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81篇
林业   107篇
农学   95篇
基础科学   115篇
  142篇
综合类   763篇
农作物   75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447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01.
  目的  通过对不同采伐强度干扰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的估算,探讨其伐后30年的恢复状况,解析采伐强度、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密度及其与林分结构间的关系,为以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提升和物种多样性保护等为目标的森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汪清林业局不同采伐强度干扰的阔叶红松林为对象,通过对未采伐和Ⅰ级(30%)、Ⅱ级(40%)、Ⅲ级(50%)、Ⅳ级(60%以上)、Ⅴ级(皆伐)采伐强度干扰林分植被、枯落物和土壤特征的调查和样品采集与测试分析,系统估算其植被、枯落物和土壤的碳密度,并对比分析其差异,以及他们之间及其与采伐强度、林分结构之间的关系。  结果  虽经30年的恢复,因采伐强度的显著负效应影响,阔叶红松林的植被碳密度仍显著低于对照,但在除皆伐外的其他采伐强度之间已恢复至无差异水平。虽然伐后林分乔木层碳密度的小径级和中小径级林木比例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仍无法弥补40 cm以上大径林木的碳密度损失;幼树和草本植物的碳密度受采伐强度的影响不显著;灌木植物的碳密度与采伐强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但仅皆伐干扰显著增加。皆伐干扰显著降低了枯落物和B层土壤的碳密度,而其他采伐强度的土壤碳密度则因B层的增加而整体接近或高于对照林分。与对照相比,皆伐和Ⅰ、Ⅱ级采伐强度干扰的生态系统碳密度显著降低,Ⅲ、Ⅳ级采伐强度干扰的生态系统碳密度则分别恢复为与之接近和略高。生态系统碳密度的组成以土壤的碳密度占比最高,冠下植被和枯落物的碳密度合计不足生态系统碳密度的3%。采伐强度对树高均匀度指数、胸径香农指数和胸径均匀度指数的负效应仍显著,林分结构对乔木层碳密度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对灌木植物碳密度为显著的负效应。受采伐的强烈负效应影响,乔木层碳密度与灌木植物的碳密度、枯落物碳密度、草本植物丰富度,以及枯落物碳密度与土壤碳密度和草本植物丰富度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结论  阔叶红松林伐后30年,除皆伐干扰外的生态系统碳密度已基本接近或超过未采伐林分,碳密度的恢复主要源于土壤相对快速的累积,而植被的碳密度损失还尚需一定时间的恢复。采伐强度、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密度及其与林分结构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主要动因为采伐负效应引起的林分结构改变,导致了乔木层、冠下植被、枯落物和土壤的联动变化。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克隆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抗病品种吉美08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DFR)基因,并分析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Fol4287)诱导下其在番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SlDFR基因在番茄抗病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源克隆技术从番茄中克隆SlDFR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番茄根、茎、叶中SlDFR基因在枯萎病菌诱导下的表达模式。【结果】从番茄抗病栽培品种吉美08中克隆得到SlDFR基因,cDNA序列全长1659 bp,包含1个1149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79个氨基酸。SlDFR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2.43 kD,等电点(pI)为6.08,是一个亲水的、稳定的酸性蛋白,亚细胞定位在高尔基体上,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有38个磷酸化位点,其中,丝氨酸18个,苏氨酸15个,酪氨酸5个。SlDFR蛋白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37.73%,延伸链占13.98%,无规则卷曲占40.69%。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SlDFR蛋白序列与同属茄科马铃薯(Solanum pennellii)亲缘关系较近,其次为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qRT-PCR分析结果显示,SlDFR基因在番茄叶中表达量最高,在根中表达量最低。SlDFR基因在番茄根、茎、叶中表达量受番茄枯萎病菌诱导,均呈现不同程度上调,其中,在根中表达量变化最大,在叶中表达量变化较小,推测SlDFR基因的表达量与番茄枯萎病菌胁迫响应有关,且番茄根部类黄酮的合成为重要胁迫响应途径。【结论】SlDFR基因表达量受Fol4287的诱导,可能参与番茄枯萎病胁迫响应过程,且对番茄枯萎病菌的响应在番茄根部更强烈,并通过调控番茄根部黄酮类物质的合成提高根系分泌物的抑菌活性从而增强番茄对枯萎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3.
西双版纳兰科植物海拔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地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整理,确定西双版纳野生兰科植物428种。将研究区按200 m海拔段划分为10个海拔梯度,分析兰科植物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西双版纳兰科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呈"中间膨胀型",峰值出现在1 000~1 200 m海拔段;②相邻海拔段的兰科植物种类相似系数较高(0.31~0.79),海拔段相隔越远相似性系数越小;③随海拔升高各海拔段的兰科植物生活型及区系成分的种类数量也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垂直分布格局;④地生兰和附生兰的种数在海拔600 m左右达到平衡,600 m以上附生兰占优势;⑤各海拔段兰科植物均以热带种类占主导地位(72%~87.8%),其中又以热带亚洲分布型的种类占优势。  相似文献   
104.
在现代烟草农业研究中,烟区配套设施的高效利用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介绍了邵阳市烟草产业配套设施利用现状,分析了在邵阳市烟草产业配套设施利用中存在的市场瓶颈制约、专业技术不强、管理水平不高、服务信息不畅、维护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了积极培育市场、加强设施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设施综合管理体制、加强产后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搭建设施综合利用信息平台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5.
硒是猪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过多能引起中毒,过少引起发病,适量能促进猪的生长. 硒在土壤中多以元素硒和硒的重金属化合物存在,不溶于水,不为植物所吸收.碱性土壤中硒的重金属化合物可缓慢的转化成可溶性亚硒酸盐或硒酸盐,供植物利用,而在酸性土壤中则不易转化也不能利用.因此在酸性土壤和水土容易流失地区,作物含硒量少,猪最易患硒缺乏症,药用硒多为亚硒酸钠.  相似文献   
106.
<正>年轻的相貌,奔放的活力,陈皓勇的外表很难让人联想到他从事科研的"年龄"。然而,与电力科研事业结缘的近20年,他在电力系统运行、规划、控制、智能电网、电力市场等不同领域取得了诸多傲人的成绩。陈皓勇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863计划和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近年来发表SCI、EI论文近100篇,所发表论文被国内外电力系统、人工智能、经济管理和量子物理等不同领域的科研人员引用1500余次,研究成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将通过对公共交通数据的原理及其技术处理规范进行扼要描述,进而指出公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针对公交数据特征提出数据集中和审查的研究方法,希望这些方法的研究能对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禽流感的爆发,严重影响养禽业的发展,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对人类的健康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针对目前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抵抗力、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临床特征及疫苗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对今后进行防控禽流感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9.
碳纳米管对水稻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辽粳294水稻种子和不同浓度的碳纳米管共培养,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进行观察,研究碳纳米管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碳纳米管(50~100μg/mL)促进了水稻种子发芽、根系生长和根系活力。当碳纳米管浓度增加到150μg/mL时,根系活力较100μg/mL时降低,但仍略高于对照。说明较低浓度的碳纳米管可以促进水稻种子发芽、根系生长和根系活力,而高浓度的碳纳米管则可能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10.
为探索外源油菜素内酯( BR)对非粮能源植物苍耳( Xanthium sibiricum)盐碱胁迫是否具有缓解作用,分析了外源油菜素内酯对盐碱胁迫下苍耳生长指标、叶绿素质量分数、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脯氨酸质量摩尔浓度、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 MDA)质量摩尔浓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苍耳的生长受到显著的抑制。与对照相比,苗高、根系长度、整株干质量,分别降低26.3%、314.%、19.1%。盐碱胁迫引起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明显升高,MDA大量积累。外源BR减轻了盐碱胁迫的不良影响,表现在苗高、根系长度、整株干质量、Pn、Gs的增加。外源BR还显著增强了SOD、POD、CAT的活性,降低了MDA质量摩尔浓度。同时,外源BR促进了脯氨酸质量摩尔浓度的进一步增加。说明外源BR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盐碱胁迫,避免了植物受到严重的盐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