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2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31.
高粱杂交种产量及其重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2002~2004年3年来参加国家高粱区试春播晚熟组的高粱杂交组合在各承试点的产量及有关性状的调查数据,综合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对高粱杂交种的产量及其重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和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细致和全面的比较分析和评价。通过这些比较和分析,总结出了高产杂交种所应具备的特征特性,为今后高粱的育种、栽培、推广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2.
卢峰  吕香玲 《杂粮作物》2006,26(2):68-70
生物技术已经影响到人类生存的各个领域,在农业上,为了尽快获得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育种家将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密切结合,进而带来育种水平的提高、创新和突破。从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及分子标记技术四个方面概述了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概况,综述和追踪了其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各个方面仍然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3.
利用微生物和酶降解粗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邓桂兰  彭超英  卢峰 《饲料工业》2004,25(11):48-51
纤维素材料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最主要的产物,是自然界中存在量最大的一类可再生资源。全世界每年产农作物秸秆约1000~2000亿吨,我国每年达7亿吨以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纤维素材料转化为饲料、酒精等产品,不仅可以作为新资源、新能源为人类造福,同时也可以缓解或解决农作物资源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因而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开展的研究课题犤1-3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1粗纤维的结构及其生物可降解性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紧密结合、相互缠绕构成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这些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结构很牢固,只能吸水润胀,不能为单胃动…  相似文献   
34.
卢峰 《新农业》2011,(10):22-22
辽杂33号是辽宁省农科院高粱所2005年以自选不育系006A和自选恢复系714R组配而成的高梁新杂交种。母本006A是采用高粱群体改良育种方法,通过人工单一小群体选育手段于2000#育成的不育系,具有育性稳定、一般配合力高、抗丝黑穗病、抗蚜虫等特点;恢复系714R是从恢复系随机交配群体中选出的单穗经多代自交于2001年育成的恢复系,  相似文献   
35.
玉米SSR引物在高梁中通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4对玉米SSR引物对4份血缘不同的高粱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在高粱基因组中的通用性.结果表明,有75%的玉米SSR引物在高粱中有效扩增,但不同玉米染色体SSR引物的可通用率存在差异.多态性分析发现,有效扩增的引物中有37.3%能够在4份高粱种质资源中检测到多态性.说明玉米SSR引物在高粱中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36.
群体改良法新育成高粱雄性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用6个高粱不育系、6个高梁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36个杂交组合,对小区产量、株高、穗长、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穗柄长和生育期等8个性状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373A综合性状表现好,一般配合力高,是一个较理想的不育系;394A和363A表现也较突出,是有应用潜力的不育系。恢复系0—01表现较好。从产量性状分析,373A/0—01、394L/0-01是较理想的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37.
高梁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是日趋重要的生物燃料作物。同时,它也是一种最有害的杂草的先祖,是许多具有复杂基因组的热带草的植物学模型,开展其基因组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经构建了高粱种内和种间的遗传图谱,完成了高粱全基因组的测序,这为探索高粱基因和功能的对位提供了保障。笔者对高粱基因组遗传图谱、物理图谱及基因组特征、序列分析、QTL定位及关联遗传学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和总结,为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及想了解相关信息的广大学者提供了参考信息和研究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38.
以国家高粱改良中心选育的辽杂37、辽杂19、辽甜1、辽粘3为试验材料,采用除草剂莠去津悬浮剂+精异丙甲草胺(金都尔)为试验药品进行封地试验。通过对高粱株高、茎粗、干物率以及花期和籽粒产量的考察,分析封地对高粱生长发育及花期和最终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粱田进行封地处理后,对营养生长前期有一定影响,而随着植株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并行阶段,这一影响对辽杂37、辽杂1 9和辽粘3等3个品种会逐渐缩小,最终籽粒产量也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9.
此文以茎秆含糖量(锤度)较低的粒用高粱品系LR625(P1)和茎秆含糖量(锤度)较高的甜高粱品系Rio(P2)及其杂交后代F1、F2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茎秆含糖量的遗传进行了联合分离分析。结果表明:茎秆含糖量性状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分别为-4.004和-2.116,显性效应分别为0.084和-0.462,主基因遗传力为83.27%,多基因遗传力为7.38%。这说明锤度性状主要受2对主基因的作用,而且2对主基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这一研究结果为茎杆含糖量性状的基因定位和育种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
矮秆高粱光合物质生产及产量对种植密度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适于机械化栽培的矮秆高粱辽杂37为试验材料,研究植株株高、柄伸长、叶面积指数、光合参数、籽粒产量、收获指数等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高粱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减小,植株叶片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种植密度为13.5万~15.0万株/hm~2时,辽杂37单株的光合速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更有利于群体的物质积累,密度为13.5万、15.0万株/hm~2时的籽粒产量分别为9 976.8、9 947.1 kg/hm~2,显著高于其他3个密度的籽粒产量(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