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57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6篇
  15篇
综合类   157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不同干扰程度对金佛山方竹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对贵州省遵义地区3种不同干扰程度下,金佛山方竹[Chimonobabusa utilis(Keng)Keng f.]成竹矿质元素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佛山方竹的干、枝、叶中矿质元素的含量是不同的,Mg、Ca、Fe、K、P、N 6种元素在叶中的含量最多(均值分别为4.444 0、13.266 3、0.795 8、0.667 0、1.967 1、15.568 4g/kg),其次是枝(1.606 5、0.675 9、0.367 8、0.609 7、1.482 8、6.100 4 g/kg),再次是干(0.709 7、0.470 3、0.126 8、0.376 2、0.668 9、2.248 1 g/kg);不同程度的干扰对干中的Ca含量影响显著,其中重度干扰>中度干扰>轻度干扰;对枝中K、P、N 3种元素的含量影响显著,分别是轻度干扰>中度干扰>重度干扰、轻度干扰>重度干扰>中度干扰、轻度干扰>中度干扰>重度干扰;对叶中Mg、K、P、N 4种元素的影响显著,分别是重度干扰>轻度干扰>中度干扰、轻度干扰>中度干扰>重度干扰、重度干扰>轻度干扰>中度干扰、重度干扰>轻度干扰>中度干扰;从干、枝、叶的总含量看,轻度干扰下Fe、K、N 3种元素的含量较高,重度干扰下Mg、Ca、P的含量较高,而中度干扰对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2.
对于基于仿形测量和误差补偿处理的模具逆工程曲面重构的研究,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探究,即:模具的概述、逆向工程的发展状况、技术的关键和运用以及逆工程的仿形测量和误差补偿处理。  相似文献   
93.
【目的】为了更科学系统地评价喀斯特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土壤效应,揭示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土壤水分-物理性状的演变趋势,为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以及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以黔中喀斯特区杠寨小流域为例,于2009年、2012年和2018年分别对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各工程治理措施、植被类型以及不同土层深度土壤的水分-物理性状进行了长期、持续的动态监测。【结果】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水分-物理性状以非石漠化的最佳,潜在石漠化的次之,中度和重度石漠化的居中,轻度石漠化的最差,且非石漠化与轻度石漠化间差异显著;随着石漠化治理年限的增加,流域内土壤容重的变化不明显,但土壤总孔隙度、持水量和渗滤率则均呈增加趋势,土壤质量总体得到了一定提升;土壤水分-物理性状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基本上呈降低趋势;不同工程治理措施,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土壤水分-物理性状的改善程度较大,而退耕还林的则恢复较慢;不同植被恢复模式,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木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状其改善程度均要高于阔叶林和经果林。对区域土壤水分-物理性状的解释程度依次为土层深度(39.10%)>坡度(26.32%)>监测年限(18.05%)>石漠化程度(11.65%)>工程措施(3.20%)>植被类型(1.69%)。【结论】喀斯特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要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采取适宜的工程治理措施,最终达到恢复生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4.
中国西南地区森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鹏  丁访军  陈骏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8):1513-1518,1527
在参考前人大量的研究结果基础上,按不同林分类型和林分起源对中国西南地区(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的森林生物量和净生产力进行了总结概述.结果显示,西南地区的森林生物量为162.15 t/hm2;若按不同的林分类型来划分,则阔叶林的森林生物量(178.08 t/hm2)大于针叶阔叶混交林( 164.63 t/hm2)和针叶林(145.18 t/hm2)的;若按不同的林分起源进行划分,则天然林的森林生物量(210.58 t/hm2)大于人工林(110.65 t/hm2)的.西南地区的森林净生产力为11.98 t/(hm2·a),若按不同的林分类型来划分,则阔叶林的森林净生产力12.75 t/(hm2·a)大于针叶林的12.13 t/(hm2·a)和针叶阔叶混交林的9.61 t/(hm2·a);若按不同的林分起源进行划分,则天然林的森林净生产力13.38t/(hm2·a)大于人工林的10.56 t/(hm2·a).同时对研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95.
周玮  朱军  吴鹏  丁访军  崔迎春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5041-5044
就杠寨小流域4种林分下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杠寨小流域土壤中有机质、氮素含量较丰富,钾素含量较低,而磷素则较缺乏,土壤均表现为酸性(pH 3.80~5.00),土壤为黏土或黏壤土.总之,阔叶林(麻栎林)土壤的肥力状况优于针叶林(马尾松林、柏木幼林),针叶林下土壤酸度较高,特别是马尾松林下土壤达到极酸性水平(pH 3.80).马尾松林下土壤容重较小(1.18 g/cm3),蓄水、排水能力最强(分别为159.33 t/hm2、160.58 t/hm2),而麻栎乔木林正好相反(分别为84.33 t/hm2、92.17 t/hm2).  相似文献   
96.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羊支原体性肺炎,是由多种支原体所引起,以高热、咳嗽、胸膜浆液性和纤维素性炎症为临床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俗称"烂肺病"。常年均可发生,但多以冬春季节为主,常呈地方性暴发流行,且流行时间较长,死亡率高。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性疾病,因该病死亡的羊肾组织易于软化,又称  相似文献   
97.
基于Web Service技术,以PDA为终端平台,开发了古树名木调查系统,解决了以往古树名木调查过程中数据多次重复录入的问题,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方便的界面操作,加快了调查速度,提高工作人员效率。配合GPS定位,提高了调查精度。该系统还提供了古树名木的查询和统计,可以根据多种组合条件查询和统计古树名木的相关信息,满足相关部门的业务需要。  相似文献   
98.
<正>酸雨(AR)和重金属污染是国内外广为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1]。镉(Cd)是污染环境的重金属之一,农作物可从土壤和大气中吸收Cd,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表现为生长缓慢、植株矮小、褪绿等中毒症状,产量大幅度降低[2]。酸雨可造成土壤中Cd2+淋溶加强,解析量升高,生物可利用性增加[3],因此可加重Cd  相似文献   
99.
由于传统边缘检测方法中存在的比如粗糙边缘、噪声边缘和不准确边缘等缺点,因此在植物根系的研究中,采用传统的图像边缘检测方法检测出来的边缘信息都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给出一种新型、简单有效的边缘检测算法。基于带高斯径向基核函数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得到了一簇梯度算子和相应的二阶导数算子。用所得到的边缘检测算法与Canny和Prewitt算法的性能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算法与传统算法相比,不仅边缘检测性能得到提高,而且可以一定程度地克服噪声干扰。  相似文献   
100.
吴鹏  胡建军 《中国林业》1998,(10):31-31
沙棘这一珍贵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树种,其果实和油富含抗疲劳、抗衰老、抗硬化、抗辐射和抗癌等数百种活性物,具有较高的医用与食用价值,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很早以来,外国人就知道怎样去利用大自然所赐予他们的珍贵资源———沙棘。生活在西伯利亚的居民远在18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