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60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58篇
  80篇
综合类   157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109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6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生态资产是能够为人类带来效益和提供服务的生态系统,评估生态资产变化可以从客观上了解生态保护效果。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区的湟水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敏感,人类活动强度大,是21世纪以来生态保护政策与工程实施的重点区域。本文通过核算湟水流域生态资产的存量与流量,全面分析流域生态资产特征及其变化,以探究生态保护效益。结果表明:(1)2020年湟水流域生态资产综合指数为30.98,高于青海省平均水平,生态资产流量价值为1.07×1011元;2000—2020年生态资产质量整体提升,流量价值增益343.11%。(2)社会经济因素对生态资产增益影响力大。(3)流域内生态资产稳步提升,生态保护修复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生态资产空间分异显著,局地生态保护压力依然很大。该研究对掌握湟水流域生态状况、指导生态资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2.
保险公司的盈余为跳跃扩散过程,保险人投资于债券和股票,且股票的价格服从跳跃扩散过程的最优投资组合。在均值-方差准则下通过随机最优控制方法,建立并求解保险资金投资模型的HJB方程,获得了保险资金最优投资模型和有效边界的闭式解,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投资于风险证券的资金量与初始资本金并不是简单的正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593.
[目的] 分析沙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及其发展趋势,揭示目前沙产业的研究态势,为未来沙产业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方法] 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1984-2021年沙产业领域的文献作为数据源绘制科学知识图谱。 [结果] ①沙产业研究经历了由缓慢增长到快速增长的发展过程。 ②沙产业的主要研究力量为中国、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 ③沙产业发文机构间的合作较为紧密,科研交流互动频繁,形成了几个相对稳定的合作类团,其研究者也较多,但研究人员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比较宽泛,目前尚未形成固定的研究主题和研究范式。 ④研究热点主要从“修复与平衡”视角出发,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框架,完善生态系统服务,发展生态工程,建立沙漠公园,开展工厂化养殖等多种途径来践行沙漠治理与开发。 [结论]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沙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需在理论探析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多元化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594.
农药喷施过程中雾滴沉积分布与脱靶飘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农药通过空气运输并沉积到靶标植物表面(叶片或其它部位)、地面(土壤表层)以及大气(随风飘移)等不同部分的沉积进行研究。以苦苣菜、棉花和稗草作为靶标植物,取其不同生长阶段(总叶面积分别为15、135、300 cm~2)作为研究对象。在开路式风洞喷施加有荧光示踪剂喷雾介质,通过清洗并分析植物叶片、地面上放置的聚酯薄膜卡和风洞中悬挂的聚乙烯线测定荧光剂含量,分析不同体积中径、喷雾角、雾滴速度、流量、喷头高度、风速、植物类型、生长阶段等因素时的农药雾化后的分配过程,定量测试不同参数对农药在植物、地面和大气中的沉积比例分配的影响。建立了基于跨帧技术的粒子图像测速系统来增加测速范围,包括激光成像系统、脉冲发生器和分析软件。结果表明,喷雾角、雾滴速度、流量、植物类型等参数对植物、地面和大气等不同部分农药分配比例的影响不大,而雾滴粒径、喷头高度、风速、植物生长阶段对植物、地面和大气等不同部分农药分配比例的影响显著。当雾滴粒径由445μm减小到181μm时,地面上的沉积比例由82.7%减少到57.7%,空气中飘移部分的比例由30%减少到0.8%。当喷雾高度为40~60 cm、风速2~4 m/s时,农药在植物上的沉积比例都达到13.4%以上。因此,喷施农药时,应尽量使喷雾高度为40~60 cm,风速小于4 m/s,并根据防治目标、附近环境确定雾滴粒径。当喷施土壤活性除草剂等农药时,应选择产生较大的雾滴粒径,以增加在地面(土壤)上的沉积比例;而对于防治飞行类害虫,农药在空气中飘移部分的比例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所以较小的雾滴更加有效。靶标植物本身的特性也会影响农药的有效沉积效率,植物的生长阶段越靠后,叶面积越大,农药在植物上的沉积比例越高,在地面上沉积部分的比例越低,喷施除草剂时,尽量减少药剂在单子叶作物叶片上的沉积,增加在双子叶靶标杂草上的沉积量。选择不同的参数,将导致植物上的药剂有效沉积明显不同,也会引起农药流失部分的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95.
作为陆地森林生态系统骨架的树木长期遭受有害生物胁迫,危害林木正常生长,甚至造成林木死亡,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为了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靶标及灾害区域的快速、准确检测和监测,需要识别获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靶标对象的特征。本研究首先重点围绕生物胁迫之植物病害、植物虫害、鼠(兔)危害、有害植物等直接靶标及其危害的间接靶标的主要特征分析,综述国内外采用不同途径检测和识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靶标的技术和装备研究概况。然后建议组织跨学科力量,探索研究基于植物胁迫预警靶标识别、传感网络协同防御控制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靶标识别技术及综合防治智能化系统。展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靶标识别被动传感技术和主动传感技术的未来发展,提出根据植物在生物胁迫下的物理化学特征表现开展机器视觉、气敏、力敏、热敏、声敏等防治靶标的被动传感技术研究,利用激光雷达扫描、光声效应主动引诱以及电子昆虫和气味主动引诱等主动传感技术,以解决被动传感难以识别特定有害生物靶标的问题,以及研发设计生物、磁敏、湿敏、热敏等新型传感器和研究超声波、LiDAR、辐射、卫星图像等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靶标的识别精度。最后围绕植物根系、野生哺乳...  相似文献   
596.
以油用牡丹‘凤丹’Paeonia suffruticosa ‘Fengdan’为研究对象,通过避雨和限根二种栽培模式,研究其对籽粒含油率和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条件下‘凤丹’籽粒含油率在28.60%~29.96%之间,避雨和限根栽培都有增加‘凤丹’籽粒含油率的趋势;避雨和限根栽培都能明显提高‘凤丹’籽油的品质,不仅能增加‘凤丹’籽油中的亚麻酸含量,还能增加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等重要氨基酸的相对含量,以及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镁的含量。综合试验结果发现,避雨栽培的整体效果优于限根栽培,在避雨处理中,以开花期避雨栽培(BY1-2)效果最佳;而在限根栽培处理中,以穴式限根栽培(XG1-3)效果最佳。相关性分析表明,‘凤丹’籽粒的含油率与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籽油中的锌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籽油中的亚麻酸含量与油酸、亚油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为优质油用牡丹的选育和栽培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