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62篇
农学   5篇
  24篇
综合类   268篇
农作物   2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2种杉木人工林密度与立木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建省福州白沙国有林场和南屿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立地条件相似、林分密度分别为1 300-1 500和2 200-2 400株.hm-2的杉木人工林中设置样地,选取样木进行分层取样测定不同器官生物量,分析林分密度与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高密度林分总的生物量为251.33 t.hm-2,高于低密度林分的生物量,其中树干的生物量最大,为154.46 t.hm-2,占总量的61.87%,超过低密度林分的26%;其次是根的生物量,为57.52t.hm-2,占总量的22.85%,超过低密度林分的22%;枝的生物量最低,为19.80 t.hm-2,仅占总量的7.62%;而叶的生物量最低,为19.55 t.hm-2,仅占总量的7.66%,高于低密度林分的38%,林分各组分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干>根>枝>叶。  相似文献   
42.
雷公藤总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雷公藤叶片富含多糖及酚类物质,要获得高质量的DNA有一定难度。本研究以雷公藤植物叶片为材料,对传统提取方法进行改进、优化,比较了4种不同的提取方法,最终获得了一种以CTAB法为基础,试剂盒纯化的获得高质量DNA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从雷公藤叶片中分离的DNA,纯度高、杂质少,且相对于其他方法,试验成功率明显提高,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43.
为给东南沿海防护林的保护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东南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种群的径级结构,并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东南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死亡密度函数曲线、危险率函数曲线及生存曲线,并应用谱分析方法研究种群动态趋势。结果表明,东南沿海木麻黄种群有2个死亡高峰,前期的死亡率极高,至后期相对平稳,第IV龄级为种群存活曲线的分水岭,存活曲线更趋于Deevey-II型。此外,在木麻黄种群自然更新过程中基波不明显,但在幼苗生长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瓶颈效应。  相似文献   
44.
对雷公藤叶愈伤组织进行悬浮培养,研究不同营养条件对雷公藤愈伤细胞生长及其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细胞在White培养基上增殖最快,而在MS培养基上生长最慢;White和MS培养基中悬浮细胞在第6天时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7.14 mg/g和4.77 mg/g,而N6培养基中雷公藤甲素最大产量为6.34 mg/g,出现在第9天;3组细胞培养悬浮液中的雷公藤甲素峰值产量分布规律为White(28.13μg/mL)〉N6(21.27μg/mL)〉MS(16.27μg/mL),同时培养基的pH随细胞的生长有波动现象.  相似文献   
45.
闽江口琅岐岛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闽江入海口琅岐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989、1997和2005年三期遥感图像数据的处理,运用景观格局指标,分析琅岐岛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探讨引起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6a来,琅岐岛的景观以农业景观为主,耕地斑块逐渐破碎化,形状日趋复杂化;园地斑块小、分布比较集中;林地景观面积增加,其最大斑块指数也明显增加;交通景观要素面积较小,2005年仅有33.12hm2,占全岛面积的0.53%;总体景观多样性指数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景观转移矩阵表明,1989~1997年间,林地景观最稳定,园地景观变化较大,1997~2005年间,景观要素之间转化更为频繁;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素是经济发展、政府政策的影响和人口变化等。  相似文献   
46.
昆明市花卉旅游促进了城市旅游的发展,对提高旅游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调查昆明市花卉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创新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7.
闽江口琅岐岛景观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RS和GIS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边界密度、斑块分维数、破碎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分析了闽江口琅岐岛景观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特征,探讨了该地区人类活动与景观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琅岐岛区域整体空间构架表现为环带组合形式;在景观要素上,农业景观共有5203.89 hm2,占总面积的78%,是该区的本底,在控制景观整体结构、功能和动态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林地具有最大的斑块面积,耕地景观要素边界密度最大,破碎化程度较高;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5745,景观优势度和均匀度数据表明少数景观要素控制着整个景观;该区景观整体破碎度为0.0035,其景观整体较为完整,无明显破碎化现象.  相似文献   
48.
闽江口琅岐岛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琅岐岛1996年和2004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琅岐岛人均生态足迹由1996年的1.34 hm2增加至2004年的1.56 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从1996年的0.28 hm2减少到2004年的0.25hm2,可见生态足迹的发展趋势与生态承载力相反.1996年和2004年人均生态赤字分别为1.06和1.31 hm2,琅岐岛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  相似文献   
49.
中亚热带台湾相思次生林林隙边缘木高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州地区台湾相思次生林林隙进行实地调查,共调查10个林隙中的130株边缘木,用威布尔分布模型和正态分布模型分别拟合林隙边缘木的胸径级和高度级分布,并进行柯尔莫哥洛夫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福州地区台湾相思次生林林隙边缘木胸径级的多度分布符合W eibull分布和正态分布;高度级的多度分布符合W eibull分布,但不符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50.
利用水浸提的方式对人工栽培雷公藤的生化物质进行提取,通过杉木种子发芽实验进行生物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栽培雷公藤的水浸提物在高浓度下能够抑制杉木种子的萌发和生长,但是在中、低浓度下对杉木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有可能为雷公藤与杉木合理混交密度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