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8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究荧光假单胞菌与红绒盖牛肝菌共接种条件下NL-895杨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从微生态水平揭示溶磷细菌与外生菌根真菌互作对NL-895杨的促生机制。【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考察荧光假单胞菌JW-JS1与红绒盖牛肝菌(Xc)共接种后NL-895杨根际土壤酶(酸性磷酸酶、脱氢酶和转化酶)的活性变化,并通过BIOLOG微孔板法分析共接种对NL-895杨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从整体趋势来看,不同接种处理后NL-895杨根际土壤酶活性均有所增强,土壤酸性磷酸酶、脱氢酶和转化酶活性均大于对照,其中,共接种JW-JS1+Xc处理对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的促进最为明显;接种150天后,不同接种处理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均高于CK(培养24~48 h除外),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培养96 h后,共接种JW-JS1+Xc处理土壤微生物McIntosh优势度指数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单接种Xc或JW-JS1和CK(P<0.05),而Shannon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显著低于单接种Xc或JW-JS1和CK(P<0.05);不同接种处理NL-895杨根际土壤微生物对BIOLOG微孔板中6大类碳源的利用能力差异显著(P<0.05)。【结论】荧光假单胞菌JW-JS1与外生菌根真菌Xc共接种对NL-895杨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其土壤肥力的改善,进而促进NL-895杨的生长。与单接种相比,溶磷细菌与外生菌根真菌共接种可更有效地提高杨树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13.
藜蒿系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地上嫩茎叶及地下匍匐茎供食用.其营养十分丰富,有特殊的芳香,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藜蒿还具有清凉平抑肝火、预防牙痛、喉痛等功效.通过对浠水地区野生藜蒿生长环境调查研究,论述了野生藜蒿的生理特性、开发利用价值及大棚栽培技术,为藜蒿在浠水地区的大面积设施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14-3-3蛋白基因进行全长cDNA克隆,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14-3-3蛋白EST序列BXC56(登录号为FG589472)、BMCl20(登录号为FG589351),采用RACE技术获取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14-3-3蛋白的全长cDNA克隆Bxl4-3-3a和Bml4-3-3a,并对克隆片段序列进行分析。[结果]Bx14-3-3a全长1039bp,包含一个756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蛋白含有251个氨基酸残基,包含2个14-3-3蛋白标签,编码蛋白分子量为61.43kD,等电点为4.88。Bx14-3-3a基因组结构中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舍子序列。Bm14-3-3a全长992bp。有与Bx14-3-3a编码完全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序列比对结果表明,14-3-3在真核生物间高度保守,Bx14-3-3A和Bm14-3-3A蛋白在系统进化上与线形动物门(Nematomorpha)的物种近缘关系较近,与植物线虫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系统发育关系上最为亲近。[结论]Bx14-3-3a和Bm14-3-3a的成功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及其调控因子对形态、致病力、繁殖力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松材线虫两种实用分子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检验已开发的SCAR标记与实时PCR两种分子检测方法鉴定松材线虫的可靠性,本文选用线虫未知种样品7个以及已知种样品3个为实验材料,采用上述两种分子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并且对7个线虫未知种样品进行形态鉴定。结果表明:1)运用SCAR标记检测,第2、3、4、7号4个未知种样品与8号松材线虫样品出现了一条清晰、明亮的860b...  相似文献   
16.
感染松材线虫病松树滑刃目线虫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调查感染松材线虫病松树体内滑刃目线虫的种群组成,包括种类记述和数量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在300份样品中共分离得到10种滑刃目线虫,隶属于3科、4属,其中有2个国内新记录种;它们是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霍夫曼尼伞滑刃线虫、薄荷滑刃线虫、大核滑刃线虫、小麦长尾线虫(国内新记录种)、爱尔密那长尾线虫(国内新记录种)、李氏长尾线虫、吴氏长尾线虫和外滑刃科线虫一种;描述并且图示比较它们的形态特征。种群数量组成分析表明:松材线虫在感病松树体内占据绝对的优势,削弱了松树线虫群落组成的多样性,即线虫群落结构趋向单一化。研究还表明,利用长尾属线虫的捕食习性来控制中国松材线虫病的流行与危害值得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一株毒杀松材线虫的解淀粉芽孢杆菌活性物质的基本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马尾松林中筛选出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JK-JS3菌株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具有较高杀线活性。本试验对JK-JS3菌株分泌的杀线活性物质的基本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生的杀线组分是可随水分一同蒸发的非蛋白质类物质;其吸收峰在190nm到200nm之间;常温25℃和冷藏4℃下保存60d仍能保持杀线活性;不同温度和pH条件对其杀线组分的活性有影响,加热会降低其活性,碱性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杀线活性;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不能将其活性物质从粗提液中提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马蹄金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等研究,按照柯赫氏法则确定此病由胶孢炭疽菌和交链孢引起的.室内药剂毒力测定实验表明,保鲜克和百菌清对炭疽菌和交链孢菌丝的扩展蔓延作用较好,代森锌和退菌特对炭疽菌和交链孢的孢子萌发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杨树高效解磷细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JYZ-SD1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JW-JS1在3L发酵罐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这两株解磷细菌在72h内都是接种量20%、转速400 r/min、通气量100ln/h条件下菌体生长量最大。为将这两株杨树根际解磷细菌更高效、更大量的扩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一种通过用H2O2处理松材线虫卵进而获得无菌松材线虫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15%H2O2处理对松材线虫卵有一定影响,随着处理时间延长,松材线虫孵化率下降,处理30min以上使其孵化率降低至10%以下;15%H2O2处理时间对获得无菌松材线虫有较大影响,其中,处理60min后获得无菌线虫的机率达70%.在无菌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