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3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2008年~2011年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的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6)×达氏鳇Husodauncus(早)杂交后代(f谷称大杂交)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7龄大杂交体长、体重相对增长率及生长指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呈“异速生长一等速生长一异速生长”的变化趋势。不同年龄大杂交的体长与体重均呈幂指数关系,R2值变幅为0.95~0.99。其中,1-3龄大杂交a值〉3,呈强异速生长。此后随年龄的增加,异速生长减弱,发育趋向均匀。5龄时a值为2.94接近3,7龄a值为2.63〈3。大杂交肥满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大,其与体重的相关性(R2=0.94)高于与体长的相关性。采用7种生长方程对不同年龄大杂交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进行拟合,其中Gompertz、Quadratic、VBGF和Cubic4种生长方程式对大杂交体长生长的拟合效果较好,除Cubic生长方程外,其它6种生长方程对其体重生长的拟合度均较低。7种生长模型中,均以Cubic生长方程对大杂交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的拟合R2值最大,RSS值最小,说明Cubic生长方程对不同年龄大杂交的生长具有最好的拟合效果,拐点体重、体长和年龄分别为28.53kg、82.11cm和4.22龄。  相似文献   
12.
西伯利亚鲟桑葚心病理组织学和病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心脏囊肿状病变的西伯利亚鲟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病因初步探讨,使用病理组织学和电镜观察技术,对患病西伯利亚鲟各器官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患病西伯利亚鲟心脏表面可观察到米粒大、息肉状、紫褐色的囊状肿物,似桑葚状,心外膜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明显增生,形成囊肿。组织病变为心外膜囊肿,呈动态发展过程,主要表现为囊肿上皮由扁平变为立方上皮;囊肿壁逐渐增厚与分化,使囊腔不断增多变大,腔内有大量未分化的圆球形、梭形等不同成熟度的血细胞,形成血管组织,并浸润着大量游离或团状分布细胞,整个病变类似一种肿瘤型的恶性增生,心肌细胞肿胀,断裂,溶解,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并浸润炎性细胞;肾间质和脾脏淋巴细胞增多。鳃小片之间观察到大量细菌侵袭上皮细胞;鳃小片上皮细胞严重肿胀增生。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中有大量细菌;该病可能与微量元素有关,所观察到的细菌不是直接病因。本实验对西伯利亚鲟桑葚心病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为进一步查明病因、临床诊断防治和致病机理等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加快发展我国森林认证市场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我国森林认证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森林认证市场源动力,提出加快发展我国森林认证市场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复方中草药对闪光鲟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鲟鱼无公害健康养殖,以闪光鲟[初始体质量(412±30.5)g]为对象,投喂添加4种复方中草药饲料,研究复方中草药对闪光鲟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分为4个试验组(复方A-D组)和1个对照组,对照组饲料中不添加中草药,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10尾。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按照体质量的2.5%每天投喂添加复方中草药的饲料和全价基础饲料,连续投喂30 d。停饲24 h后,采集试验鱼血液,离心取血清测定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试验鱼临床表现无异常,与对照组相比,复方A、B组闪光鲟增重率显著升高(P0.05),复方D组肝体比显著升高(P0.05);复方A组总蛋白含量增加较显著(P0.05),复方A、C、D组白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复方B、D组能显著降低血清中尿酸含量,复方D组能显著提高葡萄糖含量,复方C组能显著降低尿素氮含量(P0.05);复方B组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乳酸脱氢酶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复方B、C、D组总胆红素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对闪光鲟机体内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初步筛选出了对闪光鲟生长和生化指标有促进作用的复方中草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毒理实验, 研究了盐度、碱度以及盐碱交互作用对大鳞鲃(Barbus capito)血清渗透压、血清离子(Na+K+Cl-、尿素氮)浓度和鳃丝Na+/K+ -ATP酶活力的影响。单因子实验中, 随着含盐水平(8 g/L10 g/L12 g/L14 g/L)的增大, 大鳞鲃血清渗透压和血清离子(Na+K+Cl-)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 鳃丝Na+/K+-ATP酶活力先升高后降低, 受体内外渗透压差的影响最显著(P<0.05)。碱度的增大(19.05 mmol/L30.20 mmol/L47.86 mmol/L75.86 mmol/L)能引起血清K+和尿素氮浓度显著升高(P<0.05), 但对血清渗透压和鳃丝ATP酶活力无显著影响。在双因子实验中, 盐碱交互升高会引起渗透压和血清离子(Na+Cl-、尿素氮)显著升高(P<0.0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盐度、碱度及交互作用均对渗透压有显著影响, 影响作用最大的是盐度, 其次是碱度, 交互作用最小。鳃丝Na+/K+-ATP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最高值出现在盐度10 g/L、碱度30.20 mmol/L的正交试验组。从实验结果可得出, 大鳞鲃在盐度12g/L以下的水体中能生存, 在盐碱共存的环境下, 能耐受的上限为盐度10 g/L、碱度30.20 mmol。本研究旨在掌握大鳞鲃的生存盐碱度范围, 以期为该物种的增养殖生产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将体质量(24.55±1.04)g的施氏鲟、达氏鳇及其正反杂交种幼鱼放养在循环水系统中,水温控制在15、18、21、24、27℃和30℃下,常规饲养60d,比较其生长、存活、变异系数和肥满度,以探讨4种鲟鱼幼鱼的最适生长温度。试验结果表明,4种鲟鱼在21~24℃时,生长性能、存活率和肥满度较高;然而,高温和低温对4种鲟鱼的生长、存活和肥满度都产生负影响。在最适温度下,4种鲟鱼体质量增加速度由高至低为达氏鳇施氏鲟(♀)×达氏鳇(♂)达氏鳇(♀)×施氏鲟(♂)施氏鲟。以特定生长率为指标,估算出4种鲟鱼的最适生长水温区间分别为18.67~28.00℃、21.51~31.32℃、21.21~29.64℃和17.81~27.00℃。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室内毒理实验,研究了盐度、碱度以及盐碱交互作用对大鳞9E(Barbus capito)血清渗透压、血清离子(Na~+,K~+,CI~-、尿素氮)浓度和鳃丝Na~+/K~+ -ATP酶活力的影响.单因子实验中,随着含盐水平(8 g/L,10g/L、12g/L,14 g/L)的增大,大鳞鳃血清渗透压和血清离子(Na~+,K~+,Cl~-)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鳃丝Na~+/K~+-ATP酶活力先升高后降低,受体内外渗透压差的影响最显著(P<0.05).碱度的增大(19.05 mmol/L,30.20 mmol/L,47.86mmol/L,75.86 mmol/L)能引起血清K~+和尿素氮浓度显著升高(P<0.05),但对血清渗透压和鳃丝ATP酶活力无显著影响.在双因子实验中,盐碱交互升高会引起渗透压和血清离子(Na~+,CI~-、尿素氮)显著升高(P<0.0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盐度、碱度及交互作用均对渗透压有显著影响,影响作用最大的是盐度,其次是碱度,交互作用最小.鳃丝Na~+/K~+-ATP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最高值出现在盐度10 g/L、碱度30.20 mmol/L的正交试验组.从实验结果可得出,大鳞鳃在盐度12g/L以下的水体中能生存,在盐碱共存的环境下,能耐受的上限为盐度10 g/L、碱度30.20mmol.本研究旨在掌握大鳞鳃的生存盐碱度范围,以期为该物种的增养殖生产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电子控温循环水系统中,研究不同水温(15℃、18℃、21℃、24℃和27℃)对56日龄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小体鲟A.ruthenus和西伯利亚鲟A.baerii幼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4℃组施氏鲟幼鱼的体长特定生长率(SGRL)显著高于其它温度组(P<0.05),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W)差异不显著(P>0.05);在18~27℃范围内,体长绝对增长率(AGRL)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显著高于15℃组(P<0.05)。18~24℃组的体质量绝对增长率(AGRW)显著高于15℃和27℃组(P<0.05)。在18~24℃范围内,施氏鲟幼鱼的体长相对增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显著高于15℃和27℃组(P<0.05),最适生长温度为24℃。18℃组小体鲟幼鱼的SGRL显著高于其他温度(P<0.05),SGRW则差异不显著(P>0.05)。在15~27℃温度范围内,小体鲟幼鱼的AGRW升高后降低,其中18℃和24℃的SGRW分别为0.61g/d和0.64g/d,显著高于其他组。15℃组AGRL最低(1.6mm/d),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小体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范围为18~24℃,最适生长温度为18℃。在15~27℃范围内,21℃组西伯利亚鲟幼鱼的SGRL、AGRL和体长相对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但27℃组存活率最低。西伯利亚鲟幼鱼的最适生长范围为15~24℃,最适生长水温为21℃。不同温度下,3种鲟幼鱼的肥满度变化不同,施氏鲟幼鱼的生长类型为强异速度生长,不同于小体鲟幼鱼与西伯利亚鲟幼鱼。在15~27℃范围内,3种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温度不同,在早期生长培育时应选用不同的培育温度。  相似文献   
19.
20.
介绍了江西省森林资源清查体系及第九次清查工作特点和主要结果,并以多期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为基础,分析了近20年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为策应江西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加强全省森林资源保护与森林质量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