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林业   8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李燕  卢楠 《河南农业》2021,(8):61-62
虽然可持续发展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但是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仍十分严重,而土地盐碱化是其中重要问题之一,对于盐碱地的治理受到行业内的关注。本文通过探讨现阶段盐碱地治理的相关问题和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和措施,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验蓄水和排水条件下盐碱地土壤养分的变化和分布特征。【方法】从野外试验田采样,分析了蓄水和排水条件下0~200 cm土层中土壤p H值变化趋势及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有效磷等养分指标的分布规律。【结果】蓄水和排水条件下,土壤p H值均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蓄水试验田土壤p H值小于排水试验田。通过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排水试验田p H值与土壤养分线性相关(土壤有机质(r=-0.709**,p0.01)、土壤有效磷(r=-0.400**,p0.01)、土壤速效钾(r=0.628**,p0.01)),蓄水试验田与土壤养分相关性差(p0.05)。【结论】蓄水试验田可以有效降低土壤耕作层的盐分,加速土壤耕作层脱盐,又能将水分和养分固存于土壤非耕作层,提高了盐碱地治理效果和土壤养分量。  相似文献   
13.
卢楠  魏样  闫波 《南方农业》2022,(1):55-58
为利于建设项目后期科学性制定规划、选种种植,对汉中盆地某生态用地建设项目不同深度土层土壤养分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采集项目区0~100 cm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样品,对土壤pH值、质地、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属弱酸性-碱性,0~60 cm土层以粉壤土为主,60 cm以下逐渐过...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改良措施改良盐碱地效果,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牧草和绿肥兼用型黑麦草作为供试作物,研究覆沙、覆秸秆和施加改良剂3种处理措施对重度盐碱地土壤结构、理化性质、黑麦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及施用脱硫石膏对0~20 cm土层土壤和黑麦草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通过改良措施0~20 cm土壤含盐量降低1.16~2.22 g/kg,pH值下降0.05~0.94,容重降低0.06~0.12 g/cm~3,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黑麦草出苗率提高43.35%~69.95%,3茬黑麦草鲜草总产量提高34.24%~92.04%;施用脱硫石膏会显著增加土壤中汞(Hg)、铅(Pb)、砷(As)和铬(Cr)的含量和黑麦草叶片中Pb、As、Cr的含量,但土壤重金属含量未超过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二级土壤使用标准,黑麦草中重金属含量检测符合GB 13078—2001《饲料卫生标准》的规定。此外,本研究还表明,对于定边县盐碱地3种盐碱地改良措施以施加脱硫石膏效果最好,可在同类型盐碱地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卢楠  闫波  魏样 《绿色科技》2022,(4):33-36
指出了在开发建设项目实施前期,通过场地环境调查,依据规划用地类型评估适用性,也可为制定环保策略、实施污染场地精准修复奠定坚实基础.为此,采集了某开发建设项目研究区0-100 cm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样品,对GB36600-2018中要求的基本45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属酸性-碱性,p H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栽培9年后转AhDREB1基因毛白杨的耐盐性进行评价,并探究田间种植与组培继代2种不同生长条件对转基因毛白杨耐盐性的影响,以从大田种植9年的转AhDREB1基因杂种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Populus bolleana)×P.tomentosa]中获得的株系(T46-F)和组培继代9年的2个转基因杂种毛白杨株系(T46、T12),以及非转基因杂种毛白杨株系(CK)为试材,通过对外源基因进行PCR检测,发现9年后AhDREB1基因仍然稳定整合在转基因植株中。通过不同浓度的Na Cl胁迫试验,对各株系的相对电导率进行分析,进一步选择测定0.6%浓度Na Cl处理水平下各株系的株高、地径生长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对不同转AhDREB1基因毛白杨株系的耐盐性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所有株系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均随Na Cl浓度增加而增大,但高盐浓度下转基因株系T46-F、T46、T12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均显著低于CK。无论是在非盐条件,还是0.6%Na Cl胁迫下,AhDREB1基因的导入均能显著提高毛白杨植株的SOD、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其中0.6%浓度Na Cl胁迫下,T46-F、T46、T12的SOD活性分别是CK的2.51倍、3.20倍、2.55倍;POD活性分别是CK的1.23倍、1.63倍、1.10倍;脯氨酸含量分别是CK的1.51倍、1.69倍、1.62倍。此外,转AhDREB1基因毛白杨叶绿素含量下降显著低于CK,同时株高、地径生长量显著高于CK。组培继代9年的转基因株系的脯氨酸含量、株高生长量显著高于在大田种植9年的转基因毛白杨,而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大田种植转基因株系,说明组培继代培养更有利于保持转基因毛白杨的耐盐性。综上可知,转AhDREB1基因显著提高了毛白杨的抗氧化酶活性,调控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从而减轻细胞膜的氧化损伤,降低了相对电导率,提高了毛白杨的耐盐性,综合考虑各个指标,各株系耐盐性的大小顺序为T46T12T46-FCK。本研究为通过转AhDREB1基因提高植物耐盐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大田种植12 a的转基因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根、茎、叶组织基因组DNA以及土壤总DNA和卡那霉素抗性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特异性扩增检测,研究了转基因毛白杨对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时空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种植12年后转基因毛白杨的外源基因仍然存在于植株的各组织中;转基因毛白杨林下土壤总DNA和卡那霉素抗性菌株基因组DNA中,均未检测出与预期长度符合的条带;转基因和对照(非转基因毛白杨)林下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差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转基因与对照根际土壤微生物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减少,而真菌无明显变化。在水平方向上,转基因与对照根际土壤微生物中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无显著差异,仅在土壤深度40 cm处,水平方向20 cm与水平方向50 cm处的细菌数量有显著差异。表明,大田种植12年后转基因毛白杨暂未对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罗玉虎  卢楠 《乡村科技》2019,(10):107-109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利用过程中对土壤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介绍几种主要的高级氧化技术--芬顿氧化技术、类芬顿氧化技术、过硫酸盐氧化技术、臭氧氧化技术、高锰酸盐氧化技术及光催化氧化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香椿花粉离体萌发与花粉生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香椿花粉最佳离体培养条件,花药大小、含水率与花粉萌发率的关系及花粉生活力随低温贮藏时间的变化的规律。[方法]以3个不同基因型(XC5、XC22、ZJ26)香椿花粉为试验材料,观测不同培养温度(20、22、25、28℃)、培养时间(4、6、12、18、30、42 h)下,花粉离体培养的萌发率,获得香椿花粉最佳培养条件。对香椿的花药含水率、花药长、宽进行测量,分析其与花粉萌发率的关系。基于最佳培养条件,检测香椿花粉-20℃低温贮藏10、25、40 d的萌发情况,分析花粉生活力随低温贮藏天数的变化趋势。[结果]香椿花粉在20℃的萌发率均显著高于其余3个培养温度,花粉萌发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培养30 h后,花粉萌发率均无显著变化。低温贮藏10 d的花粉萌发率与花药长度显著正相关,与花药宽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9 6、-0.739 9。随着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香椿花粉萌发率显著降低,含水率高的XC22降幅最大,低温贮藏10、25 d的花粉萌发率分别为89.2%、3.3%。[结论]检测香椿花粉生活力的最佳离体培养条件为20℃培养30 h;香椿花粉萌发率与花药长度、宽度以及含水率可能作为筛选花粉高萌发率的指标;低温贮藏可能对含水率高的香椿花粉生活力影响大。  相似文献   
20.
卢楠 《猪业科学》2008,25(1):41-41
本人曾在法国留学,并在当地猪场实习半年,了解了欧盟国家对动物疫病的控制手段.面对近年来猪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我认为国外有些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