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0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结构研究所《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管理组组织全国有关高等院校、科研、设计、施工单位,针对当时规范存在的问题和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意义的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问题,有计划地开展了三批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课题的研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级鉴定和审议,出版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研究报告选集》,一些研究成果同时发表在国内的相关刊物上。通过这三批课题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和理论成果,为规  相似文献   
32.
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与农业生产经营的质量和效益、与搭建当前农民就业创业平台和提高收入密切相关。以安徽淮南农场发展食用菌生产基地、促进居民就业创业为例,介绍了该场调整农业结构的主要做法和产生的主要成效,探讨了调整农业结构与发展高效农业、循环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3.
昆明市宝象山墓园绿地部分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鉴美国林务局开发的CITYgreen 5.0模型的研究方法,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相应的基础数据库进行更新,对昆明市宝象山墓园绿地系统部分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宝象山墓园绿地系统2010年在碳储存、碳吸收、释放氧气和清除几种主要空气污染物方面的生态效益总价值为135 540.51元。墓园绿地各个区域所产生的生态效益不完全与其绿地覆盖率成正比。树种、群落结构、树木的年龄及其生长状况等因素对绿地生态效益的发挥都有影响。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合群落结构有利于绿地系统生态效益的长久发挥、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4.
采用自行设计的装置对云南松小枝进行了耐火性试验,建立了云南松小枝韧皮部死亡率y与枝直径x1、枝皮厚度x2、受热时间x3、受热温度x4、取皮枝段是否有叶x5的关系模型,即y=-20.222-0.414x1-0.367x2+0.109x3+0.453x4+3.696x5。分析表明,5个因子对韧皮部死亡率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顺序为x4、x3、x5、x2、x1。根据云南松小枝的耐火性提出了相应的森林消防措施。  相似文献   
35.
本项研究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分类经营为基础,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采用科技成果组装创新的方法,历经3a,设置人工针叶纯林、次生林、经济林与灾害控制林各类结构优化模式样地150块。研究形成森林资源结构优化培育与改培技术体系,建立资源结构优化示范基地270多hm^2,构成林口林业局森林资源结构优化培育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36.
综观国内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上市之现状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一炮打响型;第二种是半途而废型;第三种是久推不开型.针对以上第二、第三两种类型,除了品种自身竞争力差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运作方法不当所致.笔者在总结国内成功种业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借鉴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的营销实践,总结出了加快农作物新品种上市的七种办法,供广大种业营销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7.
安徽省淮南农场土地总面积4.3万亩,其中耕地2.1万亩,水面7000亩.近几年来,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农场坚持"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依托资源、区位等优势,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亩均效益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38.
采用塑料薄膜育苗移栽,是棉花栽培技术的一大改进,比直播棉花增产30%左右,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其主要技术环节包括培育壮苗、加强苗床管理、加强栽后管理和大田管理。  相似文献   
39.
锰胁迫对野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大豆(Glycine soja)是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具有生长迅速、生物量高、锰耐受能力强、能固氮等特点,是栽培大豆(G.max)抗性品种的重要遗传资源库,也是锰矿废弃地污染治理的重要备选植物。为探明该植物对锰胁迫适应的生理生化机制,本实验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0.005,1,5,8,12,15mmol/L)锰胁迫下野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锰浓度的增加,野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降低,幼苗生长呈现出"低促高抑"现象,根受到的抑制高于芽;2)随着锰浓度的升高,野大豆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呈增加趋势,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则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3)随着锰浓度的增加,野大豆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丙二醛(MDA)则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锰胁迫可以显著增加野大豆幼苗脯氨酸含量,提高抗氧化系统酶活性,从而促进植物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40.
Cd是矿区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之一,为筛选出适合 Cd污染治理的植物,对兰坪矿区8种常见植物在不同 Cd2+浓度梯度下种子萌发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d2+浓度对8种植物种子的萌发均有一定抑制作用;随着 Cd2+浓度的增加,不同植物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蓟、中国龙胆、马桑发芽率、发芽势下降幅度较小;综合评估,初步筛选出蓟、中国龙胆、马桑作为该矿区污染治理的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