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5篇
  3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找到安全有效的防控香蕉枯萎病的生防菌株,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香蕉叶片中分离出内生细菌菌株YX-11.采用形态学、生物化学和16 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YX-11具有溶磷、解钾和固氮的能力,还可以促进香蕉的生长,能抑制10种植物病原菌,其中对香蕉枯萎病菌、烟草疫霉病菌和烟草赤星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71.30%、72.77%和72.19%.它的带菌苗结合生物有机肥施用,以及多次喷施对田间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75.56%.  相似文献   
52.
介绍了柳州园林植物资源,并对树种选择和植物配置进行探讨,总结出柳州的植物景观特色,并评价选择和配置的优点和缺点,最后提出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米拉等10个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品种的22个杂交组合在无性一代的植株生长势等7个植株性状的群体遗传参数和配合力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晚疫病的亲本加性遗传效应达90.6%;开花性、茎色分离、株高分离、株形分离4个植株性状的亲本非加性遗传效应分别为72.3%、80.1%、81.5%、93.O%;植株生长势和花色分离的亲本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均很重要,其加性效应分别为45.2%、47.9%,非加性遗传效应分别为54.8%、52.1%。两个亲本(至少有一个)的一般配合力高的杂交组合后代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而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一般配合力都很低的杂交组合。根据一般配合力选择亲本配制大量杂交组合,并从中筛选优良单株和优良TPS组合的方法是马铃薯遗传育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4.
云薯101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开发中心从杂交组合S95-105×内薯7号中经单株选择、无性世代评价鉴定后,于2003~2004年参加云南省马铃薯高淀粉加工专用品种区域试验,同时在香格里拉县、寻甸县、鲁甸县、宣威市等马铃薯主产区进行试验示范后,2004年10月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目前该品种已提交参加国家马铃薯西南片中晚熟组的品种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55.
马铃薯品种块茎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Mira等 10个马铃薯品种的 2 2个杂交组合无性一代的块茎产量等 8个块茎性状的群体遗传参数和配合力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淀粉含量的遗传受母本加性效应和亲本间非加性效应控制 ;单个块茎重的遗传受父本加性效应的控制 ;皮色、结薯数和块茎产量的遗传受非加性效应控制 ;薯形、肉色和块茎外观的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同等重要。两个亲本 (至少有一个 )的一般配合力高的杂交组合后代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 ;而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一般配合力都很低的杂交组合。根据一般配合力选择亲本配制大量杂交组合 ,并从中筛选优良单株和优良TPS组合的方法非常适合于马铃薯育种  相似文献   
56.
枯草芽胞杆菌XF-1是一株大白菜内生生防菌,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可有效防控大白菜根肿病,但其叶际定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明确表面活性素对XF-1在大白菜叶际定殖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其在田间应用效果,本研究通过测定生长曲线、泳动运动、群集运动和24孔细胞培养板静置培养试验,分析表面活性素对XF-1菌株生长速率、运动能力和生物膜形成水平的影响;利用叶片-微生物互作分析和定殖试验,测定XF-1及突变体XF-1-ΔsrfA在大白菜叶表黏附和植株内的定殖能力。结果表明,XF-1-ΔsrfA与XF-1相比生长曲线没有明显差异,泳动能力和群集运动能力分别显著下降了36.8%和43.9%,静置培养24 h后生物膜形成能力显著下降53.9%,48 h后无显著差异。叶片-微生物互作试验中,突变体标记菌XF-1-ΔsrfA-gfp黏附效率较XF-1-gfp约下降80%。喷施接种3~7 d后, XF-1-ΔsrfA-gfp相较于XF-1-gfp在大白菜叶片内和根系中的定殖数量均显著下降。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素对枯草芽胞杆菌XF-1在大白菜叶际定殖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srfA基因的缺失显著抑制XF-1的叶际定殖能力。  相似文献   
57.
采用经典样方法对湖南芷江县南方红豆杉天然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及植物区系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 000 m2样地中共有维管植物46科70属79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7属8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29科39属69种;群落分层明显,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中有乔木树种17种,其中南方红豆杉和毛竹的重要值分别为81.51和43.37,远远超过其他的15种乔木树种,南方红豆杉的优势种群的作用明显,是群落的基调树种,毛竹为主要伴生种;灌木层包括乔木的幼树和灌木类,共40种;草本层植物有24种。物种多样性指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科属组成均以热带性成分为主,温带成分占有较大的比例,反映出该群落植物区系由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  相似文献   
58.
利用实验室制备的一种生物诱抗剂(Biological resistance inducer,BRI)成功诱导玉米对圆斑病菌(Cochliobolus carbonum)的抗性,BRI对玉米圆斑病菌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无明显影响.温室接种试验结果表明,BRI浓度在10 ~ 100 μg/mL范围内,随着BRI浓度提高,其诱导玉米抗圆斑病的效果也相应提高.当BRI处理玉米后1h再接种玉米圆斑病菌,能诱导玉米产生抗性、减轻病害;随着病菌接种时间的推移,其诱导抗性逐渐加强,控病效果逐渐提高;在接种前5h喷施BRI,其防病效果达峰值(77.46%);接种前6h喷施BRI,防病效果缓慢下降.当接种孢子在1×103~5×104个/mL时,BRI防病效果达60.95% ~ 71.46%;当接种孢子达1x105个/mL时,防病效果仅达18.08%.  相似文献   
59.
大白菜根系分泌物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循环水式根系分泌物收集系统收集大白菜根系分泌物,经甲醇洗脱和正己烷萃取旋蒸制样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收集到的样品。结果共检测出50种化合物,主要有脂肪烃、芳香烃、酯类、羧酸和含有卤素及硫的化合物等。其中脂肪烃的相对含量为38.980%,1-甲基-1-苯基-2-环丙烯占总含量的6.282%。  相似文献   
60.
辣椒白粉病生防菌株Bs2的筛选鉴定及田间防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40份农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了69株芽孢杆菌对Fusarium oxysporum、Botrytis cinerea、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Cylin-drocarpon具有拮抗作用,其中Bs2菌株发酵液稀释50倍(5.6×107cfu/mL)后处理,连续用3次后的第7天,对辣椒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60.77%,略低于化学农药粉锈灵(0.8 g/L)的防治效果。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Bs2与菌株Bacillus pumilusSBT2-9的相同,其16S rD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41%,被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