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5篇
林业   33篇
  4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以河南种源为对照,探讨4种广西地区白花泡桐叶片光合色素及光合特性的差异。[方法]运用乙醇-丙酮浸提法测定不同种源叶片叶绿素含量,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测定不同种源白花泡桐的光合特性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田林、南丹、河南、鹿寨和上思这5个种源白花泡桐叶片的叶绿素a/b(Chla/b)、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种间差异不明显,但其中河南种与广西种差异显著(P0.05),表明河南种源是具有较高光合生产潜力的白花泡桐种源。相关性分析表明,5个白花泡桐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生理指标均呈显著相关,说明白花泡桐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之间有直接联系;Pn与Tr、Gs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体现三者有较好的系统响应特征;Tr、Gs与WUE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作为影响WUE的因子Tr、Gs与之有极密切的联系。[结论]河南种源较广西各种源而言具有更加优良的光合特性,为广西区内白花泡桐人工林种源种植筛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造林密度对泡桐幼林生长和林分蓄积量的影响。[方法]在广西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苏圩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造林密度(625、833、1 111、1 666株/hm~2)对2年生泡桐生长、材积、蓄积量的影响,经过定位观测,探讨种群密度与胸径、树高、立木单株材积、冠幅、蓄积量、枝下高等的作用规律和相关模型。[结果]造林密度对胸径、冠幅及材积和蓄积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造林密度对树高、枝下高的影响达显著水平。[结论]泡桐幼林的合理造林密度在1 111~1 666株/hm~2。  相似文献   
53.
[目的]从广西喀斯特生境台湾相思采集根瘤并分离纯化菌株,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和生长适应性。[方法]分离纯化从台湾相思树根瘤中获得的菌株,分别对获得的45株菌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和耐盐、耐钙、酸碱试验及温度试验。[结果]所有供试菌株在B.T.B反应中均产酸,都能利用KNO3和(NH4)2HPO4这2种氮源,绝大部菌株均能利用7种碳源,但在以不同糖类作为唯一碳源时生长速度差别很大;有17株菌呈革兰氏阳性,其余为阴性;有8株菌能利用3-酮基乳糖,19株菌能水解淀粉,19株菌水解明胶,绝大部分菌株都能利用柠檬酸盐;80%供试菌株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很差;耐低温(9℃)的菌株有19株,占总数的42.2%,耐高温(39℃)较强的菌株有28株;13株菌的耐酸性较强,22株菌在pH 9.0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供试的45株菌都能耐受0.5%的NaCl,在1.0%~2.0%盐浓度范围内能良好生长的菌株有10株;所有供试菌株在3%~15%的钙浓度范围内均生长良好,在30%的钙浓度下仍生长良好的菌株有15株。[结论]在喀斯特环境下,根瘤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及抗逆性表现出多样性。  相似文献   
54.
松突圆蚧是严重危害马尾松等松属树种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具有危害隐蔽、传播方式特殊、扩散速度快、大发生期集中、适应力强等特点,近年呈不断扩散蔓延的趋势,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是有效防治及控制灾情的基础。文章介绍了松突圆蚧的发生、分布和危害情况,较为系统地归纳和评述了国内外有关松突圆蚧的生物学特性、扩散和传播途径、与环境的关系等基础研究,以及营林、检疫、化学和生物防治技术等研究成果,并对松突圆蚧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利用生防菌防治松突圆蚧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5.
[目的]了解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GXSTYJ03菌株侵染和杀死松突园蚧过程中酶活性变化及作用机理.[方法]通过Folin-酚法、DNS法和对硝基苯酚法分别测定含1×104、1×105、1×106、1×107和1×108个孢子/mL系列浓度的GXSTYJ03菌株孢子悬浮液产生的蛋白酶、几丁质酶和脂肪酶活力及其对松突圆蚧的致死率.[结果]GXSTYJ03菌株孢子含量越高,其产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的活力也越高;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的产酶高峰期和产酶活性均不相同,蛋白酶的产酶高峰期出现在发酵后第5d、几丁质酶出现在发酵后第6d、脂肪酶出现在发酵后第4~5d,GXSTYJ03菌株的蛋白酶活性远大于几丁质酶和脂肪酶活性;GXSTYJ03菌株5种孢子浓度产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活性与对松突圆蚧毒力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1×107个孢子/mL的GXSTYJ03菌株孢子悬浮液是产酶及杀虫的最佳使用量.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活性越高的菌株毒力越强,用于侵染和致死松突圆蚧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GH10菌株对松突圆蚧的致病力,明确其对松突圆蚧致病力的影响因素,为深入研究广布拟盘多毛孢致死松突圆蚧机理及开发利用广布拟盘多毛孢防治松突圆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前期研究中分离得到的对松突圆蚧有较高毒力的广布拟盘多毛孢GH10菌株为研究对象,设5种GH10菌株孢子悬浮液浓度(1×104、1×105、1×106、1×107和1×108个孢子/mL)、5种温度(15、20、25、30、35℃)及4种湿度(65%、75%、85%、95%),测定不同孢子浓度、温度和湿度下GH10菌株对松突圆蚧的致病力.[结果]以1×107个孢子/mL孢子浓度下对松突圆蚧的致病力最强,接种10d后松突圆蚧的校正死亡率达48.72%;1×107个孢子/mL孢子浓度下,温度在25℃时,接种10d后松突圆蚧的校正死亡率较高,为87.52%,湿度为95%时的校正死亡率最高,为90.52%.[结论]在25℃、湿度>95%条件下,孢子浓度为1×107个孢子/mL的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GH10菌株悬浮液对松突圆蚧的致病力最强,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7.
巨尾桉接种根瘤菌试验效果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接种根瘤茵对非豆科植物巨尾桉苗木生长的影响,以5个根瘤菌菌株接种巨尾桉树苗,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能显著提高桉树苗木的苗高、地径及苗木的生物量和叶片含氮量,土壤含氮量增加.综合分析表明:接种HJ06对桉树各个生长指标效果最好;接种HJ06后,桉树苗高、总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00.2%、155.9%和57.1%;接种ZG03对促进桉树地径生长的作用最为显著,比对照高43.3%;接种HM8可显著增加土壤含氮量(80.9%).根瘤菌接种非豆科植物桉树的促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8.
对广西现代林业科技园优良树种展示区的灰木莲8年生(G1)和灰木莲45年生(G2)的0~20cm土层一年四季的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灰木莲幼林(G1)与成熟林(G2)的林地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有明显的差异。微生物总量和细菌数量的季节变化,G1均为夏>冬>秋>春,而G2是秋>冬>夏>春。真菌数量上无论是G1或G2均是秋季最多而冬季最少。放线菌数量的季节变化是,G1:春季>冬季>秋季>夏季,G2: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对两种林地不同季节的微生物而言,春秋冬季的细菌>放线菌>真菌,夏季则是细菌>真菌>放线菌。土壤蛋白酶活性表现为:G1,春>夏>秋>冬;G2,秋>春>夏>冬,而G1和G2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是冬>夏>秋>春。  相似文献   
59.
固氮菌对桉树促生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运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方法,观察接种固氮菌的桉树育苗期生长情况,探讨了固氮菌对巨尾桉广9无性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接种桉树根际固氮菌和非桉树固氮菌对巨尾桉广9无性系苗木增长效果显著,但前者较后者效果更优。(2)不同固氮菌菌株、不同培养基培养的同种固氮菌株对苗木的作用不同,在无氮培养基培养下的同种固氮菌较在YM培养基培养对苗木苗高和地径增长效果更明显。(3)固氮菌不同接种方式对苗木生长量的影响不同,以蘸根方式较喷洒方式效果好。  相似文献   
60.
为了解决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Entomogenous Pestalotiopsis disseminata)GXSTYJ03菌株在研究和应用中的退化问题,保持菌种稳定性,分别在4种光照(自然光、3天黑暗、24 h黑暗、24 h光照)条件下培养和在3种培养基(PSA、PPSA1、PPSA2)上继代,观察菌落形态和测定菌种生长速率及产孢量,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菌种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条件的改变,可导致GXSTYJ03菌株菌落形态局变、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的变化。以24 h全光照处理、PPSA1培养基培养可以保持GXSTYJ03菌株的稳定性和减缓其退化能力,并提出了控制菌种退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