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7篇
林业   27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1.
粤北杨东山常绿阔叶次生林林冠截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冠是森林生态系统影响降雨的第一作用层。降雨经过林冠后,被进一步分为林内穿透雨、树干径流和林冠截留。林冠的截留作用不仅改变了降雨的空间分布格局,而且影响了与之相关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李振新等,2004)。目前,已有大量文献报道我国热带雨林(周光益,1997;张一平等,200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崔向慧等,2006)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万师强等,1999)的林冠截留特征。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为11.40%~  相似文献   
12.
13.
雷州半岛尾叶桉人工林树液茎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热脉冲法对雷州半岛4年生尾叶桉单株树干液流时空的动态变化及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观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形成层以内木质部不同深度的茎流密度不同,其中靠近形成层部分液流速度较快,但各层都具有相同的日变化趋势,中午12点至1点达到最大;夜间因根压作用影响各层仍有微弱上升液流;各深度日平均茎流密度11.6 L·m-2·d-1,最大为15.3 L·m-2·d-1(晴天),最小仅为5.4 L·m-2·d-1(雨天);(2) 不同直径尾叶桉的日茎流密度具有相似日变化趋势,胸径与高度相近其茎流密度相同,大树较小树快,这主要与树木根系吸收土壤水分的能力有关;(3)热脉冲法与整树容器法对2年生幼树耗水量的同步测定结果相一致,误差仅为3.4%;(4)树干茎流量与饱和蒸气压差和太阳辐射相关性特别显著.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尖峰岭地区土壤类型及其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现有的64个土壤剖面分析资料,试用新拟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二稿)标准,选择土壤腐殖质、pH、盐基饱和度、交换性铝及有效阳离子交换量等诊断特性,应用主组元和判别分析方法,将该地区的土壤区分为7个亚类4个土类,总的判别正确率达75.6%。为区域性土壤数量化系统分类的有益尝试,较之原有发生分类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8年初雨雪冰冻灾害对广东杨东山十二度水省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受害样地调查资料,对森林的受害程度及凋落物现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受害程度与海拔高度成正比.在海拔700~1 000 m范围内的植被严重受害,灾害产生的非正常凋落物量13.96~19.59 t·hm-2,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在23.39~29.97 t·hm-2,远高于年凋落量,产生严重次生灾害隐患,必须制定适宜的林地卫生清理、促进更新措施和恢复措施,以求尽快恢复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对降雨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3a对同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集水区岩石、土壤及水化学质流含量的检测,雨林集水区降雨、总径流水体COD、NH4^+-N、酚、Zn、Cu、Pb、Cd、Ni的加权浓度含量远低于地面水质Ⅰ类标准;岩石组成属钾长石类,其8项测定的重金属中Zn、Mn、Pb含量相对较高,水质迁移中以溶解、水解及氧化为特征;在降雨一径流水循环中,山地雨林冠层减少降雨中COD、NH4^+-N、酚、Zn、Cd、As、Ni、Fe浓度含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从实验室的人员组成、专业技术人员年工作量、大型仪器设备数量、仪器共享、实验室资质、取得成果等方面调研以土壤、植物分析为主要分析样品的农林院所理化实验室的几种管理模式,总结分析几种管理模式的优点与不足,为提升理化实验室运作绩效提供借鉴.结合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以下简称“热林所”)理化实验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整改,提出合理的管理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中国南方特大冰雪灾害对南岭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冰雪灾害4 a后通过对南岭树木园内不同群落类型林下幼树的调查,分析不同群落林下幼树生物多样性和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林下幼树胸径主要集中分布在0.61.8 cm间,使群落垂直分层现象更为明显;各群落林下幼树物种的丰富度(S)显著(P>0.05)大于乔木物种的,林下幼树的pielou均匀度指数(J)基本处于0.50.6间,与乔木层无显著差异,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度直接影响林下幼树的生物多样性指标;不同群落类型林下幼树数量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落叶阔叶林林下幼树株数平均8 870株·hm-2,常绿阔叶林林下幼树株数平均7 160株·hm-2,针阔混交林林下幼树株数平均5 920株·hm-2,其中,鸭公树幼树分别占30.0%,13.3%、9.5%。减去鸭公树种子萌发产生的幼树外,不同群落类型林下幼树株数差异并不显著(P>0.05),动物传播使外源性树种鸭公树的种子在不同群落间散布,而以南酸枣为主要优势种的落叶阔叶林能够引入更多的种子。不同群落林下幼树均呈现聚集分布,其中,大规模聚集的鸭公树和牛耳枫在落叶阔叶林中趋于Poisson分布,而群落内部乔木树种通过种子散布萌发和根蘖萌条产生的幼苗,聚集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19.
海南木莲人工林生物量及养分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测定并分析了海南尖峰岭地区30年生的热带乡土树种海南木莲人工林生物量及其估算模型,论述了生物量及其养分分配规律。指出:海南木莲各器官及整株生物量模型以幂函数模型W=a(D2H)b比较理想;全林分的总生物量为144.066t/hm2,其中地上部分生物量89.935t/hm2。乔木层生物量占78.81%,林下植物层占21.19%;在乔木层中,树干、树叶、树枝、树皮和树根所占的比例分别是54.127%、2.354%、7.762%、9.370%和26.388%;乔木层中,各器官的养分含量,除Ca外,都是叶比其它器官(枝、皮、干、根)的养分含量高许多,N、P、K、Ca、Mg5个常量养分元素在海南木莲人工林生物体中的总贮量分别为557.754,24.330,599.908,275.557,64.103kg/hm2,各养分贮量在各器官中分布,除P外,从小到大为树叶、树枝、树皮、树干、树根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森林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价值核算基础和现状,并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过去几十年的研究结论和参数,对海南岛热带天然林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核算,总价值达43 9×108元人民币·a-1,其中森林固定CO2的价值占20 53%,O2释放价值占22 82%,森林凋落物制肥效益占6 44%,固土价值占0 81%,保肥价值占4 19%,蓄水价值占13 49%,调洪补枯价值占24 70%,改善环境价值占7 02%。按单位面积计算,热带原始林的价值接近7000元·hm-2·a-1,天然更新林超过6500元·hm-2·a-1。最后对海南岛以热带天然林为主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