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3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采用形态学和多变量形态度量方法,对养殖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及其杂交种(大杂交)(达氏鳇(♀)×施氏鲟(♂))的形态差异和判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养殖施氏鲟、达氏鳇及大杂交头部形态差异明显,口唇形状、吻须形状及长度、鳃盖膜形态差异显著。在7项可数性状中,大杂交胸鳍、侧骨板、腹骨板和鳃耙数偏母本性状(HI>55),臀鳍条数明显地偏父本性状(HI<55),背骨板数偏离双亲性状,背鳍条数为中间性状。可数性状的平均杂交指数为74.97,总体上偏向于母本。可数性状中鳃耙数可作为判断三者所属的指标;(2)单因子方差分析显示,大杂交与施氏鲟有5个比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达氏鳇有4个比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3)聚类分析表明,大杂交与达氏鳇在外观形态上更为近似,二者聚在一枝,然后与施氏鲟聚集;(4)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41.429%、37.809%、7.869%和5.790%,累积贡献率为92.896%,主成分分散图表明大杂交在形态差异上独立于施氏鲟和达氏鳇;(5)采用逐步判别分析获得5个比例性状构建了区分上述三个种的判别函数,判别函数预测分类总体准确率达96.67%,其中对大杂交的判断准确率达100%。研究认为,杂交鲟在形态上较接近于其母本达氏鳇,但可以通过形态判别分析将大杂交与母本达氏鳇和父本施氏鲟进行区分判别。  相似文献   
52.
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体质量20~40g的野生大鳞鱼巴(Barbus capito)鱼种,经5年人工培育性腺已发育成熟,2008年5月筛选8尾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催产药物LHRH-A2、HCG和DOM可促使亲鱼产卵和排精,催产的尾雌鱼中有3尾成功产卵,获得受精卵4.8万粒,孵出鱼苗3万尾,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75%,72.3%67.1%。水温20~23℃时,从受精卵到孵出鱼苗需要约70 h,到仔鱼上浮开口需要约6 d。在哈尔滨地区池塘人工培育大鳞鱼巴鱼苗,1龄鱼体质量可达(40.06±1.19)g,体长(14.34±0.15)cm。  相似文献   
53.
‘镇稻88’和‘徐稻3号’苗期蛋白质表达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阐明高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抗病性的分子机理,以江苏省高抗条纹叶枯病粳稻品种‘镇稻88’和‘徐稻3号’为研究材料,应用双向电泳联用质谱技术对2种水稻苗期蛋白质表达谱的特点及差异进行比较,并对差异蛋白进行了鉴定以及分析归类。结果表明:2个水稻品种的蛋白图谱上均检测到大约1000个蛋白点,这些蛋白点主要分布在等电点为4~7,分子量为10~100 kDa的范围内。用ImageMaster 2D Platinum软件分析后发现,2个水稻品种间共存在7个差异蛋白点,在‘徐稻3号’中表现为下调表达。质谱分析共鉴定出6种蛋白,这些蛋白包括能量相关蛋白、代谢相关蛋白、防御相关蛋白和未知功能蛋白。  相似文献   
54.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和生态旅游承载力理论,对南矶湿地的旅游承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矶湿地旅游生态承载力盈余较大,生态旅游发展空间较为充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南矶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途径,湿地生态旅游与湿地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为南矶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本文研究人工养殖条件下雌达氏鳇Huso dauricus的生长、性腺发育以及性激素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雌达氏鳇体质量和体长显著增加(P<0.05),体质量与体长关系式为:W=8E-0.7L3.46,(R=0.99)。不同年龄雌鱼的肥满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达氏鳇血清雌二醇(17β-E2)和睾酮(T)水平随雌鱼年龄的增加而升高,9龄雌鱼血清的17β-E2和T水平显著高于2~8龄雌鱼,分别为36594.4pg·m L-1和77.97ng·m L-1(P<0.05)。2~9龄达氏鳇血清的E2/T比值的变动范围为0.283~0.469,而6龄雄达氏鳇血清的17β-E2/T比值则为0.014。其中,6龄雄性达氏鳇血清的T水平显著高于2~7龄雌鱼(P<0.05),而与8龄雌鱼血清的T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2~3龄达氏鳇的性腺已发育至第Ⅰ期,其中4~5龄雌鱼的卵巢以第Ⅱ期时项的卵母细胞为主,而6~7龄的卵巢以Ⅲ时项的卵母细胞为主,8~9龄达氏鳇的卵巢以Ⅲ期末的卵母细胞为主。  相似文献   
56.
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大杂交鲟A.schrencki i(♂)×Huso dauricus(♀)及西伯利亚鲟A.baeri成熟卵子及体腔液的酶、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施氏鲟与大杂交鲟的卵径显著大于西伯利亚鲟(P<0.05)。吸水后大杂交鲟的卵径显著大于施氏鲟和西伯利亚鲟(P<0.05)。大杂交鲟卵中谷草转氨酶(GOT,2.83U·g-1)、酸性磷酸酶(ACP,0.69 U·g-1)和碱性磷酸酶(AKP,0.81 U·mg-1)含量最高,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西伯利亚鲟卵内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力显著升高(P<0.05)。3种鲟鱼卵与体腔液中蛋白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组成差异显著。大杂交鲟体腔液内的ACP活力显著高于施氏鲟体腔液内的ACP活力(P<0.05)。西伯利亚鲟(0.51±0.16μmol·g-1)卵内的Fe含量显著高于施氏鲟(0.35μmol·g-1)和大杂交鲟(0.42±0.12μmol·g-1),而体腔液内均未检测到Fe和Zn,但体腔液中Vc(4.00±2.44μg·L-1)含量显著低于大杂交鲟(5.58±1.53μg·L-1)和施氏鲟(5.47±2.32μg·L-1)(P<0.05)。3种鲟鱼卵及体腔液内的酶、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组成相同,但SDH和ACP活力、Fe和Vc含量存在组织和种间差异,在亲鱼培育时应区别培育。  相似文献   
57.
 【目的】BmNPV包埋型病毒ODV(occlusion-derived virus)粒子在BmNPV感染家蚕初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包含了病毒感染初期所必须的蛋白质,解析其蛋白组成有利于进一步理解病毒和宿主关系,同时也为了进一步了解BmNPV的生活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二维电泳对ODV病毒蛋白进行分离,采用考马斯亮兰G-250染色,经质谱鉴定。【结果】共获得70个蛋白点,大部分集中在等电点5~9之间,约占蛋白点总数的61%。其中59个蛋白点适合质谱分析, 数据库检索出20种蛋白,其中13种与AcMNPV中鉴定一致,而另7种蛋白是BmNPV中新鉴定出来的。此外,在二维电泳图谱上显示GP41蛋白点有21个,VP39蛋白点有9个。【结论】超速离心结合PCR技术提取ODV蛋白方法可行;二维电泳和质谱联用技术是一种研究病毒蛋白质组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8.
在水温22-24℃下和90 cm×60 cm×30 cm的水族箱中,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体重12.2±0.7 g杂交鲟(Acipenser baeri♂×A.schrenkii♀)幼鱼对富氯、氯胺T、聚维酮碘、二氧化氯、福尔马林、盐酸土霉素、氯化钠等7种常用水产消毒药物的敏感度。结果显示:杂交鲟幼鱼对药物的敏感度依次为富氯〉氯胺T〉聚维酮碘〉二氧化氯〉福尔马林〉盐酸土霉素〉氯化钠,安全浓度依次为0.21 mg/L、2.59 mg/L、3.88mg/L、6.35 mg/L、9.86 mg/L、143.45 mg/L、2396.03 mg/L;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福尔马林和氯化钠是杂交鲟幼鱼较好的消毒药物;杂交鲟对富氯和盐酸土霉素具有特殊的敏感性,其药浴浓度低于常规养殖鱼类;氯胺T的毒性与水体pH值密切相关,药浴鲟鱼时须注意水环境的酸碱度。  相似文献   
59.
家蚕抗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我国家蚕种质资源中发现的高抗NPV的材料NB和敏感材料306,组配近等基因系。采用RAPD技术获得分子标记,将标记转换成SCAR(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标记,利用SCAR标记开展了家蚕抗NPV新品种辅助育种选择,获得了家蚕抗NPV新品种。  相似文献   
60.
深水油气井和注蒸汽热采井井筒热流体含有的大量热量会向周围散失,导致发生井筒结蜡、套管损坏、环空带压等不利现象,必须对井筒进行隔热。详细对比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现场应用的井筒隔热方式,主要有环空气体隔热、环空伴注 N2隔热、蒸汽腔非凝析气隔热、VIC隔热、VIT隔热以及隔热封隔液隔热等几种方式。研究发现,SAGP对稠油的开发具有广阔的研究和试验前景;VIC隔热能够提高生产时率,对特超稠油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并有望在地热井、深水井隔热方面得到应用;水基隔热封隔液既具有高效隔热效果,又能保护海洋环境,在国内深水油气田中可以试用。最后指出国内油田应该对SAGP、VIC及水基隔热封隔液进行更多现场试验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