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6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7篇
  8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连续夹持输送式苎麻剥麻机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苎麻剥麻劳动强度大、作业工效低等问题,该研究基于横向喂入式剥麻技术的作业特点,结合苎麻剥麻的工艺要求,设计了一种连续夹持输送式苎麻剥麻机。通过对剥麻装置、夹持输送装置和换端夹持装置等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和理论分析,确定影响剥麻质量的关键因素及作业参数范围。以剥麻间隙、滚筒转速和输送速度作为影响因素,建立苎麻剥麻的鲜茎出麻率和原麻含杂率的数学模型,结合Box-Behnken试验方案进行多目标优化试验,寻求装置作业参数对苎麻剥麻的影响规律及最优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滚筒转速、剥麻间隙和输送速度对鲜茎出麻率和原麻含杂率均具有极显著影响。通过多目标参数优化分析,确定最优作业参数组合:剥麻间隙4.0 mm、滚筒转速330 r/min和输送速度0.36 m/s。基于优化参数进行苎麻剥麻的生产验证试验,结果显示:鲜茎出麻率5.04%、原麻含杂率1.18%,各指标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整机生产效率142 kg/h,达到设计指标要求;苎麻纤维的含胶率22.85%,束纤维断裂强度4.56 CN/dtex,达到《苎麻》国家标准二等苎麻纤维等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生物炭作为比表面积大、富含有多种营养元素的一种物质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弄清生物炭与化肥氮配合施用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氮肥利用率的综合影响,为合理使用生物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武穴市花桥镇进行两年大田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不施氮肥(CK)、常规施氮(180 kg·hm -2)(IF)、常规施氮+10 t·hm -2生物炭(IF+C)、减氮30%+10 t·hm -2生物炭(RIF+C)。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2018和2019年水稻生长季节稻田CH4和N2O排放通量进行监测,并测定水稻产量,探讨生物炭配施不同量无机氮对稻田CH4和N2O排放、水稻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1)稻季CH4和N2O排放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CH4排放峰值主要出现在分蘖期和齐穗期,N2O排放峰值主要出现在氮肥施用和排水后。2018和2019年稻季各处理CH4排放通量分别为0.01—48.97 mg·m -2·h -1和0.36—18.08 mg·m -2·h -1,N2O排放通量分别为-0.002—0.17 mg·m -2·h -1和0.01—0.28 mg·m -2·h -1。2018年各处理CH4和N2O的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6.17—7.16 mg·m -2·h -1和0.02—0.04 mg·m -2·h -1,2019年的分别为5.16—5.83 mg·m -2·h -1和0.05—0.08 mg·m -2·h -1。(2)与CK相比,无机氮肥的施用对CH4排放没有影响,但显著提高了N2O排放,增幅为32.6%—113.0%。与IF处理相比,生物炭与无机氮配施(IF+C、RIF+C)显著降低N2O排放,在2018年降幅为33.4%—43.1%,2019年为37.0%—39.5%,但对CH4排放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对全球增温潜势的影响不显著。生物炭与无机氮配施处理IF+C与RIF+C间CH4和N2O排放差异不显著。CH4排放是综合增温潜势(GWP)的主要贡献者,对GWP的贡献达84.4%—95.2%。(3)氮肥施用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幅达4.0%—6.0%。与IF处理相比,生物炭处理(IF+C、RIF+C)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增幅达9.9%—11.9%。生物炭与无机氮配施处理IF+C与RIF+C间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与IF处理相比,IF+C、RIF+C处理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了7.7%—8.1%,且RIF+C的氮肥偏生产力两年分别增加了57.1%、52.3%。【结论】减氮30%配施生物炭能有效地降低稻田N2O排放、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是一项可持续的农艺措施。但生物炭对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效应还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设计新型油菜移栽机,基于旱地移栽作业的工作特点,融合油菜移栽农艺要求,研制了一种履带式油菜移栽栽植孔成型装置。通过分析土壤物理机械力学特性,求取打孔机构垂直出土所受摩擦阻力参数方程,为关键部件打孔机构的机构设计提供力学参数与理论依据;完成关键部件—打孔机构、靠模凸轮进行设计及优化后,设计并试制试验样机,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机器以慢一档工作状态下前进速度为1.65~1.78 km/h,作业效率达到0.231~0.249 hm2/h,其成孔的平均合格率也达到93.8%。研制的机器能形成满足设计要求的栽植孔,为新型移栽机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在长武塬区的6个地点分别采集农地、10年果园和20年果园10 m深剖面的土样,通过测定和分析不同样地的土壤水分,定量揭示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农地和10年果园土壤水分具有相似的垂向分布,随深度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增大,而20年果园随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但6 m以下3种样地土壤水分随深度增加基本不发生变化;农地、10年和20年果园在0~6 m、6~10 m和0~10 m土层平均土壤水分含量分别为17.8%、17.5%和15.8%,20.4%、20.6%和14.8%,18.8%、18.7%和15.4%,与农地相比,20年果园0~6m、6~10m和0~10 m土层减少的土壤水分分别占农地的11%、27%和18%;农地6~10 m土壤储水量为1 063 mm,而转化为果园后随果龄增大而减小,其中10年果园无明显差异,但20年果园减少了291 mm,在该土层形成稳定的低湿层。20年果园6 m以下稳定的低湿层可能减少水分的深层渗漏进而降低地下水补给量,伴随着大面积的农地转化为人工林草,可能会对区域水循环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苎麻纤维剥制加工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苎麻纤维机械化剥制加工是实现苎麻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苎麻生产全程机械化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阐述了苎麻基本结构、苎麻纤维收获工艺流程及苎麻物理机械力学特性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外苎麻剥制加工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综述了我国苎麻机械剥制发展进程中的简易式、人力反拉式、直喂式和横向喂入式4种剥麻装备的作业原理及作业特点,探讨了我国苎麻剥制技术及装备的发展趋势。指出改进和完善现有苎麻剥麻机,研发轻便型与大型苎麻剥麻机,研究智能化、高效苎麻剥麻技术和攻克苎麻收剥一体化加工技术等是未来苎麻生产机械化重点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机播深度对油菜生长特性、收获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机播油菜最佳播种深度,提高油菜种植水平,在大田设置0、30~35、50~55、70~75和90~95mm5个播深种植试验区,分别测定不同试验区内油菜苗成活株、生长特性、收获性能等指标,借助DPSv6.5软件对测定的各性能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菜苗的各项指标和油菜的收获性能与播种深度存在相互关系,播深为70~75mm时,播种后72天,单位面积成活株为81.5株/m2,多次多点试验测定结果为主根系平均长度为63.62mm/株、根系干物质平均质量为0.0732g/株、植株分枝水平生长长度为21.62mm、分支数为6.89个/株、植株平均倒伏角为19.33°、收获产量为2524.8kg/hm2。结果显示:播深为70~75mm试验数据均优于其他播深。由此可得,在机械化直播油菜时,以播深70~75mm为宜。该研究结论为油菜播种机械结构设计及配套种植农艺条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07年8月5日至2009年12月1日进行了流水池塘哲罗鱼无公害商品鱼规模化养殖试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定期进行生长测定.水温7.8~13.0℃,平均全长3.5 cm、体质量2.0 g/尾的哲罗鱼鱼苗经330d饲养,平均体质量68g/尾,成活率82.4%;平均体质量68g/尾的哲罗鱼鱼种经516d 饲养,平均体质量840g/尾,成活率76.3%,平均单产57.5 kg/m3,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饲用苎麻收获机工作中纤维缠绕切碎系统以及喂料不均匀导致标准草长率达不到国家标准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喂料间隙自适应的饲用苎麻收获机切碎系统,由喂入压辊部件和切碎部件组成。该切碎系统的喂入压辊部件采用浮动压辊实现喂料间隙随喂入量变化自适应调节,饲用苎麻在喂入压辊部件的夹持推送作用下,由高速旋转的平板型滚刀式切碎器(动刀)切碎。分析得到了影响标准草长率的主要因素有喂入压辊转速、切碎器转速、动定刀间隙。试制了切碎系统性能考核试验台并进行了多因素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切碎系统的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喂入压辊转速 159.16 r·min-1、切碎器转速 848.11 r·min-1、动定刀间隙 0.65 mm。优化模型与验证试验所得的标准草长率分别为 93.18%、92.96%,二者的相对偏差为 0.24%,满足饲用苎麻收获机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9.
额尔齐斯河中蕴藏着丰富的冷水鱼类种质资源,江鳕(Lota lota)是其中之一,建立其精子冷冻保存技术和精子冷冻库,对种质资源保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无机盐、葡萄糖、蔗糖、胎牛血清等配制7种精子稀释液,以5∶1的比例稀释精液,激活后观察统计精子活力。结果显示,江鳕精子仅在SS、D15和CM中具有(13.33±2.89)%~(8.33±2.88)%活力。在此基础上配制22种梯度稀释液(SS-00~SS-10和D15-0~D15-7),以同样的方法稀释和观察精子活力。结果显示,SS-0(56.67±5.77)%、SS-2(63.33±5.77)%、SS-5(53.33±5.77)%和D15-7(63.33±5.77)%中精子活力较高,与鲜精活力(76.67±5.77)%接近(P0.05)。将二甲基亚砜(DMSO)和甲醇(MeOH)以3∶2比例配制成混合抗冻剂(DM),分别以5%~12%浓度加入到精子稀释液SS-5和D15-7中,以5∶1比例稀释精液,冷冻保存精子。结果显示,冷冻前,5%DM的SS-5和D15-7中精子活力(73.33±5.77)%与鲜精无显著差异(P0.05),当DM浓度升高到10%~12%时,精子活力接近于0;冷冻后,在DM浓度为6%的SS-5中,精子活力较高为(26.67±5.77)%(P0.05);在DM浓度为7%的D15-7中,精子活力较高为(26.67±5.77)%(P0.05)。本研究结果为额尔齐斯河江鳕精子冷冻保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改性塿土对土壤有机污染物苯酚运移的阻滞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防止和控制污染物在土壤中纵向迁移,保护地下水免受污染。该研究通过饱水土柱运移试验,用非反应性离子Cl-探求土柱参数弥散系数,并运用平均孔隙水流速和弥散系数求算反应性溶质苯酚的运移参数阻滞系数,探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CTMAB)改性土和原土对苯酚运移的阻滞效应,以及改性比例、pH值、离子强度等因素对苯酚在土柱中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CTMAB改性黏化层塿土,显著增强了土壤对苯酚运移的阻滞能力。改性土对苯酚运移的阻滞能力随着改性比例的增加而增强,苯酚在100%改性土中运移的阻滞系数值是在原土中的26.06倍;pH值在6.0~8.0变化时,对苯酚在改性土中运移的阻滞作用影响不大;当离子强度在0.001~0.1 mol/L范围内,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原土和改性土对苯酚运移的阻滞能力均减弱,原土对苯酚的阻滞系数由0.56降至0.37,100%改性土由17.57降至8.71。以100%改性比例制备的改性土在中性环境,离子强度为0.001 mol/L环境中对苯酚的阻滞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