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探究玉米品种顺单6号的适宜种植密度及施氮量,设置3个种植密度和4个施氮水平,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密度及施氮量对顺单6号叶面积、干物质积累、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分别为60000株/hm^2与210kg/hm^2时,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大小适宜,千粒重较大,产量最高,为10547.06kg/hm^2。综合分析认为玉米品种顺单6号在贵州安顺地区适宜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60000株/hm^2与210kg/hm^2。  相似文献   
12.
安顺市农业科学院是贵州省主要的大豆育种科研单位,拥有 2000 多份大豆种质资源,并成功选育出 10 余个大豆品种通过国家、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促进贵州大豆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当前贵州省大豆良种需求进行分析,阐述当前贵州省大豆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对大豆种质资源的鉴定、挖掘和创新利用,构建稳定的大豆育种团队,加强学习交流,设立大豆育种专项资金等对策建议。为进一步促进贵州省大豆育种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及服务地方主要农业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旨在分析并预测细粒棘球绦虫锌指蛋白(Echinococcus granulosus zinc finger peotein,Eg-ZFP)结构、功能及其在细粒棘球绦虫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预测其在细粒棘球绦虫防治中潜在的作用。通过对前期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protoscolex,PSC)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结果中Unigene进行筛选,克隆Eg-ZFP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PCR)分析Eg-ZFP在原头蚴及成虫中的表达特征,利用全量组织原位杂交(Whole mount in situ hybridization,WISH)检测该蛋白mRNA在原头蚴和成虫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细粒棘球绦虫Eg-ZFP基因的CDS序列长852bp,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852bp),编码283个氨基酸,预测表明Eg-ZFP分子质量大小及等电点为31.6ku和8.89;qPCR检测发现,Eg-ZFP在原头蚴及成虫阶段均有表达,且在成虫阶段表达量高;全量组织原位杂交检测结果表明,Eg-ZFP mRNA在原头蚴及成虫中分布广泛,且在成虫的生殖系统中丰度较高,提示Eg-ZFP与虫体生殖发育有关。结果表明Eg-ZFP在细粒棘球绦虫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Eg-ZFP在E.granulosus防治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动物垫料法微生态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动物垫料法微生态养殖的意义及发展趋势 动物微生态养殖物是利用垫料或饲料做为中间载体把有益的微生物和饲养动物联系起来共同生长、发育、繁殖,共同受益的一个饲喂过程。称微生态动物养殖。微生态动物养殖具有显著的生物学特点:微生态养殖可以减少养殖动物的多种疾病,特别是对动物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预防效果明显;微生态养殖对动物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可以促进动物快速增重,减少饲养成本,提高饲养经济效益;微生态养殖还可以改变环境中空气质量,减少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排放,节约人力,节约资源,并能减少环境污染等多种优点。目前是国内微生态养殖动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大豆未成熟种子子叶节不定芽再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冀豆12和中黄13的未成熟种子子叶节为外植体,研究了6BA浓度、取材时间和种子发育程度对大豆未成熟种子子叶节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冀豆12最佳取材时间为开花后60~66 d,最佳6-BA浓度为1.0~1.5 mg·L-1,出芽率达96.67%~100%.中黄13最佳取材时间为开花后49~65 d,6-BA浓度为...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对野生和栽培大豆根系特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4份野生大豆(永5、永26、永46、永52)和4份栽培大豆(中黄13、冀豆12、秦皇10、秦皇29)为材料,用不同浓度(0%,10%,20%,30%)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探讨干旱胁迫对野生和栽培大豆幼苗根系特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加,不同大豆材料的根系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大豆抗旱性与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呈正相关,与平均根直径呈负相关;隶属函数综合评定结果表明4份野生大豆的抗旱性均强于栽培大豆,其中栽培大豆中黄13抗旱性最差.干旱胁迫下,野生大豆、栽培大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含量均比0%PEG6000有所增加,但不同材料间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表现趋势不同,说明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抗旱生理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寻求水稻中快速定量检测呋虫胺的方法,稻田土壤、糙米、稻壳及植株样品采用改良的QuEChERS法处理,稻壳和植株样品采用PSA和C18吸附剂净化,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建立改良QuEChERS/LC-MS/MS联用分析检测水稻田中的呋虫胺.结果表明:在0.015~0.4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稻田土壤、糙米、稻壳以及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32%~97.45%,93.90%~101.0%,84.30%~99.20%和77.50%~79.00%;相对标准偏差(RSD,n=5)分别为3.52%~4.32%,1.20%~2.60%,0.60%~3.30%和1.20%~2.00%.此方法的最低检测限(LOD)为1.75×10-12 g,最低定量限(LOQ)为5.84×10-12 g.该方法前处理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符合农药检测分析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体积比70∶30)为流动相,使用以ZORBAX E-clipse XDB-C18、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柱温25℃,流速1.0mL/min,在220nm波长下,对杀菌剂异丙菌胺原药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异丙菌胺浓度为1.6~200μg/mL范围内,方法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标准偏差为0.26,变异系数为0.27%,平均回收率为99.96%。  相似文献   
19.
气相色谱法检测辣椒中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并优化了新鲜辣椒中甲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GC-μECD)分析方法。采用50 mL V(乙腈):V(水)=3:1的混合溶剂提取,二氯甲烷萃取, N-正丙基乙二胺(PSA)净化,HP-1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μECD)测定。在添加水平为0.017~0.64 mg/kg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4.0%~105.6%,相对标准偏差为3.3%~15%。该方法准确、灵敏,可同时测定辣椒中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20.
种植密度对贵州春玉米茎秆抗倒伏性能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密植条件下春玉米茎秆特性和产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贵州春玉米密植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贵州广泛种植的玉米品种先玉1171和新中玉801为材料,设置3.0、4.5、6.0、7.5、9.0和10.5万株hm-26个密度,于2018—2019年开展田间试验,研究种植密度对春玉米茎秆形态特征和力学特性、空秆率、倒伏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春玉米株高和穗位高随密度增加先增高后降低;增密后第3节长增幅最大,第3节单位茎长干重、穿刺强度和抗折力,第7节茎粗、干重和横截面积下降幅度最大;密度对茎秆横截面扁率影响不显著。品种之间比较,先玉1171节间长,第3、5节的节间干重和第3节穿刺强度显著高于新中玉801,第7节干重、节间粗、单位茎长干重、节间横截面积、横截面扁率和抗折力显著低于新中玉801。(2)倒伏率和空秆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增密后先玉1171倒伏率显著高于新中玉801,空秆率显著低于新中玉801。(3)产量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先玉1171和新中玉801分别在9.3万株hm^-2和8.6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增密后先玉1171比新中玉801增产10.28%,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更高。(4)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株高、穗位高与倒伏率显著正相关,节间粗和单位茎长干物质对玉米茎秆抗折力的正向影响显著。产量与茎秆性状密切相关,株高对产量的正向影响最大。可见,不同春玉米茎秆抗倒伏性能和籽粒产量对密度的响应有差异,新中玉801增密后茎秆节间短而粗,单位茎长干重较大,抗倒伏能力较强。而先玉1171由于在高密度下空秆率比新中玉801低,有较高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因此高密度下产量更高。综合考虑茎秆性状和产量,先玉1171和新中玉801在贵州适宜密度分别为9.0万株hm^-2和8.5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