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86篇
综合类   10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核示踪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核示踪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土壤侵蚀研究,使土壤侵蚀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且使精确地监测泥沙来源成为可能。该评述了近年发展较快的^137Cs稀土元素^210Pb示踪法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62.
不同下垫面径流小区次降雨侵蚀特征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延安市燕沟流域试验区布设了裸地、荒草地和灌木地3个坡面径流小区,对次降雨雨量、历时、径流深、产沙量、入渗率等数据进行了定位观测,并运用SAS软件对不同下垫面径流小区次降雨的侵蚀特征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降雨强度如何变化,3个小区的径流量、产沙量均呈依次降低趋势:灌木地<荒草地<裸地;而入渗率呈依次增大趋势:灌木地>荒草地>裸地。其径流量与降雨量之间存在着很好的相关关系;产沙量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其中裸地产沙量增大最为显著;入渗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大有增加趋向,但雨强增大时,入渗率表现为降低趋势;产沙量与径流量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928 4,荒草地小区产沙量与径流量的关系可用二次函数很好地描述。  相似文献   
63.
黄土丘陵沟壑区林草植被恢复的减沙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抗冲性和崩解速率特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抗冲性指标和崩解速率在数值上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表明其抵抗侵蚀能力减弱.不同利用类型0-10 cm表层土壤抗冲性和崩解速率强弱关系均为:灌木林>草地>乔木林>果园>农地,而在20-30 cm土层及40-50 cm土层有所变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崩解速率和土壤抗冲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直线递增关系,灌木林地土壤崩解性能随抗冲性变化速率较快,直线斜率达到0.352,而农地的崩解性能随抗冲性变化起伏最小,直线斜率为0.014 5,草地、乔木林地和果园位于两者之间.其中,乔木林地与草地二者直线斜率差异不大,在相同取样深度上具有相同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4.
137Cs示踪农耕地侵蚀速率模型精确度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在 6个农耕地径流小区的网格点采样 ,经过和经验水蚀模型的比较 ,验证了在 5 0m坡长范围内张信宝、周维芝、杨浩和Walling利用13 7Cs示踪所建立的模型的精确度 ,表明四种模型除了对 1 0m坡长、缓坡度的小区的计算值误差较大外 ,对其他坡长、坡度小区的计算值都比较精确 ,误差小于 1 0 %。相对而言 ,在四种模型中 ,Walling模型的精确度更高些 ,但是 ,张信宝的模型计算更简便 ;在实际应用中 ,如果需要结果更接近实际值 ,可以利用Walling的模型 ;如果在保证精确度的前提下 ,利用张信宝的模型则更简洁 ,快速。另外对Walling改进模型中的新沉降的13 7Cs在混入耕作层之前的侵蚀损失率参数Γ和坡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 :Y =0 0 1 0 9X1 0 0 72 。  相似文献   
65.
应用137Cs研究小流域泥沙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6.
黄土高原中部丘陵区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作为黄土高原中部丘陵区中尺度生态农业建设综合研究的组成部分,以燕沟流域为试验示范基地,在综合治理的同时,优化调整农林牧结构,进行规模化经营与示范;重点研究了高效农业型、农果复合型,林牧型等不同类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67.
燕儿沟流域泥沙监测初报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对燕儿沟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水文泥沙监测资料作一通报,并以获得的泥沙资料为基础,对燕儿沟流域的治理减沙及泥沙来源情况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燕儿沟流域年输沙量有明显的递减趋势并提出了目前监测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为专题组工作顺利进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8.
通过室内盆栽及小区试验,采用先进的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分析测试了小麦,黄豆,谷子,玉米等黄土高原主要农作物对稀土元素的吸收及其在植株不同生长期各种部位的分布情况。全套数据为黄土高原稀土农用提供了基础资料,以期获得稀土元素对作物影响作用的重要信息,为稀土在黄土高原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9.
典型黑土直型坡耕地土壤侵蚀强度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禹  杨明义  刘普灵 《核农学报》2010,24(1):98-103
土壤侵蚀导致东北黑土坡耕地土地质量严重退化,研究东北黑土区典型坡耕地的土壤侵蚀规律,对控制坡耕地的水土流失以及深化土壤侵蚀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采集开垦近100年的黑土直型坡耕地的土壤样品,利用137Cs示踪技术,结合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长坡长直型坡耕地50多年来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变化规律,结果显示4个断面顺坡方向上的坡面侵蚀强度均存在着坡长为142m的强弱交替变化的波动周期,这反映了长坡长直型坡土壤在长期的降雨侵蚀过程中,泥沙沿坡面输移的强弱交替变化。通过对4个断面的侵蚀速率的数学拟合发现,用正弦函数的和拟合的结果最好,R2均在0.96以上,进一步说明了直型坡面侵蚀随坡长变化的波动性规律。所研究的断面控制面积内平均侵蚀速率为3054 t.km-2.a-1。  相似文献   
70.
REE示踪坡面侵蚀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观测年度气候条件下,坡面产流初始阶段片蚀是坡面侵蚀的主要方式,试验期间的三次降雨片蚀分别占坡面总侵蚀量的71%、48%、49%,表明坡面侵蚀处于片蚀-细沟侵蚀演变的初期阶段;同时随着降雨的进行,细沟侵蚀量在不断增大,表明坡面由片蚀为主逐渐过渡到片蚀向细沟侵蚀转变的阶段。对次降雨条件下坡面不同部位的侵蚀泥沙来源研究表明:无论片蚀绝对量如何变化,坡面表层上段的相对侵蚀量始终不大于10%,表明坡面片蚀的来源主要集中在坡面下部;降雨结束后对不同坡段的细沟相对侵蚀量比较分析后发现,不同坡段的相对侵蚀量结果分别为:距坡脚0~1米坡段16%;2~4米坡段6%;5~9米坡段3%,三段的侵蚀量之比约为5∶2∶1,表明细沟侵蚀的主要来源集中在距坡脚4米段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