌株。接合试验表明,tetM可与tetA或tetC共同在沙门菌与大肠杆菌间转移,导致菌株多西环素抗性水平转移。试验菌共分为A~δ共30个ERIC型,tet基因分布于不同ERIC型菌株中,表明其在试验菌株间水平扩散。本试验首次在猪源沙门菌中发现了编码核糖体保护蛋白的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M。猪源沙门菌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严重,对多西环素、土霉素具有普遍耐药性,tetA、tetB基因在7省猪源沙门菌中流行最广泛,分离菌对四环素类药物的普遍耐药性与单个或多个tet基因的普遍存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83.
为了解河南省不同动物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oqxAB和fexA基因的流行情况,分析spa基因多态性分型特点。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分离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PCR方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oqxAB和fexA耐药基因,扩增spa基因的X区域进行分型研究。结果表明,1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对大多数药物产生耐药,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和喹乙醇对分离菌的耐药率分别为94.62%,95.38%,92.31%,70.77%,55.38%,57.69%,32.31%,19.23%,但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较敏感。PCR检测发现,35株携带fexA基因,检出率为26.92%。17株携带oqxAB基因,检出率为13.08%。此外,有10株同时携带oqxAB和fexA基因,耐药性检测发现这10株菌耐药性较为严重。130株分离菌中107株菌可通过spa分型,分为21种spa型,最常见的spa型是t15075 (15.38%),其次是t189 (13.85%),t034 (9.23%),t091 (7.69%),t127 (6.92%),t164 (6.15%)。此外,只有t034 (9.23%)和t3512 (3.85%)能够出现在3种不同动物源(分别是牛、猪、鸡及牛、猪、鸭)的菌株中。综上,oqxAB和fexA基因在河南省的动物养殖场中已有一定的流行,同时携带oqxAB和fexA基因的菌株耐药性较为严重,spa型别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故临床应加强耐药性及分型监测。  相似文献   
884.
用全自动细茵鉴定系统鉴定分离菌,用表型确证试验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并分别用TEM、SHV、CTX-M 3种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基因克隆及测序分析,确定分离茵所产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结果表明:分离茵为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具有多重耐药特性,其质粒上具有TEM序列和SHV序列,基因亚型分别TEM-1型和SHv-11型.  相似文献   
885.
三颗针为小檗科(Berberidaceae)小檗属(Beris)植物的俗称,其含有的生物碱主要有小檗碱、小檗胺、巴马亭、药根碱等,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抗氧化、抗肿瘤、降脂调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886.
为了解新疆马疱疹病毒1型(EHV-1)主要毒力基因遗传进化情况并构建TK基因缺失株,本研究以EHV-1XJ2015株DNA为模板,对其主要毒力基因TK、gI和gE全长进行克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扩增TK基因左右重组臂TKL和TKR,构建质粒pUC-TKLR,将扩增后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含有CMV+polyA)插入pUC-TKLR质粒,构建TK基因缺失打靶质粒。TK、gI和gE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XJ2015株与国外EHV-1分离株TK、gI和gE基因同源性均较高,分别为99.8%~100.0%、99.6%~100.0%和99.9%~100.0%;与EHV-3分离株同源性均最低,分别为72.9%、59.4%和62.1%;遗传进化分析显示,3个基因均与国外EHV-1同属于一个遗传进化分支,与EHV-9和EHV-4进化关系较近,但与EHV-3进化关系较远,表明XJ2015毒株与国外EHV-1毒株TK、gI、gE基因核苷酸上差异不明显,没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功能基因保守且进化缓慢,同源基因功能相同或相近;经PCR扩增、酶切、测序及转染鉴定,本试验成功构建了用于TK基因缺失的打靶质粒pUC-TKLR-EGFP。通过对EHV-1主要毒力基因的分析及TK基因缺失打靶载体的构建,为新疆地区马鼻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TK基因缺失株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7.
可靠的月径流预报可以为水库科学运行与管理提供依据。通常而言,月径流预报模型可分为过程驱动和数据驱动两类。对于数据驱动模型而言,预报模型的选取和其对应的输入数据共同决定了预报的效果。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模型结构的对比分析,就模型输入数据对预报效果的影响的讨论较少。尽管海温与区域降水、径流的遥相关关系已被广泛证实,当前基于数据驱动模型的月径流预报在选择海温预报因子时通常仅考虑固定海域的海洋表面温度场作为遥相关因子,而忽视了海温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关联性。研究以天生桥一级(天一)水库入库径流为例,在考虑水库前期径流和大气环流因子的基础上,将海温偶极因子纳入待选预报因子集,在年内各月分别构建预见期为1~12个月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各因子组合方式对预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只使用前期径流因子开展预报时效果较差,但在预见期为1~3个月时,将其与大气环流因子或海温偶极因子结合使用能有效提高两种因子单独使用时的预报精度;(2)含有海温偶极因子的预报因子组合在预见期较长时的预报效果优于只考虑大气环流因子和考虑径流和大气环流因子的模型,其中,提升效果最为显著的月份为9月和11月,以径流和海温偶极...  相似文献   
888.
本研究旨在克隆广灵大尾羊HSD17B12基因CDS,预测HSD17B12蛋白及其基因启动子区的结构和功能特性,探究HSD17B12基因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采用PCR法克隆HSD17B12基因CDS全长序列;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HSD17B12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功能位点和结构域,并进行亚细胞定位、序列相似性分析及其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和转录因子潜在结合位点的预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SD17B12基因以及部分转录因子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广灵大尾羊HSD17B12基因CDS全长939bp,编码312个氨基酸;HSD17B12蛋白主要定位于内质网,有3个跨膜结构域和33个磷酸位点,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其氨基酸序列与山羊相似性最高;HSD17B12基因有5个潜在的核心启动子区,存在SP1、ATF2和CREB1等10个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SP1、ATF2和HSD17B12基因的mRNA表达均呈上升趋势,说明ATF2和SP1可能正向调控HSD17B12基因的表达,促进脂质沉积。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HSD17B...  相似文献   
889.
室内高密度培养中国对虾仔虾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多因子正交试验、单因子补充试验和生产性试验,观察了盐度、饵料等因子对中国对虾(Penaeus oricntatis)仔虾的生长及其成活率的影响,对室内高密度培养仔虾的几项关键性技术作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1)仔虾的适宜盐度下限为16%左右,最适盐度下限为22%左右,25‰培养效果最佳。(2)第1至第4天仔虾可投喂卤虫(Arteraia salina)幼体。第1天仔虾投饵量为125只/尾,此后日增90只/尾。第5至第20天仔虾可改投颤蚓(Tubifex sp.)、磨碎的蛤仔(Venerupis philippinarum)肉或成体卤虫。投饵量可按W(克/百尾)=0.2482e^0.2064t式计算。式中t为仔虾日龄。(3)培养水中保持0.5—1.0万细胞/毫升密度的扁藻(Platymonas spp.)有明显降低水中氨氮含量的作用。(4)培养水中保持0.5—1.0ppm土霉素,不仅可预防疾病,且有促进仔虾生长的作用。(5)13口池共23立方米水体,共育成平均体长为0.95厘米的仔虾141万尾,每立方米水体出苗量达6.1万尾,总成活率达83.3%。  相似文献   
890.
为了解乌鲁木齐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流行特征,本研究利用鸡胚培养、RT-PCR、新城疫病毒(NDV)干扰及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测定等多种方法分离到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将其命名为IBV/CK/CH(XJ)/01/2020。对其S1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及比对分析发现,该分离株在鸡胚上连传5代出现侏儒胚现象,并且可以抑制NDV在鸡胚中的增殖,经计算其EID50为10-4.58/0.1 mL,为中等毒力毒株,攻毒组与正常组比较,雏鸡气管内有大量黏液且肺脏肿大,表现为呼吸型毒株特征,且其S蛋白裂解位点序列为HRRKR,与TC07-2、GX-NN0903等毒株形成一个独立的发育进化群,均属于TC07-2/GVI-1型IBV;与国内常用的H120、H52、M41等疫苗株的同源性仅为59%~65%。本研究为新疆地区IB的流行病学提供参考,也为当地IB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