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8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20篇
  5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49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尽管当前花卉市场有些疲软,而且也难以预测未来的花卉需求,但从中长期来看,西欧花卉销售还是有望缓慢增长的。从经济学和人口统计学角度来观察,在其他方面增长的驱动下,荷兰合作银行认为:一直到2018年,欧洲花卉销售会以每年2%~4%的速度增长。在欧洲,不同国家消费者对切花和盆栽植物的消费观念存在着很大差异(见图1)。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明确白粉病胁迫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规律,构建白粉病胁迫下小麦光合生产的模拟模型。【方法】以小麦为试验材料,分别于拔节期和孕穗期进行不同接种程度的小麦白粉病试验,明确白粉病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小麦白粉病严重度预测模型,量化白粉病对小麦的生理影响;基于单叶净光合速率(Pn)和叶面积指数(LAI),实现小麦白粉病严重度预测模型与作物生长模型(WheatGrow)的耦合。【结果】白粉病胁迫下,小麦单叶Pn和LAI均呈现下降趋势,与对照(CK)相比分别平均下降18.81%和23.41%,且与初始接种程度相比,发病时期对小麦Pn和LAI的影响更为严重;小麦白粉病田间病情发展具有明显的平缓期、指数爆发期和稳定期,总的来说各处理下小麦白粉病流行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符合Logistic函数,基于白粉病胁迫对小麦影响的拟合结果,构建小麦白粉病病害胁迫因子,用以反映白粉病对小麦生理指标影响的胁迫效应;基于WheatGrow模型的光合生产子模型,结合小麦白粉病病害胁迫因子,提出模拟白粉病对小麦叶片Pn  相似文献   
103.
在社会发展新时期,为了促使生态环境长远可持续发展,节约更多能源,全面发展新能源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沼气在农村地区全面推广与普及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促进新农村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燃料,促进资源循环再利用。该文首先对农村沼气使用用途进行概述,结合农村沼气能源利用现状探究农村沼气在能源及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应对对策,旨在保护环境,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发展沼气提高农民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4.
茶白星病不同病情等级下叶际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功能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白星病是一种多年来严重为害高海拔茶园的叶部病害,为了突破该病害生物防控的技术瓶颈,明确不同茶白星病病情等级下叶际细菌群落具有重要意义。运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比较分析3个不同发病等级的茶白星病叶片(BCK、B2和B4)中细菌群落组成,结果发现:在门水平上,3个病情等级下优势门均为Acidobacteria (酸杆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和Firmicutes(厚壁菌门),其中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占总数的73.53%~90.25%。相对丰度多样性与茶白星病的发病病情等级呈正相关的为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和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在属水平上,随着病情等级升高,叶际细菌群落整体OTUs、差异OTUs及其多样性均上升。优势属Methylobacterium(甲醇杆菌属)与Hymenobacter(膜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病情等级呈正相关,而Ralstonia(雷氏菌属)与Stenotrophomonas(寡养单胞菌)则相反,表明茶白星病菌与叶际细菌存在协同作用,细菌群落在3个不同病情等级下存在差异,为进一步研究茶叶叶际微生态防控茶白星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原丙间灌区采用的是渠道灌溉,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故在2015年开始建设节水灌溉设施,原有的水价已不适用,需重新制定。主要从影响水价的自然因素和工程因素出发,建立水价的数学模型,分别确定可供参考的成本水价1.23元/m~3和运行水价0.99元/m~3,并进行了农业用水户对水价承受能力的分析,确定该水价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6.
对一种引起茶叶褐斑病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采用组织分离法、形态学观察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茶叶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在PDA生长7 d后的菌落直径为6.0~6.5 cm,分生孢子呈砖格状,具有6~10个分格,黄褐色,大小(27~34)μm×(10~15)μm。根据上述特征,初步鉴定此病原菌为格孢腔菌属真菌(Pleospora camelliae Dippen)。本研究发现Pleospora camelliae Dippen引起茶叶斑病属于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7.
试验以白菜为试材,研究了菌肥、沼肥与化肥单独施用下对作物生长影响及经济对比分析。综合不同的指标做出合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施用沼肥对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影响效果最好,一轮耕种后种植白菜的土壤中全氮含量为765 mg·kg~(-1),速效磷含量为5.98 mg·kg~(-1),速效钾含量为138.95 mg·kg~(-1);浇沼肥作物品质最优,总糖含量占4.7%,比浇水提高了159.16%,VC含量85.25 mg·kg~(-1),比浇水提高了23.68%;相对于无肥、化肥、菌肥,施用沼肥经济效益最高。菌肥对白菜品质影响较好,总糖含量占4.15%比浇水的提高了128.97%,VC含量73.59 mg·kg~(-1)比浇水提高了11.98%;对土壤的肥力提升效果趋势优于浇化肥的,经济效益较低,不适合单独施用。综上,对化肥、菌肥、沼肥对作物生长影响进行经济对比分析得出沼肥优于菌肥优于化肥。  相似文献   
108.
以中芝1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荧光显微镜和石蜡切片法研究芝麻花粉在柱头上附着、萌发、伸长及在花柱内生长全过程。于授粉后不同时间段连续取样固定,并进行显微观察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在芝麻柱头上,授粉后5min基本无花粉萌发,10min有极少量花粉萌发,30min大量花粉开始萌发,并长出花粉管。花粉管具明显的绿色荧光,进入羽毛状柱头后继续生长于花柱基部至子房顶部的引导组织内。授粉后2h,生长最快的花粉管已经到达花柱基部,花粉管的平均生长速度约为3.0 mm/h。授粉后4h,大量花粉管进入子房。即使在授粉后24h,仍有部分花粉在萌发和生长中。  相似文献   
109.
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种间杂交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芝麻栽培种‘中芝14’(2n=26)为母本,分别与野生种‘刚果野芝麻’(2n=64)和‘野芝1号’(2n=64)进行正反交,结果表明:栽培种与野生种杂交均可得种子,其中‘中芝14’与‘刚果野芝麻’正交结籽率为2.16%,平均每蒴粒数为0.85粒,反交结籽率为95.14%,平均每蒴粒数为2.16粒;‘中芝14’与‘野芝1号’正交结籽率为8.21%,平均每蒴粒数0.51粒,反交结籽率为0.79%,平均每蒴粒数5.43粒。将杂种F1植株与亲本比较发现,F1植株的形态偏向于母本。因此,通过人工杂交的方法难以得到真正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110.
芝麻SSR检测体系的优化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建立一套适用于芝麻SSR标记检测的技术体系,以5个芝麻新品种为试验材料,选用35对SSR引物,从反应体系、反应程序、电泳、银染4个环节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反应总体积为10 μL,优化后的基本成分及用量分别为25 mmol/L Mg2+ 1.2 μL,10 mmol/L dNTPs 0.3 μL,5 U/μL Taq酶0.3 μL,50 ng/μL Primer 0.9 μL,10×Buffer 0.7 μL,25 ng/μL DNA模板2.5 μL,ddH2O 4.1 μL。反应程序为:94℃ 3 min;94℃ 1 min,60℃ 30 s,72℃ 45 s,10个循环;94℃ 30 s,57℃ 30 s,72℃ 45 s,30个循环;72℃ 5 min。PCR产物用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快速染色检测效果良好。筛选出多态性较强的SSR引物24对,用这些引物对20个品种进行扩增,初步分析了SSR标记应用于芝麻DNA指纹分析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