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64篇
农学   15篇
综合类   3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1.
以红花荷(Rhodoleia championii)嫩枝为试材,进行红花荷嫩枝扦插繁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穗条保留部分叶片可显著提高穗条的生根率,其中带4个半叶片的穗条生根率最高,为86.7%,其次为带2个半叶片的穗条,生根率为84.4%;多菌灵不同浓度处理对穗条生根率有显著影响(P<0.05),综合考虑,200 mg/kg浓度的多菌灵处理为最适宜浓度,生根率达81.1%;GGR生根剂处理可显著提高穗条生根率用(P<0.05),穗条生根率均达80%以上;不同扦插基质对穗条扦插生根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以纯黄心土作为扦插基质,生根率为80%,是最经济有效的扦插基质。  相似文献   
12.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干旱胁迫的影响,而叶片作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活动中心,是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反应最为敏锐的器官。本文对干旱条件下植物叶片表皮结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厚度、叶脉以及气孔等结构的响应及伤害表现进行综述,以期为高等植物抗旱能力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红椿无性系嫩枝扦插繁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红椿无性系采穗圃嫩枝进行扦插繁殖生根试验,结果表明:在红椿无性系嫩枝扦插繁殖试验中,发现无性系生根兼有愈伤组织生根和皮部生根2种生根类型,并且参试的22个无性系中有17个无性系以皮部生根类型为主,占参试无性系的77%,有5个无性系同时包含有2种生根类型;红椿无性系嫩枝生根能力(根系效果指数 REI)与生根率之间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遮荫降温、农膜保湿及自然温度条件下,以6月、9月和10月上旬红椿嫩枝扦插生根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对长沙市23条主次干道行道树绿带的植物组成及其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长沙市行道树绿带常用植物种类约有96种,其中约占总数29%的为高大乔木,且常绿树种的应用比例约为4/5;出现频率超过45%的树种有7种,即香樟、广玉兰、桂花、金叶女贞、红檵木、四季桂等,但香樟、广玉兰、桂花、悬铃木等树种的均匀度相对较低;(2)长沙市行道树绿带中应用的灌木有40余种,山茶、栀子、杜鹃、月季、紫薇等观花灌木较多,特别是山茶所占的比例最大,占所调查全部灌木植物总数的22.5%;(3)长沙市行道树的胸径径级结构分布比较合理,但树高等级上的分布相对不合理,且长沙市行道树绿带中的植物的健康水平总体上属于中等偏上;(4)在长沙市行道树绿带中观花植物种类有20种,观果植物8种,观叶植物11种,观形植物11种,且长沙市城市道路绿化的主色调为绿色,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之比为4∶1。  相似文献   
15.
以2年生红椿盆栽幼苗为对象,开展干旱胁迫及复水试验,对各观测日的土壤含水率、叶片伤害指数及植株萎蔫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时间段受试盆栽土壤含水率及叶片伤害指数差异均呈极显著差异;(2)复水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胁迫伤害;(3)土壤含水率与植株受伤害程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4)要保证2年生红椿幼苗的正常生长,必须将土壤含水率保持在25%以上。  相似文献   
16.
叶用银杏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无性系选择、栽植密度与经营密度管理、专用肥、抚育管理、辅助授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论述,阐明了湿地松种子园种子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湿地松优良半同胞家系保护酶及脂质过氧化作用对水分逆境的生理响应,采用盆栽试验和吸光度测定结合的方法,以普通湿地松种子为对照(CK),测定了七个湿地松半同胞家系在正常水分状态(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弱度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5% ̄60%)、中度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5% ̄40%)和强度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0% ̄25%)条件下的SOD、CAT、AsA、MDA的含量和-O2产生速率,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不同水分梯度还是不同家系水平,SOD、CAT、AsA活性和MDA含量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家系水平间-O2产生速率有显著差异,不同水分梯度间-O2产生速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SOD活性和MDA含量增加,二者呈显著线性关系;在水分胁迫初期,CAT活性缓慢增加,至水分胁迫后期,CAT活性增加较快;在水分胁迫初期,AsA活性缓慢增加,至胁迫中期,AsA活性上升较快并达到极大值,至胁迫后期,AsA活性急剧下降;在水分胁迫初期-O2产生速率缓慢下降,至胁迫中期下降幅度较大,至胁迫后期的严重水分胁迫时-O2产生速率略有上升,但此时还未达到胁迫初期的水平。表明在干旱逆境条件下,湿地松各家系体内的SOD、CAT和AsA协调正常运行,清除体内产生的MDA和活性氧等有害物质,避免活性氧和MDA的大量积累,维护其细胞功能性的完整,保护湿地松各家系生理代谢活动不受干扰而能正常生长发育,使其免受伤害。而湿地松半同胞家系与CK的SOD、CAT、AsA、MDA、-O2产生速率在品种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湿地松半同胞家系在水分胁迫下的保护酶也没有显著的保护优势。  相似文献   
19.
以2年生红椿家系盆栽幼苗为实验材料,开展了外源多胺对红椿干旱胁迫下TcSAMDC基因表达的修复效应研究。实验设置了轻度、中度和重度3种干旱胁迫梯度,干旱结束后,喷施了1 mmol/L的外源腐胺(Put)、亚精胺(Spd)及精胺(Spm)溶液作为修复处理,旨在探索湖南本土珍贵树种红椿Toona ciliata在遭受季节性干旱胁迫后的生理变化以及有效修复措施。结果表明:1)成功克隆了红椿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Tc SAMDC)基因片段,测序得到一条532碱基对的DNA。2)外源Put、Spd和Spm溶液对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红椿Tc SAMDC基因表达的修复效果都非常显著(α=0.01)。3)3种外源多胺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对红椿叶片的Tc SAMDC基因表达表现出不同的修复调节作用,其中以外源Spd效果最佳。因此,人为施加外源多胺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红椿TcSAMDC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植株的干旱修复能力。采用人工喷施外源多胺诱导Tc SAMDC基因表达,于对抗干旱胁迫具有极强的实际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使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的樟树幼苗进行光合指标的测定,探究樟树幼苗在干旱胁迫下的自我调节与适应性,为苗期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1)在轻度胁迫(LS)、中度胁迫(MS)、重度胁迫(SS)的条件下,樟树幼苗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与叶绿素a/b均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胁迫结束时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且重度胁迫(SS)时叶绿素含量下降程度较大,叶绿素a下降幅度略高于叶绿素b,导致叶绿素a/b的比值下降;2)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胞间CO_2浓度(C_i)在干旱条件下持续下降,在重度干旱(SS)条件下下降幅度最高,各组间差异性显著(P <0.05);3)轻度干旱(LS)与中度干旱(MS)下胁迫结束时水分利用效率(RWUE)高于对照组,重度干旱(SS)则略低于对照组;4)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一年生香樟幼苗可通过调节叶绿素含量与水分利用情况来适应干旱逆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