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86篇
综合类   10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黄土高原土壤元素含量地域分异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趋势面分析法,对黄土高原土壤中39个元素含量的区域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土壤中的大多数元素含量和黄土母质接近,且具有粒度相关型的地域分异规律。土壤发生过程和生物气候环境是影响土壤元素含量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元素的地域分布为黄土高原的风成学说提供了土壤地球化学方面的佐证。  相似文献   
92.
指纹识别技术作为一种较新的研究泥沙来源的方法,在泥沙来源研究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复合指纹识别技术定量研究泥沙来源在模型和应用方面已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本文阐述了传统研究泥沙来源的方法,总结了单因子指纹识别技术以及复合指纹识别技术在泥沙来源研究中的应用原理与进展,并对复合指纹识别技术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3.
137Cs 示踪技术背景值研究进展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志强  杨明义  刘普灵  田均良 《核农学报》2008,22(6):913-917,922
利用环境核素137Cs示踪技术研究土壤侵蚀被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所采用,而背景值的确定是利用该技术研究土壤侵蚀的前提和根本,直接关系到侵蚀速率计算的准确与否。本文从137Cs背景值采样点的选取方式,137Cs全球空间分布预报模型以及影响137Cs沉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性综述,对137Cs背景值研究应注意的问题和今后研究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4.
坡面土壤侵蚀垂直分布定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野外侵蚀小区实验,进一步证明了稀土元素示踪法在土壤侵蚀垂直分布研究中的可应用性。在一个侵蚀小区上,实验揭示出产沙强度随坡长存在三种变化模式,增长型,增长--递减型和波动型,其形成机理可能与径流过程有关。利用稀土元素在坡面的再分布,初步建立了估算坡面沟蚀率的关系式。稀土元素点穴施放法尚存在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5.
燕沟流域退耕还林后在粮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新形势下,粮食生产减地不减产并取得增产增效的效果.总结其经验,认识到在黄土高原中部丘陵区,要实现粮食安全生产,应该采取建设确保人均0.14~0.20 hm2基本农田,调整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建立与水资源状况相适应的抗逆应变型种植制度,选择和推广耐旱与丰产性能良好的旱肥型优良品种和增加化肥和有机肥投入等措施.  相似文献   
96.
坡面侵蚀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过程的REE示踪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利用REE示踪技术 ,初步探讨了野外全坡长小区在次降雨过程中 ,坡面侵蚀时空分布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 :利用REE示踪法不仅可以准确地测定坡面不同地形部位的相对侵蚀量 ,还可通过对侵蚀过程样的分析 ,较为客观揭示降雨侵蚀过程中坡面各部位相对侵蚀量的时空变化趋势。坡面各部位相对侵蚀量随时间的变化可能存在三种模式 ,增长递减型、递增型和波动型。其最大侵蚀部位主要集中在坡面中段 ,并随降雨的持续 ,存在向坡面下部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97.
干旱条件下稀土元素在谷子体内的分布与它的吸收部位有关,根部吸收的元素主要残留在根部;叶部吸收的元素主要残留在叶部,根部和叶部的稀土元素含量高于茎和籽实,籽实中残留的稀土元素含量低于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98.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入渗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延安燕沟试验区建立不同下垫面(草地、刈割草地、翻耕草地、灌木地、刈割灌木地、翻耕灌木地)小区,分析了30场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入渗资料,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地平均入渗率是刈割地的1.2倍,是翻耕地的2.0倍;在地表坡度7°,草灌地土壤容重分别为1.27和0.99 g/cm3条件下,坡面平均入渗率与降雨强度具有极显著的抛物线函数关系.草地、刈割草地、灌木地、刈割灌木地雨强分别达到1.62,2.21,2.49和1.71 mm/mim时,平均入渗率具有最大值,分别为1. 17,0.97,1.67和1.51 mm/min;但翻耕草地、翻耕灌木地与此相反,雨强分别达到1.36和1.68 mm/min时,平均入渗率具有最小值,分别为0.379和0.382 mm/min;Horton入渗公式能较好地模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降雨的入渗过程.  相似文献   
99.
坡面侵蚀垂直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过程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稀土元素示踪法对坡面侵蚀垂直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坡面侵蚀垂直分布特征在次降雨过程呈动态变化趋势,尽管在产流过程中相对侵蚀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比值差异很大,这主要取决于坡面径流的强度。此外,次降雨侵蚀产沙的垂直分布特征与侵蚀过程中产沙的分布特征差异亦很大,建议应加强侵蚀产沙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0.
本工作用仪器中子活化法(INAA)测定了陕西新集近40米厚的黄土剖面中5个埋藏古土壤层的10个稀土元素。结果表明,其20个不同层次的土样中稀土总含量在157—231.68ppm之间,平均为199ppm,接近北美页岩。各层土壤稀土含量有差别,可能是碳酸钙在各层中起着稀释剂作用的缘故。消除它的影响后,各层稀土含量很接近。黄土系陆相沉积类型,富含Ce族元素,各层甲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很相似,没有显著的分馏异常现象,反映了黄土在来源区和堆积区的漫长岁月里处于相似的弱碱性界质和较干燥通气良好的条件下,淋溶不太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